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非遺是建設新型城鎮的文化力量

錢永平

在我國現有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地方文化特色的消失有目共睹,讓地方文脈延續下去已是社會各界共識。2014年,國家有關文件提出,新型城鎮化基本原則之一是注重“文化傳承,彰顯特色”。在這一背景下,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留住鄉愁的重要手段。我們首先應意識到非遺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它關乎生態環境安全、糧食安全和市民健康。確保非遺在城市中的活力傳承,有助於改善千城一面的現狀,塑造城市獨特形象,尤其能在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形成文化認同感方面發揮巨大作用,併為城市的未來留下創意的源泉。許多非遺與居住、工作、休閒在城市中的人們如影隨形,是吸引人們留在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山西布老虎

保護自然生態

在當代,都市生活依賴的能源來自全球,城鎮化程度越高,全球能源消耗越大,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越強,引發一連串的災難。這對極度依賴於環境和原料的非遺也形成極大威脅。國寶級非遺——茅臺酒傳統釀造技藝,其原產地茅臺鎮三面環山,擁有獨特小氣候、複雜地質結構及特殊水文地理的赤水河,是釀造茅臺酒不可複製的微生物群落核心位置。但隨著小鎮人口及企業的增多,汙水、廢水排進了赤水河。不止釀酒,許多傳承已久的非遺因原料產地受到汙染,品質水準急劇下降,傳承團體被迫自建原料生產基地以確保品質。長遠來看,本地人是當地環境汙染負面代價的承擔者,更多的人則可能遭遇不可知的健康隱患,患病風險極高,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事實上,與民眾日常生活相關的非遺對周圍自然生態從來就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城鎮化建設不可避免地要對自然資源進行利用和改造。若要使人們繼續享用高品質的非遺產品,就必須有意識並強制性保護一些與非遺有關的自然資源系統及生物生命系統。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太谷磚雕

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美化行動在拆除屋棚、街巷的同時,也摧毀了世代存在的鄰里關係、民俗習慣、社會價值觀,導致城市風貌趨同,人情冷淡。如果漂亮的硬體結構、昔日的歷史古蹟是城市外貌的話,非遺就是城市的聲音、血和肉,傳送的是有人氣的城市形象。在城市外貌日趨相似的當代社會,較之物質遺產,從衣食住行中誕生的非遺更能呈現所處城市的獨特性。如山東濰坊風箏、廣西壯族民歌、蘇州刺繡早已成為濰坊、南寧、蘇州的城市形象標誌。換言之,城市中傳統美食、藝術、節慶活動的豐富程度和市民在多大程度上能獲得它們,是評價一個城市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是構成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因素。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紅團龍蟒(上世紀30-60年代)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白靠(上世紀30-60年代)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壽陽愛社面具

形成城市認同感

較之物質遺產,非遺對人們自我文化認同感的形成更具決定性影響。在城市急劇擴張的今天,很多城市都有“城市病”,城市管理混亂,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生活壓力大。但普通民眾對這個城市的美好印象常與非遺有關。如太原特產“寧化府”老陳醋,其老字號作坊益源慶最早是明朝太原寧化王府專用醋坊,後變為公開向市民出售。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寧化府老陳醋養生保健功能已為市民所認識,生活在益源慶附近的市民很少感冒是這一城市津津樂道的話題。更為有趣的是,太原市民聞著醋香便能找到老字號所在小巷,排隊專打寧化府散裝醋,這種場景在春節前後尤盛,這是太原獨有的城市風景。由於寧化府醋選料、釀造技藝獨特,釀造時間到位,甜綿香酸的醋味被外出的遊子視為故鄉和家的味道。與鄉村的熟人社會不同,城市是一個以陌生人際關係為基礎的社會空間,穿梭在城市街道中,人與人擦肩而過時,彼此並無任何關聯,這是城市生活的常態。非遺卻是這些互不相識的人們的文化認同紐帶。人們一旦從感覺上形成對類似寧化府老陳醋等非遺有關的記憶和認同,就意味著對這些文化形式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和鑑賞度,這種記憶會固執地與身體一起成長,成為一個人難以消退的認同感。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孝義皮影

留給城市未來的禮物

文化的實用效益往往是一兩代人都難以看到的,保護文化遺產所產生的各種實效更是當代人難以看到的。文化的成長如同一個人的成長,其成效的顯現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與一個人的生命相比,文化發展的週期更長。今天的人們若要對得起生活在未來的子孫後代,在文化層面思考為後代留下些什麼,務實和有擔當的做法就是自覺保護和傳承各類遺產。當下人們對非遺保護仍有很多誤解,伴隨著城市化進程,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許多非遺即使被保護了,也很難再傳承下去。但保護非遺的初衷本來就不是要保護所有傳統和民間文化,保護非遺項目本身是對非遺保護的最大誤解。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重視非遺保護,是著眼於我們所面臨的生活困局和每位社會個體的生活品質,向那些把智慧隱藏起來的非遺傳承群體學習,這關乎人類生存的自然生態保護、糧食安全和生命健康。作為草根民眾文化創造力的結晶,非遺展現了地方獨一無二的特色,在城市中保護和盤活非遺,就是要從人們每天切身體驗的生活中塑造城市形象和文化認同,讓邁入城市的人們過上有品質的生活。

