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蘇聯解體後,長達數十年的“兩超爭霸”格局被打破,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失去外力掣肘後,其運用戰爭手段強取戰略利益的“自由度”空前提高。於是,美國打著“自由民主”旗號,相繼打響了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而“911事件”後,美國更是以冠冕堂皇的藉口,憑藉無與倫比的軍事力量,發動了幾乎遍及全球的“反恐戰爭”。如今,這波反恐戰爭已持續了十年,期間美國輕取伊拉克和阿富汗,將風雲一時的薩達姆送上絞刑架,成功肉體消滅本·拉登。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911事件”不僅震驚世界,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局勢變化

但這些戰果並不能證明美國“反恐戰爭”完全勝利——雖然其在前期的正規作戰中以近乎“零傷亡”的方式輕鬆摧毀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政權,但在長期的“戰後之戰”中,卻被反美武裝打得相當狼狽;恐怖主義並沒有因為本·拉登的死亡而銷聲匿跡;巨大的戰爭開銷讓“富得流油”的美國也開始囊中羞澀,甚至使其國際聲威大為削弱。不得已,美國開始運用更加“靈巧”、更加便宜也更加精確的“影子戰爭”策略——“特種反恐戰爭”,替代之前的“常規反恐戰爭”,試圖以較小的代價實現最大限度地保持美國的利益與全球影響力。

越反越恐的“常規反恐戰爭”

“911事件”以前,很難想象美國本土會受到直接傷害,但那場恐怖襲擊卻使世貿“雙子塔”轟然倒塌,數千人為此失去生命。不過,正如中國老子認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精明的美國人從空前悲劇的“911事件”中看到了“喜劇色彩”。很快,“山姆大叔”以冠冕堂皇的“反恐”為由,在全球範圍發起了以高技術局部戰爭為基本模式、以打擊恐怖主義為標榜目標的“反恐戰爭”。為了提高影響力,美國還在聯合國框架內形成了全球性的反恐聯合陣線,“強迫”反恐成為全球共識。小布什政府甚至為此推行“先發制人”的反恐戰略,並先後發動兩場“反恐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耗費巨大的“常規反恐戰爭”效果並不理想,美國已萌生退意

美國的“反恐戰爭”,表面上是為了打擊全球恐怖主義,捍衛全球秩序安定,然而事實上卻有著“不便明言”的戰略目標——在“反恐大旗”的掩蓋下,美國的戰略目標是進一步強化全球影響力,構建起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西方學者將其總結為“實現美國的新美帝國主義目標”。英國斯特靈大學國際關係學者瓦西利斯·福斯卡斯博士主持撰寫《新美帝國主義:布什的反恐戰爭和以血換石油》一書,認為美國的“反恐戰爭”實質上是在全世界推行“新美帝國主義”,其主要表現在:一是主導國際貨幣體系和石油流動;二是通過與盟國“輪軸與輻條”的關係,確立本國的“自由世界中心”地位;繼而通過誇大世界面臨的威脅,為美國的對外政策“正義化”和“軍事化”尋找依據。

不得不說,美國當時發動戰爭的條件也可謂“得天獨厚”:首先是出乎預料的“911事件”,使美國政府能夠通過誇大恐怖主義的危險性,使美國民眾不得不支持政府的戰爭行動。有資料顯示,戰爭初期,小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一度高達90%,甚至被一些媒體譽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況且作為“911事件”的受害者,美國發動戰爭報復也擁有了更多的“道義優勢”,凡是不支持美國進行反恐戰爭的國家,都會被認為是“恐怖主義的同盟”。更讓美國底氣十足的是,美國和其盟國擁有無可匹敵的強大軍事力量。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奔波於徵戰煙塵中的美軍特種兵

但這些都只是前提,美國想要使這些有利條件成為現實利益,就必須做到幾件事情:首先是消滅塔利班和伊拉克薩達姆政府,並打壓美國認為的“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然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建立起“成功樣板”,即成功推行西方民主;當然,還需要一個更加直觀的成果,就是使恐怖襲擊概率大大降低,最好是徹底消失,使美國和其盟國的民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安全感。事實上,美國只實現了第一個目標,後面兩個目標都弄巧成拙——美國沒能對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成功的“西方民主改造”,也並沒有真正消滅恐怖主義,“反恐戰爭”不但沒有為美國帶來安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恐怖襲擊威脅——“基地”組織的阿拉伯半島分支在也門興起,美國土生土長的恐怖嫌疑人也不斷出現。從以上情況來看,美國的“常規反恐戰爭”並沒有達到目標,反而使美國在長期的戰爭中極大地消耗了資源,進而導致維持“常規反恐戰爭”力不從心。為了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繼續推動尚未結束的“反恐戰爭”,美國軍方“改頭換面”,用更加隱蔽、更加靈活也更加便宜的“特種反恐戰爭”替代了“常規反恐戰爭”。

