03.06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開啟慈禧棺槨後,為什麼緊急退出?發生了什麼?

用戶6333363086


慈禧作為大清末年最具權勢的女人,一生攬得無數奇珍異寶。俗話說“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帶不走”,可慈禧偏偏去世後也要帶進棺材裡,所以慈禧的墓價值連城。這就引來了不軌之人的覬覦。慈禧落葬後二十年,軍閥孫殿英就對慈禧墓虎視眈眈,他帶領著手下用火藥炸開了慈禧墓,瘋狂掠奪墓中的財寶。

由於當時社會反應激烈,各界輪番討伐,孫殿英盜墓盜到一半不得不收手。只不過此時墓中已基本洗劫一空了,連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也被搶了去。慈禧的屍骨慘遭侮辱,可以說十分狼狽了。

溥儀在此之後曾帶人前往慈禧墓中收拾殘局,將慈禧的屍骨放回棺槨中,又重新添了些陪葬。只不過溥儀此時也正值落魄,添不了什麼好東西,只是做做樣子、草草了事。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了刺激當地的旅遊行業發展,開始加強對清東陵的發掘,想挖出慈禧的屍體以炒作、製作噱頭,但此舉遭到了很多專家的反對。就在政府還未下明確指令時,竟有些考古學家未經允許私自打開了慈禧的棺材。之間棺材中的陪葬品很少,慈禧的屍體被一塊黃布包裹著。恰巧就在這時,上級明令禁止打開慈禧墓的決定也下來了。於是這些考古學家們立刻匆匆離開了慈禧墓,並重新將慈禧的棺槨進行防腐處理。

挖死者的墓是對死者的大不敬,對古墓發掘制定一系列保護性發掘措施還是很有必要的!


老照片


此事小編應該有點話語權,小編同學曾在博物館剛剛實習一年,有機會看到慈禧墓葬的資料。

1984年3月十八日,九名考古專家進入慈禧墓,清障工作已經在三天前完成。考古人員順利進入東陵慈禧墓。在距離慈禧棺槨21米處,考古人員隱隱聽到嚶嚶哭聲,當時墓葬內並無照明設施。考古人員用手電四處尋找,聲音忽遠忽近,如在耳邊。

曾經有三位考古人員聽到一個聲音在低吟後主李煜的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當時有4名軍人和考古人員一起進入,負責保護安全。4名軍人同時拔出了槍,隨時準備擊發。

這時,負責安裝照明的電工,把電線拉進了墓室,墓穴開始明亮起來。在慈禧棺槨9米遠的墓壁上,有兩個血手印,其色如新。考古人員仔細觀察,難解其中奧妙。根據墓穴狀況,30年來,無人進入墓中。

墓中被孫殿英當年破壞的一片狼藉,雖經滿清遺老簡單整理,依然四處亂象。考古人員接近了慈禧棺槨,讓考古人員不解的是慈禧棺槨有一個錯位,路出1.2米長的一段縫隙,一枝枯乾的野花留在上面,此花特徵,明顯是生長在陽光下的花草。

考古人員在進入慈禧墓前的三個月,進行了詳細勘察,確認慈禧墓之前無人進入。血手印,枯萎野花。讓考古人員陷入沉思。通過半小時的合議,16名進墓人員打開慈禧棺蓋,考古人員目瞪口呆,在慈禧右邊臀下居然有幾點新鮮血色,大姨媽?怎麼可能?可事實如此。考古人員雖然都是無神論者,還是立刻封閉棺蓋,退出慈禧墓。

所有資料都封存在檔案棺,慈禧墓成了一個謎,一直讓考古人員無法破解,直到今天,還是很難解釋當時的慈禧墓現象。


白這個顏色


從1928年到1983年,慈禧內棺55年裡一直未有人動過。

1928年慈禧墓被孫殿英盜掘洗劫後,溥儀派載澤、耆齡、寶熙等人將其重新安葬。

在慈禧遺體上蓋上一件黃緞被,從地宮拾到的慈禧生前剪下的指甲和掉的牙用黃綢子包好,放在被上。

慈禧遺物如下:黃緞袍一件、被上坎肩一件。

後蓋上棺蓋,用漆封上棺口,重殮完畢。

1979年2月,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對慈禧地宮進行了清理。因要趕在五一前開放慈禧地宮,故把慈禧內棺清理留到五一以後。一直到1983年12月份的旅遊淡季,文物保管所決定對慈禧內棺進行清洗。當打開棺蓋後,發現一切如55年重殮時的原狀。因此文物保管所領導蓋上棺蓋,封閉地宮,迅速向上級彙報。