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

牛何松

泥塑藝術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平遙泥塑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民俗藝術的代表,也漸漸地被大眾所熟知,並於2014年被列入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多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平遙縣民間泥塑藝人張榮主動擔負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重任,一直致力於平遙泥塑藝術的傳承、復興和創新,使平遙泥塑藝術走出山西、走向世界,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平遙泥塑藝術彰顯非遺魅力

午夜的平遙古城,彩燈齊上,人山人海,彷彿就是一座不夜城。2017年10月24日晚上,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筆者來到平遙縣衙往東200米處的“張泥人”泥塑小店門口時,“塑造諸遊人本真尊容,彰顯非物質文化魅力”的牌匾格外醒目。走進店裡,一股柏香撲面而來,店鋪裝飾得獨具特色,屋頂上懸掛著許多用小草和樹枝製成的鳥窩、草房子,展櫃上擺滿了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泥塑,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藝術氣息,如此景觀成為平遙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著眾多遊客駐足觀賞,紛紛拍照留念。

透過人群,看到店主張榮正在為一位姑娘現場製作泥塑頭像。筆者好奇地坐下來,一邊觀賞一邊採訪。“藝術是心靈的享受。觀人之眉宇、察人之特徵,在為每一位遊客雕塑之前,我都要仔細觀察遊客的神態表情,儘可能做到心與心的溝通交流,然後才能投入創作,塑造精品。”張榮邊捏邊說。

說話間,只見張榮慧眼觀察,巧手舞動,幾把塑刀、一團特製的塑泥,經過20多分鐘的精心製作,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形神兼備、惟妙惟肖的泥塑。“像極了,像極了,簡直跟真人似的。”泥塑製作完成後,這位姑娘讚不絕口。

“這件作品製作精良,把人的主要特徵生動地展示了出來,面部表情栩栩如生,連皺紋都雕刻得脈絡清晰、活靈活現,最傳神的就是那雙眼睛。”過往遊客讚歎不已。

主動擔負非遺傳承保護重任

平遙泥塑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有著相當突出的成就,其表現主要在該縣的寺廟道觀中,那一尊尊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的塑像,如雙林寺的十八羅漢、自在觀音等,雕塑技藝堪稱一流。後來,由於社會需求低、手工技藝操持辛苦、學藝週期長,從業人員生活極其艱難。惡劣的生存環境,致使平遙泥塑藝術日漸衰落。

1983年出生於泥塑世家的平遙縣中都鄉西莊村人張榮,自幼受父薰陶製作泥塑,走南闖北,拜師學藝。每到學校放假,他總是跟隨父親到周邊的寺廟去學習泥塑的製作。2000年跟隨木雕大師梁衛國學習木雕技藝,2003年跟隨國內著名雕塑大師、西安美術學院張澤教授進修和深造,掌握了雕刻的精髓所在。但為了生活,他大學畢業後卻從事了與泥塑毫不相干的工作。

“平遙泥塑藝術如何在濃墨重彩中洋溢出蓬勃生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上班期間,泥塑是我業餘時間最好的休閒方式,同時也使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2009年,張榮摔破鐵飯碗,端起泥飯碗,主動擔負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重任。他從榆次經緯廠辭了職,在榆次老城租了一間房子,後來又返回平遙古城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創作中,他沉下心來,悉心研究,既善於借鑑我國泥塑藝術的基本手法,又敢於創新、大膽實踐,摒棄了“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的舊模式,摸索出獨特的原料配方,研創了自己的手工捏塑方法。

憑藉一雙巧手和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用一堆堆泥土塑造出了一尊尊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因為他的泥塑技藝爐火純青,構思巧妙傳神、活靈活現,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張泥人”。

一直致力傳承保護非遺成果

千百年來,泥塑是一種民間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當作一種藝術語言傳播於世界各地,訴說著古老國度的歷史文明。平遙泥塑藝術是民間泥塑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不僅承載著濃烈的地方文化內涵,而且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

根植在骨子裡、流淌在血脈中的先天藝術基因,加上後天的不斷創新、探索、實踐,使張榮的作品日臻成熟。2000年至今,他為香港演員羅家英、國際巨星李連杰等13000餘名中外友人塑造尊容。2012年,他先後在中韓和中法藝術交流中,為世界友人現場表演平遙泥塑藝術。2014年,他應邀去北京參加央視《過年七天樂》民俗文化節目拍攝錄製。2015年,他應邀參加高峰導演的電影《風雨日昇昌》拍攝,並在劇中出演“張泥人”,首次將平遙泥塑藝術搬上了電影銀幕。同時,他的泥塑作品在手工技藝大展中屢屢獲獎,在北京、天津、哈爾濱等地巡迴展覽,深受人們喜愛和讚美,其事蹟還被央視等媒體關注與報道。

“中國走向世界,世界關注平遙,平遙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我相信,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平遙泥塑藝術一定能夠有著更加長遠的發展和傳承。”談起泥塑,張榮自信滿滿,“平遙泥塑藝術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為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保護,我責無旁貸,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傳承泥塑藝術、傳承泥塑文化,讓泥塑不斷閃爍出絢麗奪目的非遺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