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很能做事的人都不算贤才,那什么样的人才算?

很能做事的人都不算贤才,那什么样的人才算?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贤才、贤明的臣子。自己很能做事的人,不能算是贤才。真正贤明的臣子,是能够为领导、为国家推荐比他更有能力的人,而且他大公无私,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私利,更没有担心别人的位置、俸禄超过自己,这样的人是有公心的人,是为领导、为国家、为大局考虑的人。

很能做事的人都不算贤才,那什么样的人才算?

【子曰。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

在《孔子家语》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来请教孔老夫子:“今之人臣,孰为贤乎?”说现在各个诸侯国的臣子,哪一个可以称得上贤明的?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孔老夫子回答说:“(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齐国有鲍叔牙,郑国有子皮,可以称为贤明的臣子了。

子贡听了就大惑不解。为什么?因为当时在齐国有管仲任宰相,他非常地有能力。曾经协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且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的五霸之首。在郑国也有子产任宰相,像在《史记》中记载,子产治理郑国,达到了不能欺的境界。因为他把法律、监督机制都设计得很严密、很合理,而且也重视道德教化,所以使郑国非常地强大。所以子贡就问,说:“齐国没有管仲、郑国没有子产吗?他们都不算是贤明的臣子吗?”

孔子怎么回答的?孔子回答说:“赐”,这个赐就是子贡的名。因为我们知道,在古代非常地尊师重教,一个人二十岁行冠礼、行成人礼之后,只有他的父母和老师可以一生称他的名,其他的人都要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重。即使他到皇帝那做官,皇帝要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重。这说明,只有父母和老师的恩德是最重的。

孔老夫子说:“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这个用力就是使用力气、花费精力。你听说是出力的人算是贤明的?还是能够进谏德才兼备的人是贤明的?子贡说:“进贤,贤哉。”意思是说,能够举荐人才的人,那才能够称得上贤明。孔子说:“对,我听说鲍叔牙举荐了管仲,子皮举荐了子产,鲍叔牙能够让管仲显达,子皮能够让子产显达,但是却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推荐了比自己更有才能的人。”

从这段对话中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贤才、贤明的臣子。自己很能做事的人,不能算是贤才。真正贤明的臣子,是能够为领导、为国家推荐比他更有能力的人,而且他大公无私,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私利,更没有担心别人的位置、俸禄超过自己,这样的人是有公心的人,是为领导、为国家、为大局考虑的人。没有深厚的德行,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一般人都是自私自利,生怕别人的位置、俸禄超过自己,即使有贤德的人,可能也被他蒙蔽埋没了,不愿给国家荐贤。但是正是因为能够荐贤的人,他有深厚的德行,他大公无私,所以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很能做事的人都不算贤才,那什么样的人才算?

我们看鲍叔牙,他一心为国着想,为齐桓公着想,把自己的朋友管仲推荐出来做宰相。这个宰相的位置本来是他自己的,但是他知道管仲的能力比自己强,所以他把他推荐给齐桓公。管仲果然不负所望,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霸主。那结果呢?结果鲍叔牙的后代,十几世都是齐国的名大夫,他的德行庇荫了他的后代。

所以古人说,“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能够为国家举荐贤德的人,这样的人受到上天最丰厚的赏赐;而嫉贤妒能的人,也受到上天最严重的处罚。譬如说李斯把他的师弟韩非子给害了,最后怎么样?最后李斯和他自己的儿子都被腰斩东市。因为什么?因为他把国家的人才毁掉,这个罪业太重了,最后断子绝孙。所以,我们在学习圣贤之道的路上,首先要去除嫉妒之心。

古人说“文人相轻”,这句话实际上不是非常地有道理。这个文人是没有学习力行《弟子规》的文人,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样的人。如果真正从小力行了《弟子规》,知道“善相劝,德皆建”,别人有善事,我们还劝勉人、鼓励人、成就人,这样的话,别人的成就其实就是自己的成就。真正能够做到《太上感应篇》上所说的:“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这才是一个正常人的心态,这叫同情心。因为什么?和别人有同样情感的心。别人有所得,就像自己有所得一样地高兴;别人有所失,就像自己有所失一样地难过,这个才叫同情心。

嫉妒之心去除不了,一个人在道业上就很难进步。而且嫉贤妒能,让别人的才能不能够得到发挥,这个果报确实是非常地严重。

古人也知道人可能免不了嫉妒之心,那怎么样?也都从制度上来落实“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的教诲。而且还用各种的设施来提醒人们要进贤。譬如说古人当官戴的帽子叫“进贤冠”,后边的比前边的要高,时时提醒自己要为国家、为团队举荐人才。假设为官者、当领导的都没有举荐人才,这就是失职。所以在以前评价一个官员的政绩,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他为国家、为团队举荐了多少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自己再有能力,也只是一个人的才能而已,但是如果他懂得识才、选才、惜才、爱才,可能他一生为官,可以帮助国家、团体举荐几十甚至上百的人才。我们想一想,这么多德才兼备的人都到一个团队中来,这个团队应该是非常有能力,能够建功立业的团队。

我们现在看以前那些圣贤人的传记,确实感受到他们那种为国家的公心。譬如说范仲淹、林则徐先生,他们随时都有一本记载人才的本子,抓住每一个机会,为国家、为民族举荐贤才。所以孟子讲道:“为天下得人谓之仁”。一个人的仁慈之心表现在哪里?就是表现在他时时想到为国家、为百姓举荐贤才,使这些德才兼备的人出现在领导的位置上。因为这些贤人,他可以教化一方、可以利益百姓。所以古人对于那些不嫉贤妒能的人,都给以特别地赞叹和鼓励。

所以什么是忠贤之士?那就是不嫉贤妒能的人,而且还愿意让德才兼备的人出现在自己的团队,这样这个团队才能愈办愈好、愈来愈兴盛。这样的人确实没有私心,是大公无私、厚德载物,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非常令人敬佩。

很能做事的人都不算贤才,那什么样的人才算?

我们看六十九条:【忠臣之举贤也。不避仇雠。其废不肖也。不阿亲近。】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韩子》。

在《韩子》上也是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来说明举荐贤才要根据他的才德,而不是根据他和自己关系的亲疏。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要“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这个故事讲的是解狐和邢伯柳,他们之间有仇怨。一天,赵简子就问解狐:“谁可以做上党的地方官?”解狐就回答说:“邢伯柳可以胜任”。赵简子很奇怪,他就问:“这个人不是你的仇敌吗?”解狐回答说,回答了这句话,『忠臣之举贤也,不避仇雠;其废不肖也,不阿亲近。』这个“仇雠”,就是仇人、冤家对头、仇敌。“不肖”,就是不成材或不正派的人。“阿”就是徇私、偏袒的意思。他说:“我听说忠臣举荐贤才不回避自己的仇人,废黜不肖之人也不偏袒自己的亲近。”赵简子一听,就很称赞,于是就任命邢伯柳为上党的地方官。

邢伯柳知道是解狐推荐了他,就亲自去解狐那里表示感谢。结果解狐怎么说的?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往矣!怨子如异日。”意思是说,举荐你是出于公心。为什么举荐你?因为你有能力胜任这个官职,我怨恨你是因为我们之间有私仇。你回去吧,我还是像从前一样地怨恨你。

当然,我们学了《弟子规》之后,知道“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虽然解狐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他有公心,而且能够做到不以私害公,不借着这个机会公报私仇,这一点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领导者,其实都是任人唯亲,为什么?目的是为了结党营私。而古人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能有公心,大公无私。所以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称叹的。

很能做事的人都不算贤才,那什么样的人才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