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驢得水》以喜劇吟唱悲傷

最近看了一部掛著喜劇標籤的電影《驢得水》,這部片子很有趣,讓我本來單純的以為是喜劇片,最後心難受的不行,看完抑鬱很久。我想說這樣騙如此單純的孩子真的好嘛?導演?但是說說鬧鬧,這部電影的內容特別有看點,導致我看了一遍沒看懂,看了解析後不死心地又去看了一次。

《驢得水》以喜劇吟唱悲傷

這個故事主要圍繞著一個山村的農村小學,時間背景設在民國,都說這個片子講的是一部關於階級或者更內涵深層的東西,但基於我文化水平不深,我覺得這部電影實質上的內核,卻是在講男女兩性的關係,講不同年齡階段的男人對女人的傷害。

《驢得水》以喜劇吟唱悲傷

這裡面的“大豬蹄子”一共有四個,根據他們的身份以及年紀,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特點。影片通過校長老孫、裴魁山、周鐵男和銅匠四個人,講述了中國老一輩“大豬蹄子”是如何從無產階級到到中產階級,再由中產階級過渡到社會大潮中。

《驢得水》以喜劇吟唱悲傷

首先來說無產階級的青年“大豬蹄子”: 周鐵男。他追求的並不純粹是慾望,而是對青春的留戀,所以他的追求對象並不是風情萬種的張一曼,而是甜美青春美少女孫佳,但這種脆弱的感情也不過只是表面上的留戀。表面來看他血氣方剛,剛正不阿,不屈服於惡勢力,敢與之抗爭,但強大的勢力的強大下,他徹底屈服,即便如此他也不忘自己找了臺階,“你體驗過被槍打的滋味嗎?我這是能屈能伸,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驢得水》以喜劇吟唱悲傷

看似一個有血有肉的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但其實骨子裡,他仍舊是一個弱者,只是以前的生活環境太過於瑕疵,有一種井底之蛙的“自封勇者”風範,但一旦見識過外部的世界,就變得手足無措,紙化的老虎也就被真正的鮮活老虎比到了塵埃中去,但他仍舊覺得,他的女孩應該無條件地信任他,配合他,與他一起,按照他所理解的方式成長,但其實,他所說的成長,不過是一種投降罷了。

《驢得水》以喜劇吟唱悲傷

下面再來說典型的無產階級“大豬蹄子”代表—銅匠,為什麼張一曼對銅匠的感覺比對裴魁山好,甚至在銅匠唱著情歌的那一瞬間,張一曼差一點就愛上他了,就要跟他走了,因為他未曾擁有過更好的條件,無論是女人,還是財產,他都不曾真正擁有過,他目前所有的純真與淳樸,都只是一無所有條件下的表象。當他體驗過那種哪怕是短暫的擁有滋味後,他的控制慾與佔有慾都會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綿羊的外表,讓他露出尖銳的獠牙。

《驢得水》以喜劇吟唱悲傷

中產階級“大豬蹄子”是裴魁山,對於張一曼他不僅僅滿足於時不時的生理遊戲,他希望張一曼能夠成為他的妻子,希望徹徹底底的去擁有這個搖曳多姿的女人,這是他的嚮往,可當他發現張一曼和銅匠的一夜之歡之後,他暴怒了,但他並沒有把矛頭指向同為男人的銅匠,而且女人張一曼。因為他認定的張一曼是他的私有物,可當發現張一曼根本不在乎他的憤怒,甚至可以說是無視他整個的人時,他開始徹底轉向了中產階級的套路:要錢。這個滿心眼想著錢的男人,也不怪張一曼無視他,看到他最後的那副嘴臉,我真的感覺令人作嘔。

《驢得水》以喜劇吟唱悲傷

最後是孫校長,他雖然算不上功成名就,但畢竟也是一校之長,管著幾個人,幾個錢,還是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他有理想,要有教無類,有情懷,要辦農村教育實驗,有擔當,到窮鄉僻壤來苦苦支撐,他鐵肩道義,他妙手文章,他胸懷天下,他凝聚人心,他指點江山,他激揚文字,但是隻有一點,讓他去犧牲女人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且覺得,成大事不拘小節,教育孩子是大事,有教無類是大事,農村教育是大事,犧牲女人,甚至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換來的榮譽和大發展,讓他覺得很好,並不損失什麼。他是這部劇最讓我噁心的人,裝著大愛無疆,裝著老好人,現實生活中的笑面虎,殺人步步溫柔刀。

《驢得水》以喜劇吟唱悲傷

鋒芒畢露,是這部電影的關鍵詞,大家看也不要跟我一樣天真的把它當作喜劇片看,劇本是對人性的描寫太精彩了,有人說這部電影話劇感太重,我倒覺得沒有問題,起碼是好看的,總比電影感十足的爛片好看。這樣有豐富內涵的國產片,真的少見,為這部電影的導演實力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