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六一”到來之前,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崇敬與懷念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一些特殊時期,歷史上湧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緊急時刻,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重擔。他們的傳奇事蹟,有的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裡的人物,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張嘠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嘠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

“六一”到來之前,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崇敬與懷念

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中講述了其戰鬥成長的過程。

海娃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講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送信的故事。海娃的父親畫了一張路線圖及一封信準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信封上面插了雞毛。他把信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趕著一群羊在山溝裡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老頭羊”的尾巴里。

“六一”到來之前,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崇敬與懷念

深夜海娃逃了出來,取出雞毛信,一口氣跑了幾里路。被後面的偽軍追上,海娃被他們抓回。他把鬼子帶上了一條山路,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拼命往山上爬,並被鬼子開槍打中了手。最終海娃忍著疼,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六一”到來之前,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崇敬與懷念

《雞毛信》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成了家喻戶曉的電影。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一代人。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後被鬼子殺害,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

“六一”到來之前,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崇敬與懷念

現在,王二小犧牲時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臥在山溝裡,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六一”到來之前,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崇敬與懷念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莊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老作家陳模也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紅軍撤離中央根據地。參加了主力紅軍的父親出發前給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

他懷揣爸爸留下的紅星,承擔起了游擊隊交通員工作。

“六一”到來之前,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崇敬與懷念

1938年,江南遊擊隊準備開赴抗日前線,冬子和父親又見面了。他帶上那顆保存了多年的紅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之後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中國兒童紅色電影。

劉胡蘭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箇中農家庭。劉胡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同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鬥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六一”到來之前,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崇敬與懷念

1947年1月12日,閻錫山匪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英勇就義。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週歲。

“六一”到來之前,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值得我們崇敬與懷念

毛澤東主席專門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也是唯一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英雄。

“六一”到來之前,僅以此文紀念那些特殊年代的小英雄,獻上我們的崇敬與懷念之情。

如果您還喜歡的話 請持續關注我,會把更多有看點、有用的信息推送給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