1984年,國家文物局派來了幾名專家,展開清理慈禧遺體和棺內遺物的工作。

推斷,眾所周知慈禧墓被盜,但重殮後55年一切如初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儘管珍貴的文物已經被盜,但慈禧的指甲和牙等遺物依舊是考古研究的很好資料。


五味社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國考古界已經對考古發掘有了最基本的政策,那就是搶救性挖掘,因為經歷了郭沫若的一頓亂搞,考古界認識到了在技術不達標的情況下,對待陵墓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不動它。

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在1928年被孫殿英偷盜過,由於當時採取的是爆破手段打開了慈禧地宮,盜取了大量的文物。所以在當時考古界才決定開始發掘定東陵,對其進行保護性發掘,在當時對考古的要求下,考古隊非常謹慎的發掘這個被偷盜嚴重的陵墓。



在靠近慈禧棺槨後,考古隊發現問題了,慈禧遺體被盜墓賊移出了棺槨,而且身上所穿的衣物也被拿走。而且地上灑落了大量珠寶,還有最重要的是慈禧遺體可能含有未發掘的文物,而這一切都需要先請示,並且還要將保護措施做到完善,保證文物一出來就被清洗真空保存。所以考古隊才會開啟棺槨後又退出來,但是這個卻被越傳越玄乎。


其實稍微瞭解一下近五十年的考古發掘,我們可以發現我們考古已經是越來越規範化,包括保護措施也做到了極致。在前面的海昏侯發掘工作中,發現了大量竹簡,而且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了!這說明了考古技術的進步是非常大的,像定陵發掘那樣的考古悲劇應該不會在上演!


小司馬遷論史


遇見“大粽子”,被嚇出來了!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的墓被孫殿英盜掘過,裡面有價值的東西基本上都被洗劫一空,包括慈禧太后的屍體,也被孫殿英的部隊丟棄到水溝裡,可以說慈禧太后的墓裡,連個值錢的鋼鏰兒都難找到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那到了八十年代為什麼還要開啟慈禧太后的棺槨?對於一座沒有多少寶貝被盜掘過的古墓來說,有必要投入過分的人力和財力去進行考古發掘嗎?

當然,考古專家不是盜墓賊,或者說盜寶賊,如果帶著考古科學研究的目的,慈禧太后的墓葬卻不是毫無價值和意義。

就慈禧太后的屍體來說,孫殿英1928年夏天,具體點說就是7月初的事情,北方的夏天,如果在北京呆過的朋友可能會有更深的體會。

別說泡在密不通風的水池子裡,就是在通風良好的水池子裡,都得泡爛了,更不要說是一具屍體。

因此,當滿清遺老遺少帶著巨大的悲痛和憤怒到清西陵清掃孫殿英留下的一片狼藉時,就發現慈禧太后的屍身一絲不掛的泡在惡臭發黑的水裡,不但如此,身上長滿了白色尺許的毛毛,說白了,屍體已經高度發酵了!

但是慈禧太后的地宮目前是對外開放的,而開放的開端就得從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清西陵科學考古開始,因此,考古專家開啟慈禧太后棺槨後,不是緊急退出,而是遇到了新情況。

那就是高度腐爛的慈禧太后屍體不是已經腐化的只剩一堆白骨,而是衣著華麗躺在自己的棺槨裡,很可能是是滿清遺老遺少覺得慈禧太后死後不應該太寒酸,而重新放置了一些有價值的物品進去。


歷史三日談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公元1908年11月15日)未正三刻(下午5時左右)。操縱晚清政權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清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慈禧,在北京中南海儀鸞殿駕鶴歸西,終年73歲。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去世後,清末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和光緒皇帝遺孀隆裕太后為其舉行了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次規模宏大的皇家葬禮。

隨後慈禧太后被葬入生前由自己選定且已建築完工的,位於河北省遵化市的普陀峪定東陵。

另據慈禧太后貼身太監李蓮英的侄子所著《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太后下葬時有許多價值連城的珍貴物品隨葬。其隨葬物品無論數量、種類還是稀有珍貴程度都堪稱清東陵第一!比起乾隆皇帝裕陵的陪葬品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棺槨內重要的陪葬品有如下:

