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戰疫“花木蘭”

晉鄂一家親,愛系兩地情。2020年春節,一場關係到每一位市民生命健康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在全國打響。

战疫“花木兰”

2020年2月9日下午四時,經過兩小時的飛行,一架由太原開往武漢的包機徐徐降落在了荊楚大地。隨山西省第四批馳援湖北醫療隊的交城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成娜、侯瑾瑤、牛佩到達目的地。

謝謝你們,謝謝山西

“我們今天凌晨正式進駐方艙醫院,我們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從到達武漢起,她們三人便進入了忙碌的“戰鬥狀態”。

2月12日凌晨,成娜和其他300名抵達方艙醫院的醫生,在經過短暫的護理培訓後,開始值守第一個大早班。透過方艙醫院的玻璃窗,大街空蕩蕩的,望著城市星星點點的燈火,感覺那星星點點的燈火,就像繁華都市中的一座座孤島。

“緊張嗎?”

“雖然做好了思想準備,但由於責任和壓力都很大,生怕出現紕漏,還是挺緊張的。”談及第一次進艙感受,成娜說。成娜夫妻倆都是工作在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孩子才兩歲大,但她依然義無反顧地選擇馳援武漢。

成娜說,目前方艙醫院醫療工作實行24小時輪轉,醫務人員以小組為單位進艙,出來後輪換下一組,以保證安全和高效。成娜介紹道,連續工作6個小時,再加上2個小時的穿脫防護衣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和精力,儘量少吃少喝少上廁所,可能產生的缺水、缺氧挑戰著隊員們的極限,對醫療隊隊員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

為方便醫護人員聯繫對接,醫生們在進入醫院前,都會在防護服後面寫上名字。她在查房時,一箇中年婦女患者焦慮地叫住她。

“成大夫,成大夫……等一下,等一下。”

“阿姨,不要緊張,請告訴我你哪裡不舒服?”成娜停住腳步。

“……我……我感覺我快要死了。”

“千萬不能這樣講,你屬於輕症患者,你也看到了,這幾天好多人都治癒出院了,聽醫生的話,很快就會好的。”

“可是,我好擔心,好害怕。”

“新冠肺炎不可怕,你一定要樂觀自信,想想你的家人,想想你的未來,更不能辜負我們不遠千里馳援武漢的努力!”

“謝謝成醫生!謝謝!”患者掩面而泣,“感謝聽我絮絮叨叨,有你們的幫助,我一定堅持挺住,爭取早日出院!”

成娜聽著,心裡五味雜陳,大家只好一次次耐心地開導。但患者一次次地過來詢問。

直到有一次,成娜說:

“我們這麼老遠來幫你們,我們也想家的,如果你不好起來,你們不好起來,我們一個都回不了家。”

沒想到這句玩笑話,阿姨卻聽進去了,吃完藥、沉沉入睡。

南方天氣又溼又冷,作為北方人很不適應,穿著厚實的防護服,每次大汗淋漓的時候,成娜都會站在走廊上,閉著眼睛,冷靜一會,然後再開始忙碌的工作。

今年的3月3日是成娜33歲的生日,也是她第一次在外省過生日。她說這個生日太有意義了,因為3月3日成娜她們支援的江漢方艙醫院正式合艙,從四個區合成了兩個區,她說這個生日她終身難忘。她在微信裡寫到:在這樣的生活氛圍中,我們要練就一顆波瀾不驚、不偏不倚的強大心靈,才足以抵禦一切外來的侵擾。而我始終相信,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就像我——恰逢生日許下美好願望:願歲月靜好!春暖花開!

成娜說,患者們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好多人聽到她的山西口音,連聲說,謝謝你們,謝謝山西。

战疫“花木兰”

古有花木蘭,今有侯瑾瑤

2月下旬的武漢,天氣漸漸轉暖。

進入方艙醫院已經第9天了。其實,這已經是侯瑾瑤第二次身披“戰袍”,奮鬥在抗疫一線。在2009年,抗擊H7N9的戰役裡,侯瑾瑤就戰鬥在第一線。

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戴上緊繃的手套、口罩、護目鏡,一個班奔走下來,全身溼透……下午2時,馳援武漢的侯瑾瑤脫下穿了近7個小時的防護服,額頭上由於被帽子、護目鏡長時間壓著已破皮,滲出了血。整整6個多小時的班,這麼長時間的工作,全身汗溼了,溼了又被身體烘乾了。侯瑾瑤作為三人中年齡最大的,艙裡艙外,不僅要照顧好自己,更要照顧好一同前來兩個妹妹。

