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孫儷畢竟是孫儷,不是范冰冰,在《那年花開》中多少有些“沒戲”

我忽然重視了一下蘇曉苑這個人,《那年花開月正圓》編劇。1995年,憑藉科幻小說《“幽靈”列車》獲得第7屆中國科幻銀河獎三等獎。1996年,創作科幻小說《不是死,是愛》。1999年,擔任警匪劇《生命逃亡》的編劇。2005年,擔任家庭倫理劇《芙蓉花開》的編劇。2008年,擔任《樓市麗人行》的編劇。2011年,擔任都市情感劇《婚姻時差》的編劇。2015年,被評為四川省第9屆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很光環的。

孫儷畢竟是孫儷,不是范冰冰,在《那年花開》中多少有些“沒戲”

《那年花開月正圓》

在華西都市報就《那年花開月正圓》專訪蘇曉苑時,她說,創作不偷懶,不取巧,不走捷徑。還說,“這部戲(《那年花開月正圓》),只是恰好選擇了女性為主角,通過她的成長和經歷,寫一些好看的故事,表達一些自己想傳達的價值觀念而已。”說實話,《那年花開月正圓》初播時取得了收視率跟口碑的雙豐收,蘇曉苑因此被一些網友稱為今年最牛的編劇。但隨著劇情的深入,也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主要是針對《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清宮劇風格或者更直接地說是“瓊瑤風”有一些說辭,甚至有人說這個東西和《妾心如宅》“挺像的”。

我沒有看過《妾心如宅》,但一直在看《那年花開月正圓》,確實覺得有一股濃濃的清宮劇風格在裡面。關於這方面,以前我有專門的文章寫過,捱了網友的不少罵,而罵我的大約都是一些孫儷粉。其實,我也曾經“粉”過孫儷的,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沒有一些人“粉”得那麼熱情而已。

沒有什麼掩飾的,過去孫儷扮演的角色我非常喜歡,但這一回不同了,在《那年花開月正圓》裡,我總感覺她像個“救戲”的,哪裡不行的時候她就會出現在哪裡。但是,“哪裡”並不一定需要她,有時候,她的出現甚至讓人覺得不合理,甚至不可思議,甚至有些“離奇”的意思。這種東西出現一二次或者三四次,觀眾能理解,畢竟我們都是“孫粉”,但長期以往地出現下去就有些讓厭煩,審美疲勞了。

不難看出,這是《那》劇將孫儷當成了“真正”的主角,但這對孫儷確實沒有什麼好處。

孫儷畢竟是孫儷,不是范冰冰,在《那年花開》中多少有些“沒戲”

孫儷

我們說演員大約可以分為這樣三類:

一是把自己真正演到戲裡面去的,像一些特型演員,我們一見他們就會想到戲裡的誰誰誰,而不是演員本人。如有位演鬼子翻譯的某演員,我到現在還叫不出他的名字,但只要他在戲裡一出現,我就會說:“這不就是那個漢奸翻譯嘛!”不能說這種演員水平就低,他們當然有著自己的特點,只不過是把自己給演“沒”了。

二是演誰像誰的那類演員,他們成功地塑造著一個個的類型,一次次地突破自己,是有才華的,也能對得起演員這個職業的。這中間層次當然有高低,低的會被淘汰,高的當然會大紅大紫,比方孫儷就是。

三是演誰都像自己,但只要演,大家都愛看。這類人當下中國的演藝界是有一些,但不多。舉個例子吧,范冰冰就是這類的,演誰大家都會說那是范冰冰,演什麼角色都是范冰冰。比方說演武則天就是范冰冰式的武則天。你彷彿看不出他或者她的演技高在了哪裡,但看完了都覺得好,把被演的沒記住,反而記住了演戲的。這不是特點或者特色的問題,是演藝的大境界。不“人戲合一”,在戲裡他或者她還是自己,但效果卻是預想不到的,出奇的好。這是天才。

孫儷畢竟是孫儷,不是范冰冰,在《那年花開》中多少有些“沒戲”

孫儷

《那》劇中,孫儷就面臨著第二與第三的問題。平心而論,就當下的孫儷而言,她似乎只能被劃入第二類演員中,第三類她做不到也不是。而問題恰恰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本來能演像角色“安吳寡婦”周瑩的孫儷,這一回因為“救戲”反倒沒戲了,被“安吳寡婦”這一角色給打敗了。所以,不同的聲音也就出現了,而僅這靠“孫粉”維持局面是很難做到的。

如此,我們就把話說回來了,即是戲對演員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是不會有那麼多演員挑戲了。孫儷因為沒有演“對”安吳寡婦,不能不說對她的演藝一點兒影響也沒有的。一方面,我們看到“挺像”《妾心如宅》的《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情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面,確實應該看到孫儷不太適合演這種劇。因為,孫儷畢竟是孫儷,不是范冰冰。

成此文,捱罵是一定的,但對與錯,還是等《那年花開月正圓》過後再定論也不遲。不管是演戲還是生活都需要理性。(文/路生)

孫儷畢竟是孫儷,不是范冰冰,在《那年花開》中多少有些“沒戲”

范冰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