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太行山中兩個相鄰的村莊,一個堅持開山一個拒絕修路,誰發展好?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傳說中擋住愚公家門的兩座大山分別是太行山和王屋山,這兩座山在現實中也極為高大險峻。在太行山南麓的懸崖峭壁中,分佈著不少村莊,一直以來沒有一條方便的通往外界的道路,是山民們最大的難題。面對這樣的情況,太行山中兩個相鄰的村莊卻有不同的選擇,它們一個堅持開山一個拒絕修路,如今究竟哪個發展更好呢?

太行山中兩個相鄰的村莊,一個堅持開山一個拒絕修路,誰發展好?

錫崖溝村的大名許多人都有所耳聞,這個村子位於王莽嶺景區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由於山陡溝深,地勢險惡,峭壁環列,當地的二百戶人家幾乎與世陷於隔絕。為了打破這一局面,上世紀60年代以來,錫崖溝人不畏艱險,向大山宣戰,歷時三十年,兩代人在村西絕壁上鑿出一條長7.5公里的掛壁公路,開創了中國鄉村築路史上的奇蹟。

太行山中兩個相鄰的村莊,一個堅持開山一個拒絕修路,誰發展好?

然而就在錫崖溝邊上還有一個鄰村名叫抱犢村,這個村子只有六七戶人家,位置比錫崖溝更艱險,是在一處懸崖絕壁上。從抱犢村到錫崖溝有一條緣山腰的羊腸小道相通,距離不過35公里,但這裡的人卻拒絕修建公路,只是1957年和1980年代在崖壁上鑿出一些腳窩和在危險處裝了一段鐵鏈,至今仍是晉城市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

太行山中兩個相鄰的村莊,一個堅持開山一個拒絕修路,誰發展好?

修通公路的錫崖溝成為了王莽嶺景區的一部分,錫崖溝精神更是成為備受稱讚的鬥爭典範。但實際上,沒有公路的抱犢村,經濟發展並不比錫崖溝差,恰恰相反,這裡的居民收入水平比錫崖溝更高些。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抱犢村保持了相對完好的山村面貌,當地又有懸崖飛瀑等絕妙景點,深受遊客的青睞。

太行山中兩個相鄰的村莊,一個堅持開山一個拒絕修路,誰發展好?

錫崖溝由於有了大路,遊人都開車來,回王莽嶺住,留不住人;抱犢以“難進難出”為特點,凡是來的人就是以“享受艱苦,村中小憩”為目的來的。凡是走進來的人,也基本沒有體力馬上走回去,這倒成就了抱犢村四五個小旅館的生意。到底是交通便利好,還是山重水複,崎嶇坎坷一點好,錫崖溝與抱犢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