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對於敘利亞3歲的薩爾瓦來說,聽到外面傳來炸彈的爆炸聲時,就是她的歡樂時光。

每到這個時候,她會和爸爸一起開心的大笑起來。

要是這時候能夠再配上炒豆子一般的槍聲,那就更好玩了。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才3歲的薩爾瓦是個可愛的小女孩,紅撲撲的小臉,一臉的天真稚氣。她因為炸彈和槍聲而開心。因為爸爸告訴她,外面的這些聲音,都是煙花和玩具槍,雖然不能出去,但我們可以一起開心的大笑。


這位父親的“騙術”,猶如《美麗人生》中的那位猶太人父親。

現在,最新的消息是,這位可愛的小女孩,已經跟爸爸離開家鄉,到達了土耳其。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這樣的結果,也像極了《美麗人生》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猶太青年圭多生活在美麗的意大利小城,在德國人到來之後,他被關進了集中營,隨著獲救機會的來臨,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他告訴兒子,為了慶祝他的生日,舉辦了一場遊戲,這場遊戲的規則是:

不能哭不能鬧不能想媽媽,能先得到1000個積分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輛真坦克。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在生命最後一晚,我告訴兒子,好好呆在鐵箱子裡,按遊戲規則來,結果去尋找妻子的他,被捕了。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走過那個鐵箱子,這個父親在最後一刻,還在做著滑稽的動作,那分明在告訴兒子:這只是遊戲,爸爸輸了,不要害怕。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天亮了,兒子從鐵箱裡爬出來,此時一輛真的坦克從他眼前開過,他瞪大了雙眼,不禁驚呼,“爸爸沒騙人,我贏了,我們得到了1000積分,我們贏了。”

在那個黑暗時代,這個父親,用自己的偉大卻卑微的人生,給兒子上了寶貴的一課。

面對生活的絕望,給予孩子一個陽光和積級的努力,是這個父親,給予孩子的寶貴動力。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同樣的父親,也出現在了《當幸福來敲門》裡,

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所拍攝的影片。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威爾.史密斯所扮演的父親克里斯,從小被父親拋棄,直到28歲那年,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這是一個童年缺乏父親的孩子,這樣的童年經歷,讓他深深的懂得父親對孩子的重要性。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可是生活在這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哪怕十分的努力,這個醫療器械推銷員仍舊生活潦倒,妻子因為無法忍受這樣的窮困痛苦而離開了他。只剩下父子倆相依為命。

父親儘自己所能保護著孩子。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影片裡,無家可歸的父子流落到地鐵站,坐在地鐵站裡的長椅上相對無言。爸爸帶兒子玩起遊戲,在這裡尋找著猛獸,需要找到一個山洞來躲避。地鐵站裡哪裡有什麼山洞,唯有廁所符合他們的遊戲規則。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於是,父親帶著兒子來到地鐵站裡的廁所,躺在用廁紙鋪著的廁所地板上蜷縮著睡。兒子睡著了,廁所門外總響起有人想上廁所的敲門聲,聲音很大。這位父親一邊努力的捂著熟睡兒子的耳朵,不願意兒子被吵醒,一邊流著眼淚。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那一刻,分明在祈求:求求你們,別再敲了,讓我兒子好好睡覺吧!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是否你會覺得,面對殘酷的現實,為何不告訴孩子真相?

越早面對現實,孩子就會越早告別童年,變得成熟又老練。

是啊,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成熟老練嗎?

生活的重擔過早的降臨到了孩子的頭上,他會變得早熟、懂事、堅強和獨立。

但我不覺得這樣就是最好的,誰都是人,沒有誰會願意主動去過那種早熟的生活,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定需要父母的保護和照顧,他們才能真正得到成長,直到成熟的那一刻的到來。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不論敘利亞3歲女孩的父親,還是《美麗人生》中的圭多,還是《當幸福來敲門》的克里斯,你一定發現了,他們都在拼儘自己所有力量,小心翼翼的保護孩子的童年。

原來,這樣的“欺騙”,是讓孩子儘可能保有童真與快樂。

同樣,“欺騙”孩子,讓他重新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重要!


有位教了20年書的老師,分享了他的一件“小事”。

他說,2周前,有4個孩子吃過飯跑到我的辦公室,孩子們打打鬧鬧像猴子一樣不安穩。於是這位劉老師說,“如果誰能先坐下來,我就看他的眼睛,再告訴他聰明不聰明。”

孩子們立即安靜下來,他又說,“劉老師在全國見過好多的小朋友,只要看一下眼睛,就能知道誰聰明,誰不聰明。”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當他一個一個看過去時,看到其他的孩子眼裡都是期待,只有一個孩子,帶著一些擔憂,他或許認為自己不太聰明。

這位老師看到眼裡,沒有說什麼,而是每個孩子看完,都分別告訴他們,他們是聰明的孩子。

然後像是在自言自語般:“奇怪,怎麼四個小朋友都是聰明孩子呢?我再看看。”

於是又看了一遍,再一次的強調真沒看錯,個個都是聰明孩子。

再看孩子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坐得都特別的端正。

這樣的“欺騙”,讓孩子們有了什麼樣的感受?