由於三人工作不在一個崗,時間也不同,雖然都在方艙醫院,所以也很難見面。她總是抽著時間點,和兩個妹妹聊聊,提醒她們要照顧好自己,工作一定要仔細認真,儘量做到盡善盡美。2月20日上午,她們總算有時間見面了,一見面,三人就緊緊抱在一起,有著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激動。

侯瑾瑤是一名呼吸科醫生,在方艙醫院,一個班最多5名醫生,每天忙得陀螺一樣,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查房後瞭解患者的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決定患者什麼時候需要複查核酸、胸部CT、血常規等,以及加重患者的轉出和入院患者的分診等。

侯瑾瑤用疲憊而略顯沙啞的聲音表示:“說實在話,我們是醫護人員,主動請纓來上戰場,但也有自己的丈夫、孩子、父母。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怕被感染,但是一想到患者,所有的恐懼都會消失,肩頭沉甸甸的職責和醫務人員的初心讓我們義無反顧的前行。”

疫情當前,召必戰、戰必應!

牛佩是交城縣人民醫院第四批馳援湖北醫療隊進入方艙醫院的護士,擔任第四組組長,她和來自晉城、運城等地的14名醫生,共同負責10個病房206名患者。

掰著指頭算算,2020年3月3日,是牛佩在武漢的第24天。雖然,武漢這座城市被按下暫停鍵,可對牛佩來說,生活給她按下的是快進鍵,大家像陀螺似的停不下來……

因為病房裡的一靜一動都關乎生死。這種經歷,讓醫生護士還有患者心理壓力巨大。

出征前,想到防護服一穿就是四五個小時,悶在裡面,頭髮長了十分不方便,為了節約出更多時間照顧患者,牛佩在出徵前剪掉了自己十幾年的長髮。

“我們四班倒,六小時一班,今天上的是早班,上午8時到下午2時。”“由於穿戴了防護裝備,不能多喝水,儘量少上廁所。所以很多人平生第一次,包括我自己,第一次用上尿不溼。”牛佩表示,雖然不方便,但大家很有信心,決不辜負重託與使命。

牛佩表示:“我們的主要工作是按時為患者測量體溫、血氧,分發藥物、採集靜脈血,更主要的是咽拭子採樣,需要將一根長長的幹試紙與上顎平行插入鼻孔,直到與鼻咽後壁接觸,輕輕旋轉,停留5秒吸附分泌物,再慢慢移出試紙。這項工作要與患者‘親密接觸’,最易被感染。這項操作屬於三級防護,是暴露級別的最高級。病人在採樣過程中可能因為咽部不適會突然噴嚏、咳嗽,四濺飛沫的傳染性是非常強的。但是牛佩深知:疫情當前,召必戰、戰必應!

“看著很多患者健康出院,走出病房,可以說那是我們護理組最欣慰、最開心的事兒。”在牛佩與同事的協同努力下,他們這一組接管的206張床,來的時候是滿床,現在剩下70張床了,看到病人一個個痊癒了,她很有成就感,這麼多天的苦沒白吃。在送別患者時,患者總是不停地對她說著感謝,而她也用一臉的燦爛笑容回應患者。

“既然選擇了穿上這身白衣,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患者托起生命的藍天。”牛佩說。

在大疫面前,有一群像成娜、侯瑾瑤、牛佩一樣的人,在默默守護。他們會害怕,會想念父母、兒女、親友,也會覺得口罩勒得臉好疼,為了早日贏回普通的生活,他們通宵達旦地努力著……

星星微茫,匯聚成光。一次次勇敢的“逆向而行”,一個個溫暖的“白衣背影”……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點燃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時間過的很快,三位抗疫女俠,從出發到現在已經25天。她們相信,黑夜再長,也擋不住黎明的朝陽;冬日再冷,也凍不住她們的熱忱之心。她們相信,一定會戰勝疫情,迎接春的暖風,迎來櫻花盛開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