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未來多少年能具備挖掘秦始皇陵的技術?你有何看法?

算妳狠16404466


未來何時能夠具備發掘秦始皇陵的技術,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

如果嚴格一點說,恐怕未來幾百年內的技術,都不能保證讓陵墓本身以及隨葬的所有文物都安安全全地保存下來;

而如果不那麼嚴格,只考慮發掘而不考慮保護,那麼應當說,現在的技術已經足以發掘始皇陵了。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百年內都不會去發掘秦始皇陵,所以很多對秦陵之謎感興趣的朋友,只能接受這個遺憾了。

為何不發掘?主要有這麼兩個原因:

  • 1·發掘會破壞始皇陵封土
  • 2·發掘會導致很多文物朽壞

1.封土的問題

在秦始皇陵的地表上,有一個很大的封土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墳包”。這個封土堆邊長350米左右,頂部距離現在的地表有35.5米左右,形狀頂小底大,像一個倒扣在地面上的鬥,所以也叫覆鬥形封土。

(衛星地圖上看到的秦陵封土)

在封土堆的下面才是真正的地宮。根據勘查結果,地宮距離現在的地表有30多米深。

考古發掘跟盜墓有很大不同。盜墓以獲取隨葬品為根本目的,假如是一個盜墓團伙來挖掘秦始皇陵,很有可能會藉助炸藥雷管,從地面向下挖很深的盜洞,然後橫向拐入地宮之中(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可行,由於秦始皇陵規模太大、地宮太深。挖掘盜洞也是非常困難的事兒。

而考古發掘,則是本著研究的目的。必須採用從上到下逐層發掘、記錄的工作方法,因此在進入地宮之前,就得先把上面這個高大的封土堆給挖掉,可以說,封土是發掘陵墓所繞不過的障礙

挖就挖吧,偏偏考古發掘還要求做好各種記錄,得在挖掘中搞清楚封土裡面的具體結構,有點像醫學中的人體解剖。所以就得像切蛋糕那樣,先挖個四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這樣就會有一個

剖面,利於觀察研究。

(考古剖面)

無論是挖掉多少,只要做考古發掘, 始皇陵的封土面貌肯定會被改變,哪怕只挖掉一半呢,那也跟現在的樣子完全不同了對不對?


但是,封土本身就是秦人用黃土夯打而成的,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此外,兩千多年以來,這個封土就矗立在那裡,它幾乎已經成為整個秦始皇陵乃至秦帝國的象徵,有著超越其考古價值的文化含義,如果就這樣挖掉,無疑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在能夠有效解決發掘和保護封土的矛盾之前,考古工作者不會對秦始皇陵開展發掘。


2.文物保護的問題

所有人都相信,始皇陵中有海量的隨葬品。司馬遷在《史記》當中這樣描述秦始皇陵地宮:

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說明其中不僅有豐富的奇珍異寶,還有用水銀構成的江河湖海模型。

而根據考古發掘的成果,戰國秦陵以及西漢帝王陵墓中,全部都隨葬有豐富的珍貴文物。

因此,秦始皇陵中文物眾多是必然的。

(秦始皇陵園出土銅水禽)

這些文物的保護自然也是個問題。對於一些金屬文物或者陶質、石質文物而言,從墓中提取出來以後,可以拿回實驗室再進行保護,可是有些有機質的文物,比如說竹簡、絲綢,就必須在發掘現場進行保護,否則就會在短時間內朽壞

儘管目前我們的文物保護技術已經遠非昔日可比,但是在處理這些有機質文物時,還是存在欠缺,並且短期內很難有所突破。

  • 舉個例子,很多朋友都知道,秦始皇陵兵馬俑以前是彩色的,但是現在大多黑乎乎的。為什麼?因為秦人在製作它們的時候,先是給陶俑表面刷漆,然後在漆面上塗抹各種顏料。

油漆就是有機質,時間長了以後腐朽,導致附著在油漆面上的色彩也隨之脫落,跟陶俑本體分離開來,黏在周圍的泥土裡。

如何在發掘時讓這些顏色不脫離?這個難題,在今天也沒有很好地解決。


因此,綜合以上兩大問題的考慮,在未來幾十上百年中,秦始皇陵都是不會進行發掘的。


考古軍中馬前卒


我認為中國再有一百年就具備挖掘秦始皇陵的技術了,但是我認為沒有必要去發掘秦皇陵,我也堅持反對發掘秦皇陵。其實以現在的技術就完全可以挖開秦皇陵,只是無法保護陵中的文物,一百年後技術高度發達了,就可以保護陵內的文物。

秦皇陵的發掘不在於技術問題,主要在於道德問題,為什麼要孜孜不倦的去挖祖先墳墓,而不去向太空發展呢?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秦皇陵是: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由此可見秦皇陵內部是機關重重,險象環生,當然以現在的技術沒有必要懼怕兩千多年前的機關,只需要做好相關防備即可。秦皇陵建成後,項羽組織過軍隊進行大規模發掘,將地面建築全部毀掉,也沒有找到入口。

劉邦建立漢朝後,派二十戶人給秦皇陵守陵,之後各朝各代都妥善保護秦皇陵,沒有那個朝代去打秦皇陵的主意。

秦始皇是我國第一位皇帝,他雄才大略,奠定了中國統一的大局面,塑造了新的政治制度。秦始皇死後葬於秦皇陵,他的陪葬品就是兵馬俑、先秦典籍、秦朝政令律條、水銀、能工巧匠的屍體、當然還少不了金銀珠寶。我們發掘秦陵難道就是為了得到那些典籍、水銀、還是為了那部分金銀珠寶?難道大家真的相信秦皇陵中有不死仙丹?還有外星人的高科技?

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去發掘秦皇陵,讓秦始皇他老人家在地下安享陰年吧。

孫殿英發掘東陵之時,慈禧太后與乾隆皇帝的屍體遭到慘無人道的侮辱。他們的金蠶衣褲被脫下來盜走,牙齒被敲掉拿走口中夜明珠,然後屍體被扔到墓外遭受風吹雨打,狼吞狗啃,屍骸都不能保持完整。清朝皇族後裔最終重新將他們的屍骸重新裝斂安葬,還到處告狀,不過這事被不了了之。我們試想發掘秦皇陵是不是也要移動秦始皇屍骸,這是對一位偉大帝王的不尊重!秦始皇雖然沒有後代了,但是作為一個有道德感的中國人,不應如此侮辱一位偉大的先皇。有發掘秦皇陵的技術與財力,不如用來開發太空,爭取更多的生存資源。


大秦鐵鷹劍士


好像過去有這麼三種情況可當場打死,還不負法律責任,

夜入民宅非奸既盜,

外甥不孝舅舅動刀,

挖人家祖墳打死白打,

還是好好讓人家在哪兒埋著吧,幹嘛非得挖出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