1、慈禧身上覆蓋有織金陀羅尼經被。該被有明黃緞捻金絲織成,有手工織陀羅尼經文2.5萬字,更有珍珠數千顆,為無價之寶。

2、慈禧頭戴鳳冠之上有一大珍珠重達4兩,形似雞蛋,價值白銀1000萬兩,全部鳳冠所綴寶物價值連城。

3、慈禧口中所含夜明珠(東珠的一種)據傳當時即已值1億兩白銀。(後為避免國民政府追責,孫殿英將這顆夜明珠託人送於了蔣介石夫人——宋美齡)

4、用白玉雕成,號稱可以“煙雲流動”的九玲瓏寶塔,價值已無法估算!

5、慈禧太后棺內還有2顆翡翠白菜、4個翡翠西瓜均價值連城。

此外還有玉雕佛像、珊瑚樹、金銀玉器……

慈禧太后生前驕奢淫逸,奢靡成性。大肆鋪張浪費講求排場、奢華。死後對於自己萬年吉地的選擇、佈置及隨葬品的要求也一如生前。

事實上這種如此豪華的配置不但沒有給自己死後帶來安靜繼續享受那份榮耀,反而招來了巨大禍患。

真是機關算盡,終有一失!

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圓缺。

就在她去世4年後,公元1912年。晚清在經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風雨飄搖之後,這座大廈最終還是徹底傾倒了!大清亡了。

清朝滅亡之後民國初建,此時的國民政府由於缺乏有效的實際統治以至於軍閥割據戰亂不斷,造成民不聊生。城頭不時變幻大王旗。

民國17年(公元1928年),即慈禧太后葬入清東陵僅過二十年後。是年5月17日上午,盤踞在遵化清東陵一帶的國民政府馮玉祥的舊部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的名義炸開了埋葬慈禧太后的地宮。

進入地宮後孫殿英將地宮內的隨葬品洗劫一空,他還命人刀劈斧砍將盛放西太后的棺槨打開。

據說初打開棺槨時,慈禧太后還如20年前剛下葬時的樣子。臉上看起來還是如生前一般。這令在場的人大為震驚,以為慈禧要詐屍!

(影視劇中,慈禧棺材剛打開時的樣子)

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這是因為棺槨長期深埋地宮,隔絕空氣。且棺槨在蓋上時外面刷了很多層油漆,導致棺內處於真空狀態,如此以來才使得屍體得以保存完好。

但剛打開不久由於接觸到了外面空氣,屍體馬上氧化變色,故很快慈禧的臉色就“黑了”下來。

(1928年重殮時,慈禧太后屍體照片)

孫殿英見狀命人將慈禧太后身上所穿珍貴衣物扒了下來,只留一條內褲。然後將其屍體扔出棺外,扔到地宮一角。隨後將棺內的陪葬品也悉數掠走。

盜陵案發生以後,消息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傳到末代皇帝溥儀的耳朵裡。

溥儀在聽到埋葬自己先祖的祖陵被盜後,氣的捶胸頓足。但他此時已不是當年有生殺大權的皇帝了,他也毫無辦法。痛定之後,他派皇族中的載澤、寶熙等人趕赴東陵重新安葬料理自己的祖先。

在慈禧地宮,載澤命人將慈禧遺體抬到一塊事先鋪好的一塊黃綢子上,黃綢子上面鋪了一件黃緞褥子。只見慈禧太后屍體臉面灰白,兩眼深陷無珠,顴骨高隆,嘴唇有傷痕。

由於內棺尚且較完好,眾人又將慈禧遺體抬進棺內,並在其遺體上面蓋了一條新黃緞被。又將從地宮內尋獲得慈禧生前剪下的指甲和掉落的牙齒包好一起放入棺內。全部結束後蓋上棺蓋,外面重新刷漆封蓋。

新中國成立的1979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重新清理了慈禧陵地宮,但沒有動慈禧內棺。

四年之後的1983年,文物保管所領導決定重新清理慈禧內棺。是年12月6日,他們再次打開了55年前被載澤等人重殮的慈禧內棺。發現裡面還是55年前那次重殮時的樣子,慈禧遺體被黃緞被緊緊覆蓋。看樣子這段期間再也沒有人動過,於是保管所領導便將棺蓋再次蓋上,封閉地宮,並立刻向上級彙報。

