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高平全景圖

高平,炎帝故里,華夏古邑,古稱泫氏,舊名長平。雄踞太行之巔,背靠三晉腹地,面對千里中原,地理位置優越,人文氣息濃厚,文化博大精深。她是華夏始祖神農炎帝的活動地、五穀之源農耕文明的起源地、千古一役長平之戰的發生地、宗教交融古建遺珍的彙集地、鑄造文明坩堝鍊鐵的發明地。

高平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與陵川縣接壤,西與沁水縣為鄰,南與澤州縣毗連,北與長治縣、長子縣相接,是晉城市的“北大門”,因其四面群山環繞、中部相對平坦而得名。

文明肇始 源遠流長

在遠古時期,炎帝神農在此播五穀、創耒耜、教稼穡、嘗百草、興醫藥、療疾傷、開日市、製陶器,開創了華夏文明。已發現的東廟遺址、店上遺址、李家莊遺址等,證明早在舊石器晚期高平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將中華文明延伸到了五千年以上。高平建縣歷史也已有2200多年,自公元529年定名高平亦有1487年。1993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高平縣,設立高平市。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神農城遺址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上古之根 農耕之源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是中華第一大帝,是農業之神、醫藥之神,史稱農皇。幾千年的炎帝文明在高平羊頭山麓、丹河兩岸薪火相傳,源遠流長。境內與炎帝神農氏有關的遺址遺蹟眾多,與炎帝相關的村名地名、民間風俗、故事傳說等,形成了一個內容龐大的炎帝文化遺存區域體系,形成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反映炎帝及其族人活動的文化遺址遺存,在全國絕無僅有。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炎帝陵古建築群均為木結構,採用晉東南傳統祭祀建築手法和宋式建築風格,以彰顯炎帝陵久遠的歷史風貌。炎帝陵景區的打造,是弘揚歷史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橋樑。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宗教之融 古村之韻

高平宗教文化底蘊深厚。七佛山、定林寺等宗教文化全國著名,村村有廟的特色為全國罕見。儒、釋、道題材各異,民間信仰鮮活實用,古寺廟保存完好。宋金八百年以前的早期古建築就有10餘處,是長江以南的總和。崇明寺是我國宋代最早的古建築,中佛殿採用“斷梁”結構,造形獨特,全國唯一;開化寺壁畫是我國保存面積最大最完整的宋代寺觀壁畫。這些珍品,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美麗的高平大地,昭示著高平歷史的悠久,使高平這塊古老的土地更加色彩斑斕,燦爛輝煌。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七佛山

定林寺位於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這裡山巒疊翠,松柏環繞,風光秀麗。向東可達開化寺,西與遊仙寺毗鄰,北與七佛頂相連,南眺三峻廟、祁貢墳。寺居山之陽,寺側有定林泉,常年不涸,寺名即由此而得。定林寺建築規模宏大,坐北面南,四進院落,寺東有上下兩個偏院,創建年代不詳,至遲在唐代已有此寺。雷音殿、東西配殿為元代建築,其餘皆為明清遺物。雷音殿古樸雄偉,精巧秀麗。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定林寺

開化寺位於高平市東北的舍利山腰,寺中的大雄寶殿東、西、北三面牆壁上的壁畫,創作於北宋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是我國保存面積最大的宋代寺觀壁畫。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開化寺

崇明寺位於高平市城東南15公里的聖佛山東麓,俗稱狼谷寺。該寺坐北面南,兩進院,創建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歷代屢有修葺。現存建築有山門、中佛殿、後殿、鐘鼓樓及東西配殿、兩廡等。中殿為宋代早期建築,後殿為明代建築,其餘建築為清代遺物。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遊仙寺位於高平市河西鎮宰李村東的遊仙山南麓,山勢優美,林木蔥鬱,寺居山峪,清靜幽雅。寺因山得名,亦稱慈教寺。該寺創建於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年),以後歷代屢有修葺,今存宋、金、明、清建築。寺院前殿為宋代原物,其餘均為後世歷代增修。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古中廟位於高平市區東北10.5公里下臺村西北的高地上。該廟創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現存無樑殿為元代建築,其餘皆為清代重修。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古中廟

