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

經常刷微博或者各種社交平臺的讀者朋友們一定都見識過小學生作業本上的段子,時不時還驚歎現在的孩子真是有才華。當然啦,關於孩子寫作業的故事,相信每一個經歷過的家長都能聊上三天三夜。

昨天,我哥就聊起了自己8歲兒子的數學作業,這件事到現在還讓他覺得莫名其妙。

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


吃完晚飯之後,我侄子突然說要請教我哥一個關於數學作業的問題,我哥當時還有點納悶,數學是孩子最擅長的學科,平時孩子問的問題都是英語或者語文,今天是什麼數學大難題把我兒子給難住了?沒想到這一看,連我哥也非常不解:“這到底哪裡錯了?”

原來,我侄子給他看的是一份經過批改的作業,有一道題被老師打了一個顯眼的叉,我哥仔細一看,這是一道算術題:1.2+6.8=8。兒子要向他請教的是這道題為什麼是錯的。

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


我哥一下子也搞不明白,於是線上質問老師是不是改錯了,沒想到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正確答案應該是8.0,我侄子少寫了小數點和0,所以導致這道題失分。

聽了這個回答,我哥雖然覺得老師說得有道理,但他也表示自己不服這樣的給分標準,理由是8=8.0,兒子給出的答案是正確,只是在書寫的時候粗心大意了一些,老師不應該一票否決直接給一個叉,而應該做個扣分的記號就好了,這樣既能提醒孩子注意細節,也能肯定他在邏輯上已經做對了這道題。我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卻沒辦法反駁了,只好告知我哥下次會糾正這回的批改。

我侄子的事例告訴我們,一道小小的數學題,也能體現不同的思維方式。

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


01

那麼在孩子學數學的過程中,還有哪些能力值得重點關注呢?

①細心

以上事例結合我們自己學習數學的經驗,不難發現,數學很多時候都存在許多“坑”,這些“坑”經常讓人避之不及,又愛又恨。小數點,方程式,應用題,單位換算,幾何作圖等,相信很多人都在此栽過跟頭。

由於數學的許多算式條件都有非常嚴謹的適用範圍,所以數學也是一門非常考驗耐心和細心的學科,只有首先具備了“不掉坑”的能力,才能在數學推理的叢林中來去自如!

②書寫

別看數學是一門跟數字打交道的學科,它對書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最常見的情況是有些寫字很快的同學經常會吧1和7寫得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如果是在作業或者考試當中,老師心情不好就有理由畫上一個大大的叉。

另外,到了高年級,當數學知識涉及到更繁瑣的推理時,書寫的的重要性就變得更加明顯,一份工整的推理過程會讓老師感覺賞心悅目,相反,如果書寫亂七八糟,即使推理過程是對的,也會因為太難分辨而失去一些卷面分。

③發現問題

數學的推理題當中經常給出一定的條件,要求證明特定的結果,有些其他條件是隱含,所以會考驗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如果發現不了問題就解決不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反推法就是一種很好的尋找隱含條件的方法,通過結論去一步步反推,尋找哪些條件是缺失的,缺失的條件在哪裡可以找到,最終反推到所有已知條件,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經常聽到有人說,數學只要學會加減乘除,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但其實數學在生活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應用上,還體現在各種各樣的邏輯思維,學習習慣中,學好數學,一定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豐富有趣的內容。

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