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21:道德教育不能忘

《論語》21:道德教育不能忘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心悅誠服,能守規矩了。”

【思索】

孔老夫子這段話,把法治和德治的根本區別,說得比較全面了。他沒有否定法治的作用,而是明確地指出,法治可以起到約束和懲罰的作用,但還不大容易深入到內心,必須實施道德教育和禮義的規範,才能更好地讓人認識到自己的對錯,自覺地去遵守法律、恪守道德。

當然,現在的法制建設已經和道德建設結合起來了。不過,法治社會,也不能不顧道德建設,畢竟道德建設要比法治更廣泛,並且是違法前的一道防線,更有利於法制建設。反過來,法制建設也為道德建設創造了好的環境。

聯繫實際看更清楚。比如說,你坐公交車的時候,讓不讓座,這主要是一個道德問題,現在的法律還沒有硬性規定。如果你坐的是高鐵,一人一座,你佔了別人的座位,而且還拒絕歸還,這除去受道德的譴責外,還要接受法律的懲罰。

慢慢地,很多道德問題也可能變成法律問題,但是,不是所有的道德問題都能通過法律來解決。也就像不能把明顯歸法律管的事情簡單地交給道德處理一樣。法律可以和道德聯繫起來,道德的建設也可以通過誠信記錄等具體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