西李門二仙廟位於高平市河西鎮西李門村附近二仙嶺上。以奉祀樂氏二仙女得名。始建年代不詳,金、明、清各代屢有修葺。今存建築三進院落,有山門、中殿、後殿、東西翼殿、客房、廊廡、偏殿及鐘樓、鼓樓等。中殿建於金正隆二年(1157年),三間見方,單簷九脊歇山頂。筒板布瓦覆蓋,梁枋粗大,出簷深遠,前簷建廊,殿前有金代月臺,石築。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坐落在高平縣王報村山崗上的二郎廟戲臺,2003年被發現,該戲臺建於金代,距今已有820年曆史。文物專家認定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戲臺,比此前被認為是我國最古老戲臺的山西臨汾牛王廟戲臺還早110年。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清夢觀是一座道觀,位於高平城東北12.5公里的鐵爐村東100米。清夢觀由道人姬志玄於1261創建,明萬曆四十年(1612)、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道光四年(1824)均有重修,現在中殿為元代建築,正殿明代重建,其餘為清代建築。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高平清夢觀中殿梁桴之上彩繪

古村落別具一格。整體呈明清風格的村落眾多。像原村鄉的良戶村、河西鎮的蘇莊村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馬村鎮、米山鎮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侯莊村、下馬遊村、大周村、伯方村等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這些傳統村落是一種活態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鮮活載體,更是我們守望文化、寄託鄉愁的精神家園。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侯莊村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良戶古村

古戰之地 賢達輩出

高平是古今中外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的主戰場,海內外聞名。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演繹了震爍古今的長平之戰,不僅有著當時列國中最主要國家最高決策層戰略成敗得失的研究,而且集中了戰國時期最優秀、最傑出的軍事戰略家廉頗、白起等號稱“戰神”的著名將領的參與,包含著這群千古名將指揮如神的運籌帷幄,凝聚著古代悠久的軍事理論和實踐,它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由分裂到統一的大決戰。高平許多村名的由來都與這次戰役有關,同時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形成了罕見的密集文化遺產大觀。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長平之戰屍骨坑

高平素有“澤潞學者如牛毛長平朱紫半”之說。漢度遼將軍陳龜、西晉醫學家王叔和、宋代名將王彥、元代治黃專家賈魯、清代湖廣佈政使畢振姬、兩廣總督祁土貢 等歷史名人,近代的英雄豪傑、模範標兵也比比皆是,曾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和社會主義建設添寫了光輝的篇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現代的邑人逞英豪、顯神通,各領風騷。這些名士賢達、驕子精英是長平大地佼佼者中的代表,宛如浩茫宇宙間的燦爛星辰,始終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令人心儀,令人震撼。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宋代名將王彥率軍收復金州

商業之興 藝術之巔

高平在戰國時社會經濟就比較發達,漢魏至晉,朝廷屢屢以高平的豐腴之地封賞宗室王侯。自南北朝始,高平絲綢歷代不衰,中外聞名。冶煉鑄造業歷史悠久,一直是境內的主要產業。明清時期,憑藉煤鐵、絲綢、棉紙等重要輸出品,邑內出現了以石末鄉侯莊村老南院趙家為代表的一批商賈大戶,在中原和東南諸省開字號、辦作坊,成為晉商中的一支勁旅,商貿活動,世代傳承,興旺發達。清代中葉,高平成為大河以北為數不多的富庶縣邑。民國初年,高平留日學生祁魯齋在晉城辦起全國最早的現代機器制針公司——大德制針公司。馬遊村的崔海雷等人率先在煤礦使用蒸汽鍋爐和絞車,高平出現新型工商大戶。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候莊村趙家老南院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吉利爾公司潞綢體驗館

羊頭山北魏石刻與石窟造像是全國現存文物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開化寺宋代壁畫是全國現存壁畫中面積最大且獨具特色的瑰寶;中莊元代姬氏老宅是全國元代民居獨一無二的孤品;多處古寺名剎雄姿肅立、絢麗多彩、巧奪天工、匠心獨具,似璀璨的明珠。目前,全市境內有文物保護單位138個,其中,國家級20個,省級5個,市級113個。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羊頭山石窟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開化寺壁畫

姬氏民居位於高平市市區東北18公里的陳塸鎮中莊村。建築前簷以四根石柱支撐,青石門墩上刻有“大元國至元三十一年”等字樣,其餘均為木製結構。民居建於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木結構民居建築,尚屬元代民居建築的孤例。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元代姬氏民居

民俗藝術 不勝枚舉

民俗文化獨具地域特色。高平人淳樸節儉,風土敦質,熱情好客。數千年來,勤勞智慧的高平先民,創造了絢麗多姿、厚重生動的民俗文化。特別是在人生禮儀、婚喪嫁娶、歲時節令、衣食住行、社火百戲等各個方面,頗多先古之遺教,其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處處顯示著太行山區人民的風情,散發著丹河流域泥土的芳香。諸如具有高平特色的炎帝祭祀、長平之戰後的燒豆腐、十大碗、酒文化、民間藝術如刺繡、剪紙、麵塑等等,到處都有絕活、奇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不勝枚舉。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高平繡花

山旅晉城,第二站,高平市——念祖炎帝,尋根高平

高平面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