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1895-1953)


江蘇宜興人。現代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其父徐達章是當地小有名聲的畫家,徐悲鴻自小耳濡目染受到薰陶,少年時代便刻苦學習繪畫及書法。他二十歲到上海謀生學畫,結識了康有為,並崇尚其改良思想,並推崇“卑薄四王,推崇宋法,務精深華妙”之見解。1919年,獲官費赴法國留學。在歐期間,曾寫過《中國畫改良論》,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補之,西畫之可採入者融之”的藝術主張。1927年回國,先後任職於南京中央大學、南國藝術學院,歷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協主席。徐悲鴻既是一位中西全能的畫家,更是一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他極推崇具有寫實能力的中西方大師,貶斥文人畫和野獸主義繪畫。在中國畫教育中,他主張寫實的學院觀念,並以素描為造型基礎,對中國畫進行改造。

他的書法造詣很高,之所以常常被人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曾經得到康有為的指點,作行書喜用中鋒,結體漫不經意,有種稚拙的兒童體的韻致。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行書四言》紙本 縱128.8cm 橫31.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上聯釋文:“明恥教戰。華度先生惠正。”

下聯釋文:“多難興邦。卅二年歲始悲鴻客貴陽。”

鈐“徐悲鴻”印。

卅二年即指民國卅二年(1943年),徐悲鴻時年48歲。

書學方面,徐悲鴻在臨摹北碑的基礎上又先後摹寫了倪元璐、王鐸、傅山等人的書法,逐漸形成了自己風骨開張、運筆連貫、筆法俊朗、古拙天真的個人風格。

此聯是徐氏書法成熟期的代表作。其筆意在行草之間,以中鋒用筆,圓潤中見方拙,盡顯魏碑書法外拓方整的筆法特點,同時又不失明朝王鐸等人硬倔的書風筆韻,並在飄逸俊秀中得自然天成之趣。所書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抗戰熱忱。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行書五言聯》 112cm×26.5cm×2 宜興徐悲鴻紀念館藏

釋文:兒童說妙法、煙雨障遐思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 行書韻君詩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行書評刺軸》 紙本,縱128cm 橫12.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蘇州胡粹中君擅寫水彩風景,一日投刺過訪,餘覽其刺,書法雄奇絕倫,魏晉人不能更優。既而詢之,乃五歲孩童筆也。朱溪先生屬正,壬申初春。悲鴻。

下鈐“一樂齋主”印。本幅右側鈐“愛石廬”印。

壬申為1932年,徐悲鴻時年37歲。

此幅是徐悲鴻早期的書法作品,字形結體似疏朗而實則凝密,筆畫似柔軟而內含剛勁,具有濃厚的北碑遺韻。

徐悲鴻21歲在上海結識康有為後,便以康氏為師研習書法,從此走上以漢魏六朝書法為基礎的書學道路。他有幸遍覽了康氏所藏的全部碑版,在康氏的指導下摹寫《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數遍,書藝得以精進。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徐悲鴻不止畫馬!書法造詣很高,常被忽略,完全是為他的畫名所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