次年,國家文物局正式派出專家會同清東陵文管所共計10人小組,重新對慈禧棺內遺體和遺物進行清理。專家們小心翼翼的將慈禧遺體從棺內抬出,首先測量了屍體長度,全長153釐米。然後又在慈禧棺內噴灑了防腐消毒液,然後將其再抬回棺內,並將55年前重殮時所包的指甲和牙齒重新放回到棺內。全部結束完後蓋上棺蓋。又找來木工將殘存的外槨修復了一下重新蓋在內棺外。

這也是第三次打開慈禧內棺。時至今日我們去清東陵慈禧陵遊覽,在慈禧地宮看到的慈禧棺槨就是1984年那次修復的。

葉赫那拉-慈禧生於晚清亂世,此時的清王朝已是一副夕陽西下的殘景。有人說她是嗜權如命的一代妖后,也有人罵她是狠毒兇殘,工於心計的惡女人……

生於晚清亂世,既是她本人的不幸,也是整個國家的不幸。

她青年喪夫、中年喪子。面對國家的內憂外患,作為一個女人她經歷了人生的許多大不幸;作為晚清的最高實際統治者,她曾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苦難。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恥辱柱上應當有她的名字!

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也許她自己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在去世之後,會遭遇後世如此眾多的褒貶不一。更想不到千辛萬苦修造的萬年吉地在自已死後會遭遇如此厄運。

這正如那句名言:時也,勢也,命也,運也,非吾之所能也。


小司馬說


有的時候考古真的是帶著工作證的盜墓賊!


慈禧作為清朝晚期最尊貴的女人,一生可謂是奢侈無度。在生前通過自己的權利之便,收攏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俗話說: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慈禧偏偏用大量財寶陪葬。

Δ慈禧被盜

正是因為這些寶藏的存在,才引來了盜墓賊的覬覦。就在慈禧死後剛剛二十年,入土清東陵還沒多少年頭,很多的墓地框架都沒拆走。就引來了軍閥孫殿英的目光,率領著手下炸開了墳墓,大肆搶奪財寶。

雖然盜墓事件剛開始就受到各方的聲討,孫殿英剛剛盜了一半不得不作罷。但是慈禧的屍骨也被扔出了棺材,遭到了軍隊的侮辱。

末代皇帝溥儀帶著滿清遺老前去收拾殘局,把慈禧的屍骨整理好重新放回棺材。因為之前的陪葬品幾乎都被搶光,但是溥儀太過寒酸,只好草草地陪葬了一些。

Δ陵墓

八十年代初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諸如西安等地開始發掘文物來吸引遊客。出於同樣的目的,開始對清東陵發掘,準備挖出慈禧的屍體製造大新聞,但是遭到了一些專家的反對。

在上級最後的定奪還沒有下來的時候,竟然有人私自去打開了慈禧的棺醇。裡面的慈禧被黃布緊密包裹,雖然有陪葬品但是很少。這個時候上級的決定也下來了,禁止打開慈禧的棺醇。

Δ慈禧墓

所有的考古專家緊急退出,並且重新對慈禧的棺醇進行了防腐處理。既然原有的環境已經被破壞,只好整理剩餘的文物,在這之後慈禧的地宮開始對外開放。

然而如今考古的政策已經是保護性發掘,墓穴不遭到破壞時不會主動去挖掘開發,希望尊重死者。


史之策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開啟慈禧棺槨後,為什麼緊急退出?發生了什麼?

難不成是遇上大粽子了嗎?把考古專家嚇跑了?

完全沒有沒有的事!


我們都知道,慈禧執掌清朝長達半個世紀,名聲不太好聽。對外,慈禧可以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對內則是貪圖享受,魚肉百姓!

慈禧不光生前窮奢極欲,死後也想帶著鉅額的財富去另一個世界享受。慈禧的陪葬品,豐厚的讓人瞠目結舌,墊在她身下金絲被,上面鑲嵌了12000多顆珍珠。由大太監李蓮英口述,他的侄子執筆的《愛月軒筆記》詳細的記錄了這些陪葬品的清單。


慈禧如此豐厚的陪葬品,倒是便宜了一個人,那就是東陵大盜孫殿英。

慈禧死後20年,也就是1928年,軍閥孫殿英假借軍演為名,炸開了慈禧的陵墓,將裡面的金銀珠寶洗劫一空。就連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身上穿著的金絲衣物,都被孫殿英給弄走了。

