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玩抖音!

最近,溼姐的朋友圈被各種小視頻佔領了!

近些年,抖音、火山、西瓜、快手等小視頻APP也迅速崛起,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也總能看到那些拿著手機不停拍拍的人。

這些小視頻上除了那些營銷自己的網紅之外,更多的是“獵奇”“低俗”“惡搞”,來滿足用戶奇葩的“審醜”觀。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玩抖音!

比如,最近很多人女生在微博上吐槽稱,自己和男朋友在逛街,突然就有個妹子衝出來,當著面調戲自己的男朋友。調戲之後,說自己的錄抖音,希望能得到諒解。

還有一個人在抖音上表演吃燈泡,旁邊評論區裡的留言都是這樣的“哈哈,嘴扎流血了,厲害”“血呢?我沒有看到血,你離近點”“血都咬出來了,666”。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玩抖音!

看得人這些戲謔的留言,看得人後脖子發涼。

當譁眾取寵的人多了,有些人的價值觀也就被改變了。悲劇也就這樣發生了。

一位武漢的爸爸,模仿抖音上翻小孩的動作,結果失手讓自己兩歲的女兒,摔成脊髓重傷,導致上半身已無法行動。

目前,這位2歲女童還在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主治醫生說孩子的能恢復到什麼程度,還難以預料。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玩抖音!

資本市場對於小視頻的寵愛,讓這些APP一夜爆紅,於是湧現出一大批的跟風者。

那位2歲女童的父親,就是其中一名跟風者。

NO.1

跟風者的普遍特徵——沒腦子!

這種沒腦子的事情我前不久也幹過,看見自己朋友圈裡有不少人推薦某家串串香的店。

於是,去年在成都最冷的一天,我下班後不是選擇回家,而是拉著小五陪我去吃。

那天大風呼嘯,到店之後才發現,店裡位置不夠坐,只能坐在門口,風不停地吹。等到鍋底上來那一刻,我徹底失望了,鍋底就是超市裡買得普通火鍋底料摻水煮的,味道極其一般,收費還貴。

由於在風口坐著吃飯,回家之後我頭痛了整整兩天。

躺在床上那一刻,我明白了:跟風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仔細想想,跟風已經成為一種時代象徵了,戀與製作人、養青蛙、一點點奶茶、髒髒包,哪一次不是在跟風。

可是,沒哪一個風口活過了3個月?儘管風口不停在變,但總有一群人始終站在風口。

我一個朋友,我翻看她的朋友圈發現,從戀與製作人到抖音,她一次不拉的都參與了。

這些跟風的人,腦子裡都是怎麼想的?

《烏合之眾》裡的這句話做了很好的闡述。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沒錯,跟風能讓這些人最快獲得安全感的方式。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玩抖音!

NO.2

什麼樣的人才去人群中找安全感?

我朋友也是抖音的玩家。

她在國內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上班,幹著一份閒職,一個月4500元的月薪,社保五險一金都買,每年還要按照一定比例漲薪。

這樣的溫室裡,每天千篇一律的工作,又讓她感到很沒有安全感。

於是,她就在抖音上錄視頻,有時候甚至在上班時間也錄。她跟我說,看見那麼多人也跟她一樣,上班時間錄抖音,她突然就覺得自己不孤單了,因為有那麼多人跟她一樣,做著閒職,拿著死工資。

他們不為未來擔憂,我也就沒那麼擔心了。

那些放棄了自我成長的人,就特別喜歡去人群裡尋找安全感。看到那些收入沒有自己高的人,都有勇氣插科打諢。自己也理所當然,跟著混了,並且還覺得感到一絲優越感。

這就是群體的劣根性,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玩抖音!

NO.3

當心抖音暴露了你的層次

低俗的事情,總是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能讓一群人迅速熟悉起來。

比如,在海底撈裡煮一鍋海鮮粥,自帶調料熬一鍋白湯鍋底。於是,一群人跟風去學,再發個抖音,得到無數點贊,內心滿足不已。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玩抖音!

當你越來越喜歡這些低俗的事情時,你就會變得越來越膚淺,腦袋空空、沉浸於感官娛樂。

你時間花在哪兒,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當你一天無數遍學著抖音上那些快速被傳播的視頻和段子時,你是不會成為下一個網紅的。

因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嚐鮮,而第N個吃螃蟹的人,就是個吃貨。

楊絳曾說過,“你的問題就在於讀書太少,想得太多。”而有些人的問題則在於,關注自身太少,關注他人太多。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把時間花在自我提升上,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娛樂自己。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玩抖音!

我並不是反對從眾,我只是覺得,人生難免吃屎,但不能適應而習慣,跟不能吃上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