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給你,投保前須知

這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些投保諮詢,多是關於保障型產品。諸如買什麼、買多少、以後還要不要買,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疑問。


琢磨了幾天,想寫點什麼,不是知識普及,就是一些關於投保前的想法。

上一篇《掌握大權的父母,要怎麼給孩子配置保險?》中提到不同險種對應的責任,這裡簡單羅列下。

醫療險:生病住院,報銷醫療費用。

重疾險:罹患重病,作為康復治療和彌補收入損失。

壽險:意外或疾病身故,賠付一筆錢,留給活著的人。

意外險:賠付意外傷殘或身故,或報銷意外醫療費用。


買東西前我們一般都會了解物品的作用和自己的需求,買保險也一樣。

我們首先要解決這幾個問題

1、保險承擔的角色是什麼?

2、自己的階段需求是什麼?

3、沒有太多的預算怎麼辦?

4、買了保險是否安枕無憂?


一、多一個承擔經濟損失的“人”

生病、意外、身故等等,無論是否承認,這些風險都存在我們的生活中。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風險厭惡者,或單身自由,或有家庭責任,無論是哪種,擔心無力承擔風險給生活帶來的損失和後果,這是我們想到買保險的基本原因。

購買保險,是風險轉移的行為,就是想讓保險公司來代替我們承擔部分或全部經濟損失,或者叫給付經濟補償。賠付的錢可以用來報銷醫療費用,可以用於康復治療,可以彌補收入損失,可以留給在世的家人,至少有錢治病,有錢繼續活下去,有錢給活著的人一些安慰。

歸根到底,就是讓身邊多一個承擔經濟損失的“人”,雖然平常無事見不著,如真發生什麼事故,它真有可能成為救命的“人”。


二、能解決當下問題的就是合適的

基於不同年齡階段、經濟情況、生活狀態,需求就不一樣。

對於剛畢業踏入社會的小青年,單身自由、收入不算高,但一人溫飽全家不餓,更多考慮的是疾病和意外風險,那麼醫療險、重疾險和意外險則是他們比較需要的。

對於成家立業、上有老下有小、揹負房貸車貸的人來說,作為家庭支撐,還需要把壽險也重點考慮進去,為家人做長遠打算。

對於老人來說,因身體狀況、歲數、保費倒掛等原因,雖說保險需求仍有,但是能買且值得買的保險不多,如果年紀較大,一般能考慮的較少,像防癌險、防癌醫療險、意外險等。

買保險是一項動態、長期的行為,不用想著一步到位,找到自己的需求,符合現狀,能解決問題的就是當下需要的。


三、要在保障和保額之間學會取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預算通常在配置保險中起著關鍵作用,它常影響我們對產品保額、保障期限、保障責任和繳費時間上的選擇。

例如:25歲男性,50萬保額、30年交

1.健康無憂重疾險,保終身和保至70歲,年交保費相差1400+

2.健康無憂(單次重疾賠付)和康樂一生(多次賠付),年交保費相差2100左右

預算足夠,我們當然希望儘量把保額做高、期限做長、責任做全。如果預算不算很多,確實有需求,也不能輕易放棄,

上車了再說。選擇產品時可以取其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做高保額,保障期限做短一些,畢竟一次賠償都可能挽救一個家庭,等預算充多了再補足補夠。


四、 不要妄想可以將所有風險轉移到保險

買了保險,不要就以為可以把所有風險都能轉移到保險公司。

風險無法消除,也很難避免。風險帶來的後果和損失,保險也無法完全替人承擔,提供的只是金錢上的彌補,像生病的疼痛、去世給人帶來的悲痛,精神上的折磨等等,這隻能由人來承受。

這也提醒我們要自己做好風險規避,平常注重飲食和運動,降低患病的風險;不做高危的行為,減少意外發生。因存在保額不足無法完全彌補損失,理賠需要時間等因素,我們同時也要注意風險自留,多準備一些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保險是一個很複雜的工具,在買之前多瞭解清楚很有必要,同時也要認清自己的需求和現狀,確認了險種類型,再根據預算去挑選具體的產品,這樣方向終歸不會錯。

給你,投保前須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