悄然崛起的“特種反恐戰爭”

過去十年的實踐表明,美國發起的以高技術武器裝備為依託、以常規聯合作戰為基本樣式、以恐怖組織為主要作戰對象的“高技術常規反恐戰爭”並沒有達到戰爭目標。美國在付出巨大的戰爭代價後,以“基地”為核心的恐怖組織並沒有被有效扼制,反而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靈活高效是特種部隊成為反恐主力的重要因素.

如果拋開政治色彩來看,恐怖組織的行動在軍事上具有強烈的特種/遊擊作戰色彩。而美國和其盟國的正規軍隊雖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用來對付恐怖分子卻如同“大炮打蚊子”——既浪費資源,又沒有“準頭”。於是,在快速消滅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正規軍後,美軍就開始被一些手持簡陋武器的反美武裝人員和神出鬼沒的恐怖分子打得“暈頭轉向”。美國原本打算憑藉優勢軍事力量實現速戰速決的“反恐戰爭”,已經不可避免地變成類似越戰的“戰爭泥潭”。結果,“常規反恐戰爭”沒有消滅恐怖主義,反而消耗了美國和其盟國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使美國國家力量逐漸不堪重負。更使美國憂心的是,軍事上的被動再加上全球經濟危機深化,北約盟國開始站在本國利益的角度,質疑在美國勢力弱化、新興國家崛起的背景下,仍然在北約框架內跟隨美國東征西戰是否符合本國利益?因此,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泥潭”甚至可能成為北約組織“事實分裂”的導火索。

在目前的情況下,由於美國獨步全球的綜合國力開始削弱,其盟國已不願意無條件支持美國“反恐戰爭”,這使美國面臨兩難境地:繼續打“常規反恐戰爭”已不太現實,但停止戰爭也不是上策,畢竟恐怖主義實實在在地影響著美國的安全。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美國需要新的戰爭工具,其與“常規反恐戰爭”相比,必須具有幾個特點:一是要更加便宜,美國已經無法承受天文數字的戰爭開銷;二是要更加靈活,使得美國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隨時選擇繼續還是退出;三是要足夠有效,不僅能威脅恐怖分子,還能夠將其徹底摧毀。於是,“特種反恐戰爭”悄然誕生,漸漸出現替代“常規反恐戰爭”的趨勢。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參戰準備

其實,“特種反恐戰爭”並非新鮮事物。早在越戰期間,美國就曾經用“特種戰爭”對付北越游擊隊,現在美國將“特種戰爭”“改頭換面”,用於對付恐怖主義,自然形成了“特種反恐戰爭”模式。“特種反恐戰爭”也被稱作“影子戰爭”,其基本方式就是首先通過各種手段(包括僱傭外國承包商)精確掌握恐怖分子情況,然後以特種部隊為主體,以特種作戰形式進行“外科手術”式定點清除,或者將特種部隊編入當事國正規軍,採用“聯軍行動”的方式對恐怖分子進行打擊。

如果把之前進行的常規反恐戰爭比作一柄笨重的“鐵錘”,那麼“特種反恐戰爭”就是一把精巧靈活的“手術刀”。這把“手術刀”要想真正做到準確無誤,必須依賴高度準確的情報信息,而這就成為決定“特種反恐戰爭”成敗的關鍵。為此,美國不惜代價,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了龐大的情報網絡以支持反恐行動。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美國“特種反恐戰爭”也重視與當事國合作,圖為美國特種部隊訓練伊拉克特種兵使用米-17

當然,要實施“特種反恐戰爭”,還需要有一支能夠完成大規模特種作戰的專業力量,而美國早就為此具體準備。美國2006年版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擴充特種部隊”的建議,力求使美軍特種部隊達到越南戰爭以來的最大規模。除了規模的提升,該報告還要求擴大特種部隊的任務範圍與權力。

