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後“疫情”時代下海南旅遊業如何迎接春暖花開?

文丨葉嬌

“草長鶯飛二月天,出門踏青好時節。” 隨著疫情有了積極的轉變,停歇近一個月的旅遊行業呈現出復甦跡象:2月21日,海南相關市縣多個景區恢復營業,人們踏出了年後出遊的第一步。與此同時海南各景區和旅遊平臺運用新技術,讓遊客足不出戶也能“雲遊”天下,讓線上旅遊人氣更旺。

景區“解封”:多家知名景區開門迎客,旅遊業暖意初現

邢菲是景點恢復營業後的首批遊客,來到三亞大小洞天遊玩的她發了條朋友圈,收到評論後發現,她的很多朋友也都紛紛到大小洞天“打卡”。據大小洞天相關負責人透露,受疫情影響景區關閉近一個月,開放後的園區,每天入園遊客達500人次左右。

隨著三亞、海口、儋州等地旅文部門先後發出旅遊景區有序復工營業的通知,三亞的天涯海角、南山、蜈支洲島、鹿回頭,海口的火山口公園、馮小剛電影公社、假日海灘等海南知名景區也都陸續開放,迎來春節後首批遊客。部分未開業景區也開始提前預售為開業做準備。

界面海南瞭解到,在相繼恢復開放的景區中,相關單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生產。要求遊客必須佩戴口罩、配合體溫監測、不要聚集,多數景區實行實時遊客量管控。

宅家“雲遊”:足不出戶,把展館景區“帶”到屏幕前

疫情發生,遊客銳減,這給海南旅遊業帶來了打擊。受到疫情衝擊的文旅行業正在積極轉型,海南的文化場館及旅遊景區,正在用別開生面的線上方式,帶著市民和遊客們“宅家旅遊”。

《“雲遊”博物館丨足不出戶,花式看海博!》,無意中看到“海南省博物館”公眾號的推送文章,市民蔡先生好奇地打開鏈接,意外地“解鎖”了新玩法:手指輕點,進入“博物館全景”觀看,不僅能身臨其境體驗遊覽,還能從藝術類型、朝代、顏色等角度探索文物背後的故事。

得益於海南推出的文旅新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們宅在家開啟線上“雲遊”模式:疫情期間,只需要擁有一張讀者證,就可以在家免費、無任何限制地使用省圖書館的所有數字資源;省瓊劇院把“週末劇場”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為廣大戲迷奉上精彩的“雲戲單”;省群藝館還特別推出“群藝微課堂”公益直播課。

不僅如此,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設了線上展覽,海南省博物館的全景虛擬展廳系列也在其微信公眾號和官網陸續上線。

據瞭解,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上線淘寶“博物館雲春遊”活動,以線上直播的形式,為大眾解鎖了博物館遊覽的新方式。這一次沒有現場觀眾、只有直播鏡頭的講解,竟收穫了十多萬網民的關注。

除了線上看展覽,“雲遊”的方式還有看旅遊達人直播、在線聽景區講解等。一位出現在三亞大小洞天旅遊區視頻裡的“景花”莎姐,還會在社交平臺上,帶著遊客們到洞天福地探尋不老松的長壽奧秘。

解鎖旅遊新業態,似乎成旅遊業開始“自我解救”的信號,面對疫情無論是政府還是文旅企業都積極行動,旅遊業正在蓄力待發。

行業前景:回暖信心足,系列舉措推動旅遊消費

目前,雖然海南多地景區雖分區分級有序恢復開放,且出臺一系列安全措施,但多數市民和遊客仍處觀望態度。也有市民直言,疫情之下為何部分景區依然開門迎客?景區開放真的有必要嗎?

此前,鍾南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就曾表示:“開放景區我是覺得很必要,景區本來就是個開闊的地方,新鮮空氣的地方,對健康心理都有好作用。”

那麼,旅遊景區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陳建洪提出,景區的疫情防控要做到:守住景區開放的“大門”,鼓勵實行預約制等限流措施,日接待量不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50%。室內活動場所從嚴控制開放(劇院、影院和表演場所應暫時關閉),瞬間流量不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30%。所有A級旅遊景區應實名制購票和遊覽,鼓勵景區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各種手段全面掌握遊客基本信息,以便高效追蹤管控。

陳建洪表示,各類景區開放時間應服從當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經批准或報備後才能有序開放。

雖在疫情全面解除前,客流量仍將受到較大影響,景點的日接待量不能超過往日最大承載量的50%。三亞天涯海角遊覽區董事長鄭聰輝表示,景區每日都在進行升級提質工作,確保恢復開放時嚴格執行相關防疫措施,未來將以更好面貌迎接遊客。

為減輕降低疫情對旅遊消費的衝擊和影響,海南還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幫助促進旅遊消費復甦,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海南專門針對中小型企業,如在當地註冊的旅行社、景點景區、賓館酒店、旅遊演藝、高爾夫旅遊5類企業,給予減免房屋租金、降低運營成本、減緩繳納稅費、財政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來幫助旅遊業紓困。

此外,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與大型保險公司合作推出“海南遊、疫安心”旅遊綜合保險產品,海南旅遊市場開放後,一年內不特定來瓊旅客均可默認免費獲得,這無疑是恢復重振海南旅遊市場信心、促進海南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有力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