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華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近日,農業農村部與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面向未來5年的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目標、思路及發展模式,以構建基礎數據資源體系為根本,提出多個行業的生產經營智能升級方向以及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關鍵舉措。

下面結合華為行業數字化經驗和積累,談一談對《規劃》的理解和思考及華為在推動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方面的思路。從《規劃》來看,我們認為數據化、智能化與模式創新這三駕馬車將驅動數字農業農村建設駛上快車道。

數據是農業農村數字化的基礎

未來農業作業標準化體系建設、農業資源統籌管理、農業生產決策、農產品質量監管、農村現代化服務、農村數字信用體系建設等都將是以數據為驅動。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精細化、集約化程度不高,利用現代科技指導農業生產能力不足,如遭遇惡劣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將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帶來經濟損失;豐年豐產而遇到價格低迷等。依託海量農業數據對農產品產前規劃、產中管理與產後銷售進行全鏈條大數據管理,農戶可以有效掌握市場供需預期,以需促產,提高產品的供給與市場的匹配度,降低生產風險,提升議價能力。政府可利用大數據優化農業要素佈局,導入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與價值品質,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華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20世紀70年代,美國農業部投入巨資組建農業經濟研究局,專門從事農業市場數據的採集與供需平衡表的發佈依靠高效數據作為決策支撐,美國農業種植者可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合理安排農產品種植。2009年,美國奧巴馬政府推動的數據開放政策催生了一大批大數據應用創新企業。特別是農業領域,美國農業部(USDA)積攢了數十年的龐大數據資源,也都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向全美乃至全世界公開。其關鍵數據的發佈時點,全球所有大宗農產品的交易員、基金經理、產業決策者都會翹首以待,加上芝加哥交易所、紐約交易所,美國成為全球農產品的信息中心、定價中心和金融中心,掌握了行業的話語權,美國的ADM、嘉吉、邦基等巨頭,也是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信息環境中成長出來,形成覆蓋全球的農業網絡。

華為公司與合作伙伴聯合打造的農業農村數字平臺,依託公司先進的“沃土數字平臺”,以云為基礎,集成了IoT、大數據、視頻、融合通信、AI、GIS、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旨在完善數據體系建設、實現數據共享交換、提升數據分析治理能力。目前“沃土數字平臺”已廣泛應用在以“數字深圳”為代表的智慧城市建設中,農業農村數字平臺也在吉林、廣東多個地方部署應用;吉林雲耕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華為區塊鏈技術已實現吉林水稻、新疆小麥、雲南古樹茶的全產業鏈質量追溯。

下一步華為將積極投身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大數據中心建設中,共同完成數據體系標準建設、完善平臺能力,提升數據分析、挖掘能力,加快數據共享和有序開放,推動大數據在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同時依託物聯網開放實驗室,共同解決物聯網數據採集精度及傳輸問題,豐富數據採集方式。

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等是未來農業農村生產與服務的主要模式

當前農業生產還比較粗放,而人工智能可助力農業生產精細化,生產者利用人工智能對農作物生長情況及環境數據進行建模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指導。從而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例如原孟山都公司,通過人工智能篩選,只需對最具開發潛力的品種分子進行田間測試,即可幫助農民增收。此外,藉助機器學習和預測建模技術,快速為農民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與國外農業公司種業集中度高、規模大相比,中國種業公司多為“作坊式”生產且分佈分散,因此農業生產智能化,還要探索適合中國國情之路。

華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人工智能也提升政府農業管理服務水平。行業主管部門或企業運用人工智能建立農產品價格走勢預測模型,指導農業生產主體動態調整產能,既可減少由於盲目生產導致的成本浪費,也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例如笛卡爾實驗室使用基於衛星數據訓練的機器學習模型,預測美國國內的玉米產量,為農民的生產決策提供參考。

華為公司ModelArts人工智能平臺,將人工智能普惠化,為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提供海量數據預處理及半自動化標註、大規模分佈式Training、自動化模型生成,及端-邊-雲模型按需部署能力,幫助用戶快速創建和部署模型,管理全週期AI工作流,目前已在農業遙感、病蟲害分析、基因測序、作物表型分析等領域開展應用。下一步,華為將豐富人工智能算法,完善ModelArts平臺能力,在遙感應用、基因育種、智慧養殖、農機自動駕駛、視覺分析等方向上發力,助力農業農村人工智能水平提升。


模式創新將是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的主旋律

未來農業生產方式即需要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也需要靈活、快速響應、定製化的方式。在數字技術催化下,現有的相對封閉、自給自足的農業產業鏈協作方式將向開放式、融合化的協作生產經營演化,普惠技術平臺提供方、智慧農業服務商、農業品牌IP運營方、農產品經營方等等,共同構成了數字農業農村生態圈。

華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在農業數字產業化過程中,在農業生態雲平臺、農業產業服務平臺、農業交易平臺等新型農業數字產業支持下,新業態新模式將層出不窮,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與農業供給精準、高效對接,小農戶也能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定製農業、雲農場、農業農村生態旅遊等新業態興起,就是通過增加消費者體驗,讓農民更好分享全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從而進一步擴大農業市場規模。

華為公司依託全球領先的ICT技術和多年來行業服務經驗,已經與農業科研院所(單位)、農業服務企業、地方政府一起聯合打造數字農業農村創新模式,如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青島九天智慧農業公司結合華為的優勢已在鹽鹼地稻改良方面實現應用;同時我們也將積極開放公司在IoT、5G、AI、區塊鏈等方面的能力,建設開放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等加快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行業的應用,推動定製農業、雲農場、農業VR生態旅遊等創新應用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