2010年版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重申了美軍的重要戰略目標是“贏得反暴亂、維穩和反恐行動”,併為此明確了美軍特種部隊擴充指標——計劃建立約660個作戰小隊,併為特種部隊提供更多資源,尤其是新建由100名反恐專家組成的“特種反恐作戰中心”,將直接高效地指揮協調“特種反恐作戰”,希望能大大提高作戰效能,避免以往反恐行動的決策週期過長、決策環節過多所帶來的弊端。除了這個新建立的“特種反恐作戰中心”,美國於2004年成立“國家反恐中心”,構成一個宏觀層面高效的作戰指揮機構。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正在阿富汗修築派出哨所的北約特種部隊

日漸擴大的力量與專門的指揮機構,使美軍特種部隊的戰鬥力不斷增強,影響能力也進一步提高,有人甚至開始稱美國特種部隊為“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之後的第五大軍種”,並將其看作一支名符其實的“戰略反恐力量”。有了這樣一支特種作戰力量,美國要實施“特種反恐戰爭”也就有了紮實的物質基礎。而事實上,美國早就已經開始實施“特種反恐戰爭”了。去年美軍特種部隊司令部發言人證實,美國已經在全球70多個國家部署了超過1.3萬人的特種部隊,這可視為美國“特種反恐戰爭”拉開序幕的標誌,可以預見,這只是剛剛開始……

難見終點的“暴力循環”

將奧巴馬政府主導的“特種反恐戰爭”與小布什政府主導的“常規反恐戰爭”相比,前者確實具有很多“天然”優勢,即使失敗。也不至於像“常規反恐戰爭”那樣消耗巨大資源,並且可以“靈活進退”,加上這種戰爭模式已經取得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實質性戰果(如成功擊殺本·拉登)。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廣泛用於山地特種戰的“支奴幹”前一段時間意外“折戟”

但是,不論美國“反恐戰爭”如何轉型,其基本的核心並未改變——就是以暴制暴,並且以打擊恐怖主義為由,強化與維持霸權地位。而歷史已經反覆證明,以暴制暴只會形成可怕的“惡性循環”。正如民權領袖小馬丁·路德·金所言:“黑暗不能驅逐黑暗,只有光明能夠做到。”同理,暴力也不能驅散暴力,想用誇大威脅和推崇武力的方式保持霸權,必然與當前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不相符合。所以,美國的“特種反恐戰爭”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並沒有讓人們看到根除恐怖主義的希望。

美國的“特種反恐戰爭”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從北非沙漠到巴基斯坦山區,從中東“傳統火藥桶”到飽受民族衝突困擾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活躍著美國特種部隊的身影。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種反恐戰爭”的實效並不盡如人意。以也門為例,美國與也門政府合作,發動了大量具有特種攻擊特徵的行動,雖然消滅了一些恐怖分子,但也由於情報不夠準確,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從而導致當地民眾不滿,進而使外來者美國的反恐行動陷入被動。

「點評」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國力不從心了,開始重視特種反恐戰爭

2010年全球恐怖襲擊示意圖,“越反越恐”趨勢令人擔憂

從整體上看,恐怖襲擊也並沒有因“特種反恐戰爭”的初步成果而受到有效遏制,全球範圍內針對美國和其盟友的恐怖襲擊仍然此起彼伏。即使在與恐怖分子的直接交鋒中,裝備精良的美軍特種部隊也並非總是勝利者。2011年8月6日,1架美國“支努干”重型運輸直升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西的瓦爾達克省被塔利班武裝人員擊中墜毀,機上38人全部遇難,包括25名特種兵(其中有22人是來自美最精銳的“海豹突擊隊”第6分隊)。甚至外界傳出消息,這次墜機事件中死亡的美軍“海豹突擊隊”第6分隊成員很可能前期參與擊殺拉登。

由此可見,恐怖主義與反恐行動之間的“暴力循環”已然形成,而我們目前還看不到這個循環的終點。美國如果真正想要消滅恐怖主義,恐怕不能將其反恐策略停留在“以暴制暴”的層面。或許,恐怖主義的根源並不在恐怖組織,而在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長期戰略體現的極度自私和文化深層的“傲慢與偏見”。(特約:吳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