我想,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事情。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這樣的“欺騙”,是要建立孩子對自己的信心,重塑孩子的習慣。

如果說前者是“欺騙”孩子,盡力保護孩子的童年,那麼後者的“欺騙”,則是讓孩子建立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

有位叫羅森塔爾的著名心理學家,也是個“大騙子”。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對一群隨機挑出的孩子們說,他們都非常優秀,是老師們特別推崇的。結果八個月過去,這群孩子變化很大,真的變得優秀起來了。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怎麼“欺騙”孩子相信自己的優秀呢?

簡單來說三步曲,就是先假誇、再裝誇、後實誇。

先假誇:

不論是否真的優秀,是否真的聰明,看著眼前的熊孩子,父母一定要勇於誇獎,明明考試不及格,你也要掩著鼻子誇他,還好,比上一次多得了20分,有進步!

這時候的誇,最難做到的,就是父母如何突破自己的心態,真正打心眼裡認為孩子表現不錯,而這種誇如果說得隨意,說得虛假,孩子是能感覺得出來的。

如果敘利亞3歲孩子的爸爸,在炸彈響起時,是哆哆嗦嗦的告訴孩子這是煙花,孩子會信嗎?

所以,一定要發自內心的相信。

不過,也有好消息,如果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天真幼稚,那麼恭喜你,你家孩子被你“騙”的機率大,你的誇的難度也會大大下降。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再裝誇:

孩子剛開始聽到我們的誇獎,他一開始是不相信的,他會處於懷疑狀態,特別是一直被父母批評的孩子,突然爸爸媽媽對他一頓誇,孩子一定會覺得哪裡有問題。

此時,需要我們做的,就是堅持,繼續的誇,保持這樣的狀態。

隨著我們告訴他,你學習起來很細心,連這個小問題都注意到了,他會在自己心裡對自己再強調一次:原來這就是細心,於是慢慢的記住了這種細心的感覺。

這,非常重要!當做一件事情能帶來的感覺,烙在了孩子的內心之後,他會記住這種感覺,並由這種感覺而記住實現這種感覺的做法和動作。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後實誇: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獲得這樣的誇獎和表揚越為越多,他也相信自己就是那個優秀的孩子,那個細心的孩子,那個負責任的孩子。於是,他的這些感覺,加上足夠數量的實施,他真的成為了心目中那個真正優秀的孩子。

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的,就是兩件事,一是堅持,二是相信。其它的,交給時間,交給孩子自己。

如果你懷疑自己這麼做有沒有效果,不好意思,效果一定會開始不好。如果你在懷疑中停了下來,那麼我們這樣的“欺騙”,就真的成為了欺騙,孩子記住的,就是爸爸媽媽都是騙我的,我一點都不優秀,我一點都不細心。

堅持的時間需要多久?

與孩子年齡有關,越小的孩子越快展現出效果。越大的孩子效果出現得越慢。

這是因為,習慣還沒固化,6歲以前的孩子,就像還沒幹涸的水泥,我們還是有機會去重塑。當過了這個年齡,水泥越來越幹,直到乾透,此時或許是12歲叛逆期的到來。到那時,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還一定有良好的效果。


當然,有時候,一句話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麼大,或許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美國成功學著名大師拿破崙·希爾在《人人都能成功》這樣描述他的繼母:

這個素昧平生的女人自從第一次踏進我們家門起,父親站在她的身後,讓這個女人單獨應對這個家。她走到每一個房間裡,很高興地和我們每個人打招呼,後來她走到我的面前,而我靠牆而立,雙手在胸前交叉,默視著這個陌生的女人,表現出不歡迎她的表情。

而我的父親隨口說了一句:“他是拿破崙·希爾,他們兄弟中表現最差的就是他。”

而繼母回應爸爸的話,讓我終生難忘。這個女人把自己的雙手搭在我的肩上,兩眼放光,用心地注視著我的眼睛,我深深地感到這是一種愛的眼神。

她說到:“這是最差的孩子嗎?我看不見得。他正好是這些孩子間最聰明的一個。”


騙孩子好!會“騙”孩子的媽媽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這句話,讓拿破崙·希爾感到一股暖流迅速湧向了心裡,他被這個陌生的女人深深地感動了,也是因為這句話,成了他生命的轉折點。

當然,我們相信,繼母絕不僅僅是這句話,在往後的生活裡,也一定從各個方面給了他支持與鼓勵。

這樣的“欺騙”,是我們可以做的。

會“騙”孩子的父母更聰明,被“騙”的孩子更優秀!

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