在如此野蠻的的行徑之下,慈禧本人自然也是遭殃,骨頭架子架子都被人弄散架了,丟的滿地都是。

孫殿英的行為自然激起了清朝遺老遺少們的強烈譴責,不過沒什麼效果。

溥儀只好派人過來,把慈禧的骸骨重新裝殮一下放入棺材,然後再稍微放了一點陪葬品在裡面。

新中國成立之後,設立了文物保護機構,對清東西進行了一下修繕。不過礙於當年的時代,也不太可能大規模的修復,也就是草草收拾了一下。

改革開放之後,時代背景就不一樣了,文物保護機構開始重新清理清東陵,並且將定東陵地宮對外開放。

為了吸引遊客,有人就開始打算盤,準備恢復慈禧下葬時候的模樣,並做出一個模型對外展覽。因為慈禧的骸骨已經被溥儀重新裝入了棺材,需要重新開棺才行。這不是一個小事,需要經過上級領導的批准。

但是有人心急,還沒有等到上級的批准,就私自帶著考古專家進入地宮,打開了慈禧的棺材,看到了這麼一副景象:

慈禧的屍骨被嚴嚴實實的裹在一塊黃布內,周圍零散地放著溥儀給慈禧的陪葬品!

看到這樣的情況,考古專家都認為不適宜去打開這塊黃布。於是他們把慈禧的棺材做了防腐處理,就退出來了。

而此時的上級批准也下來了:禁止打開慈禧的棺槨!


小鎮月明


自從1956年郭沫若挖了萬曆墓開始,全國各地都想開挖陵墓,一方面是取得墓中的文物,說白了就是想當一回有組織有證件不犯法的“盜墓賊”,另一方面是開放這些墓葬作為旅遊資源,增加本市的財政收入。

所以啊,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慈禧墓差不多被孫殿英盜空了,當地文物局就想對外開放慈禧墓葬,不過計劃文件中並沒有說要開啟棺木,只是說清理一下墓室就好了,不過還是有人帶著滿滿的好奇心想去打開棺槨,於是專家就一邊請示上級一邊準備開棺工作。



但是指示一直沒下來,底下的專家們就私自打開了棺木,打開棺木後專家們只看到了被黃綾包裹著的慈禧屍骸,旁邊還有少量的陪葬品,沒辦法,孫殿英盜空了慈禧墓,溥儀帶著滿清遺老收拾殘局,把自己所剩不多的值錢東西給了慈禧,所以曾經輝煌的清東陵就這樣一幅破敗的樣子。


就在此時,上級的命令下來了:不準開棺。可專家已經先斬後奏了,上級只好讓他們做好防腐工作重新蓋上棺木,做完其他事宜之後退出慈禧墓。然而就是這一件小事吧,被後世傳的越來越玄乎,還說什麼屍變把專家嚇的緊急退出,子虛烏有。


逸聞軼事


慈禧作為大清末年最具權勢的女人,一生攬得無數奇珍異寶。俗話說“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帶不走”,可慈禧偏偏去世後也要帶進棺材裡,所以慈禧的墓價值連城。這就引來了不軌之人的覬覦。慈禧落葬後二十年,軍閥孫殿英就對慈禧墓虎視眈眈,他帶領著手下用火藥炸開了慈禧墓,瘋狂掠奪墓中的財寶。

溥儀派皇族重新整理入殮之後,再也沒有人打開過,還保持著二次入殮之後的樣子,並不是他們原本認為的已經屍骨無存了,這次開棺是東陵文物保管所擅自主張,並沒有得到上級的批准,所以在考古學家打開棺槨後,看到棺內整整齊齊,趕緊又蓋上棺蓋。

在靠近慈禧棺槨後,考古隊發現問題了,慈禧遺體被盜墓賊移出了棺槨,而且身上所穿的衣物也被拿走。而且地上灑落了大量珠寶,還有最重要的是慈禧遺體可能含有未發掘的文物,而這一切都需要先請示,並且還要將保護措施做到完善,保證文物一出來就被清洗真空保存。所以考古隊才會開啟棺槨後又退出來,但是這個卻被越傳越玄乎。

為保護文物,所在寧玉福當即下令不準觸碰棺內之物,立刻蓋上棺蓋,撤出地宮,並立馬向上級文物部門報告情況,等待上級部門的辦理意見。可見,當時這些工作人員開啟慈禧內棺,又立刻撤出,為了是更好的保護棺內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