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徐舍鎮隸屬於無錫市宜興市,相傳為明開國元帥徐達後裔遷居至此搭舍安家而得名。

現徐舍鎮由原徐舍、宜豐、潘家壩、鯨塘、堰頭、芳莊、郵堂七個鄉鎮合併而成,是宜興西部最大的門戶鎮,也是連接宜興市和溧陽市的中心節點城鎮,區域面積179.91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23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常住人口10.03萬人(2017年)。

徐舍鎮歷史傳承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自古就是江南魚米之鄉。改革開放以來,徐舍鎮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產業多元發展、城鄉面貌更新、生態宜居秀美、社會風清氣正、群眾安居樂業,綜合實力躍升全市前列,先後獲得了“國家衛生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衛生鎮”、“無錫市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千畝荷塘攝下唯美秋意

徐捨生態美,金秋荷花香。在徐舍芳莊,千畝荷塘盛景讓許多愛好攝影的遊客欲罷不能。芳莊千畝荷塘依託於當地農業基礎,總佔地面積近1000畝,生態環境優美,荷花品種豐富,是周邊遊客夏秋季節的打卡聖地。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走在荷塘的木棧道上,穿行在如畫般荷塘中,風吹綠葉送爽,荷香盈袖,令人心曠神怡;此起彼伏的墨綠色荷葉映入眼底,滿眼皆是綠色,人的心境也變得開闊許多。而鏡頭下的荷花無論怎樣,都風姿綽約、充滿詩意。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鯨塘古街領略市井生活

古樸的青石路、一水的白牆黛瓦建築,一式的長條木板移槽拼門、整齊的挑擔式副簷,古色古香的樓窗格扇——鯨塘古街的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江南水鄉古鎮的風韻,也呈現出歷史賦予的厚重底蘊。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鯨塘一帶,人稱“荷葉地”,也是宜興鍾靈毓秀之所在。鯨塘古街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年,在上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街上上百家店鋪、車水馬龍,作為當地主要的商業流通集散地,很是風光。如今的鯨塘古街作為宜興西郊重要的水鄉古鎮景觀,倒安靜閒適許多,適合漫步其中,聆聽時光流動的聲音,或到古韻猶存的茶館品上一盞,抑或領略一番水鄉古街的市井生活。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去鯨塘古街,一定不能錯過老街西端的鯨塘橋。鯨塘橋是宜興古橋中保留最好、體型最大、碑刻和橋體文化元素最全的三孔石拱橋,是江蘇省級文保單位。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一頭連著老街,一頭連著現代村落的鯨塘橋,見證著這裡400多年的繁華與滄桑。把鯨塘古街和鯨塘橋裝進相機,也把整個鯨塘歷史裝進了時光的記憶裡。

福田橋看小橋流水人家

又稱“東蕩大橋”、“東庵橋”。跨東庵河,建於明嘉靖十八年,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十座古橋之一。福田橋為單孔石拱橋,青石疊砌,橋面石級為青石和花崗石混砌。由於河面較寬,橋東西兩堍均建有青石引橋,其中東引橋長6.95米,西引橋長8.5米。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福田橋雖然比不上鯨塘橋的雄偉,卻有一種江南水鄉的婉約氣質,走進它,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映入眼簾,夕陽西下之時,更有一番詩情畫意!

水碼頭讀懂歷史榮光

建於明朝的水碼頭坐落在芳西村,是宜興最大的鄉村河埠,面朝西,俗稱“西埠頭”。青石質地,設計上可以滿足水位深淺不同時期船的需要。在明朝,水碼頭可謂規模宏偉,氣勢恢弘。幾百年過去,依然保存完好,繼續發揮著洩水作用。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駐足河埠頭,向北望去,南面有完整的石砌浜岸,碼頭上方,幾座宏偉的牌樓像是在向人們訴說著這裡曾經的熱鬧。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走上碼頭,就猶如走進了一部濃縮的歷史中。遙想當年,官員們功成名就告老還鄉,從北溪河到望田橋再到水碼頭,停滿了大大小小、飄舞著彩旗的官船,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那是何等的榮耀!如今,這份塵封在歷史中的榮光也只能從歷經滄桑的水碼頭中略窺一二了。

雪蓑禪寺浸潤俗世身心

宜興是太湖西岸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江南久負盛名的佛教聖地,而徐舍的雪蓑禪寺也在一定程度上見證著宜興佛教文化的發展。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雪蓑禪寺古稱雪蓑庵,原以光遠樓而得名,該寺位於宜城西郊十公里西氿之濱的洴浰東村。與宜城的團氿公園、宜園隔氿相望,遙相輝映,是宜興十景之一,是宜興佛教文化綻放的一顆燦爛明珠。

寺有美音,禪有美境。歷來寺廟建築和佈局都蘊藏著佛教文化內涵,諸如這雪蓑禪寺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通透效果。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雪蓑禪寺建築宏偉,肅穆莊嚴,寺內環境優雅、殿宇齊整,有著時間綿延流動的繪畫美,實為熱鬧中的一處世外桃源。

餘音不絕的鐘聲、煙霧繚繞的香氣、南無阿彌陀佛的誦經聲、或急促或緩慢的木魚敲擊聲,以及香客們燒香、拜佛、祈福還願的身影,都可以讓人從喧鬧塵世的浮華躁動中抽離出來,讓清心寧靜浸潤身心,讓負重太多的靈魂得以輕裝前行。

徐舍鎮:在宜興與溧陽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