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從“爸爸去哪兒了”,看什麼樣的爸爸是好爸爸

生活中很多爸爸認為呢,要當一個好爸爸呀,就要多掙錢,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和教育,可孩子們卻很難從中感受到來自爸爸的愛。曾經一篇文章說呀,好爸爸的標準就是要充分的懂孩子。

從“爸爸去哪兒了”,看什麼樣的爸爸是好爸爸

那麼爸爸要怎麼才能充分的懂孩子呢?

第一:要對關心孩子的情緒:

爸爸們不僅僅是要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關心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因為孩子的情緒和他們的想法是他們日常生活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爸爸們要通過對孩子情緒的關心的去理解孩子,幫助孩子調節負面的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從“爸爸去哪兒了”,看什麼樣的爸爸是好爸爸

就拿“爸爸去哪兒了”來說,當大俊和夏天的都害怕下到泥塘裡,夏克立和李永健的教育方法呀,立見高下!

李永健首先用激將法激兒子下水,“你看別的小朋友都能下去,他們都很勇敢,你怎麼就不能呢"?

在激將法沒有成功後,更是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抱著兒子,強迫他下泥塘,最終把大熊嚇哭了,並且也還是沒有克服對泥塘的害怕。

與之有鮮明對比的是夏克立的教育方式,當夏天不敢跳進泥塘時,他並沒有指責夏天。也沒有強迫他立刻跳到泥塘裡,而是自己去泥塘裡玩兒了之後再與夏天討論為什麼害怕泥塘?

最終的夏天克服了他的恐懼,開心的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兒了起來。

從“爸爸去哪兒了”,看什麼樣的爸爸是好爸爸

因此家長如果在某方面對孩子不滿意,那麼家長也應該反思,在這個方面是否起到了正面的示範作用呢?

讓孩子們按自己的節奏成長,生活中很多的家長會刻意的塑造孩子的個性習慣的。比如說孩子需要競爭,要堅強,要懂得分享......等等。

但實際上這些是讓孩子們在按照大人的方式成長,有的孩子天生氣質就是偏抑鬱或者焦慮的,也有的孩子呢,可能偏向神經大條,這些都是孩子的本色,無所謂好壞。

從“爸爸去哪兒了”,看什麼樣的爸爸是好爸爸

因為所謂的好壞只是家長自己的價值觀,而孩子的性格就如同硬幣的兩面,無論哪種性格,都會帶來一些優勢,也會帶來一些劣勢,而沒有那種氣質是完美的,應該的,或者是必須的。

比如有的孩子雖然天生內向羞怯,可正是因為這種內向的性格呢,使得孩子非常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因此會在一個人的時候博覽群書,使自己的知識面更加的廣泛。

可能這些亮點並沒有進入他父母的視角中,而被父母注意到的呢,就是他所謂的弱點,如:不擅長社交,不勇敢等。

從“爸爸去哪兒了”,看什麼樣的爸爸是好爸爸

如果他的爸爸可以去傾聽他的恐懼,鼓勵他邁出勇敢的一步呢,那麼他並不會真的出現那種嚴重的恐懼和焦慮。

其實孩子是上天送給家長的禮物,他們原本就是完整的,他們也不需要家長的後天塑造,孩子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長大就可以了。

從“爸爸去哪兒了”,看什麼樣的爸爸是好爸爸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注重如何尊重孩子,孩子是一個自由的靈魂,是一個不同於我們的獨立個體,因此它可能會有與我們完全不同的興趣,完全不同的恐懼,完全不同的人生選擇。

如果我們能做到真正的懂孩子,那麼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爸爸,有什麼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