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故事:王安石的一首诗让叶嘉莹悟道了:风吹瓦坠屋


故事:王安石的一首诗让叶嘉莹悟道了:风吹瓦坠屋


《红蕖留梦》这本叶先生的口述自传早翻完了,原本想写些什么,兴许是年龄的原因,很多书看的时候感动,读过之后什么也没留下。硬要求自己记下几行文字,只能努力回忆。

1

叶先生有真性情。她劳苦而又“跌宕”的一生颇多辛酸——因为她与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生活了一辈子,仅仅是彼此没有爱倒还罢了,——她的丈夫是一个一般人几乎想象不出的人,一个完全无法理喻的人。试想:一个研究中国传统诗词、经常要给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美好爱情的学者,却从未有过爱情的体验,该是何等的悲哀啊。

她恪守“妇德”,受过很深的旧传统教育,即使丈夫如此让人无法忍受,她也不说。只是在几首诗词中有过含蓄的流露。就是在这本自传中,她也只是零星地透露了一点。想来可能是因为丈夫去世了,不然她一定不会透露一丁点有关婚姻生活的信息。

但她并不恨丈夫。因为她对丈夫有着同情的理解。她引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风吹瓦坠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故事:王安石的一首诗让叶嘉莹悟道了:风吹瓦坠屋


她认为,丈夫天生来这种性格,那也无可奈何(丈夫所干的匪疑所思的事情她约略讲了几件)。他受过的教育,就是以男子为中心,可是事实上他在社会上的能力又不能达到这一切。要知道,全家人的负担,全靠叶先生这个弱女子的一双柔弱之肩支撑啊。她丈夫呢,根本干不长一个工作,那就吃软饭吧,可他不但不以为耻,还把在家动粗施暴当做家常便饭。

关于她为什么会有如此婚姻,叶先生也道出了从双方认识到订婚到结婚的全过程。叶先生说是命运的安排。我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的。

2

叶先生有才气,有毅力,在诗词研究与教学方面,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故事:王安石的一首诗让叶嘉莹悟道了:风吹瓦坠屋

先生的口述自传,不同于那些以介绍传主人生经历为主要内容的传记——将她研究诗词的心得、发现和成就作了深入详尽系统的介绍,极富学术成果普及价值和启迪作用,让诗词门外汉的我,似也有了不小的收获。这实在要归功于先生直击要害的研究和浅近明晰的表达特色(有真见识的人才能如此)。比如,词的发展历史,由歌宴酒席上的歌唱到文人填词的比兴喻托,以美感的联想加深了词的意境(温庭筠),发展到用词来抒情,表达直接的真率的感情(韦庄),到给人直接的强烈的感动和丰富的联想(冯延巳),直到南唐中主、后主及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等等。词的风格境界在不断扩大,这条清晰的演变轨迹被先生揭示得格式清楚。

故事:王安石的一首诗让叶嘉莹悟道了:风吹瓦坠屋


叶先生还以西方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研究诠释中国诗词,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用中国传统的妙悟心得式的评说诗词的方法,很难使西方学生接受和理解。

先生在诗词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这源于先生几十年来孜孜矻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和时间。

故事:王安石的一首诗让叶嘉莹悟道了:风吹瓦坠屋


先生在国内外给学生讲唐诗宋词,影响极大,效果极好。从我目前正在翻读的《唐宋词十七讲》(录音整理稿),知道先生直接继承了乃师顾羡季讲课好“跑野马”的风格,兴之所至,酣畅淋漓,实在令人神往。前段我还真在网上搜到了一段先生讲《古诗十九首》的视频,一睹了先生上课的飞扬的神采。她本人就是一首古典诗歌,典雅、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