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陳玄風有銅屍之稱,卻被郭靖輕易刺死,兩個原因註定他的必然結局

陳玄風的死,小說中交代得還是很清楚的,就是被郭靖刺中了“罩門”而死。他雖有“銅屍”之稱,卻非全身每一處位置都練到了刀槍不入,這是因為但凡橫練功夫,必定留有罩門。不過陳玄風和梅超風所練的武功,本來沒有這樣的缺陷,只是他們所得的功法不全,再加上理解有誤,才造成這樣的結果,這也是陳玄風必喪命於這種死法的原因之一。

陳玄風有銅屍之稱,卻被郭靖輕易刺死,兩個原因註定他的必然結局

一.被一個毫無武功的小孩刺中自己的命門而死,這樣的死法對陳玄風來說,全然是個意外。

在“前射鵰時期”的江湖中,“黑風雙煞”絕對是僅次於五絕,在江湖上製造出了巨大聲響的兩個人物。他們兩人從師門桃花島黃藥師那裡,盜出了武學寶典《九陰真經》,自己在暗中修練這經上的武功時,由於作惡多端,既招來了不少人的尋仇,也引來了新一輪江湖人對真經的爭搶,全然不弱於當年華山論劍前的那番經書爭奪戰。也是這樣,為了躲避仇家,陳玄風和梅超風才遠逃大漠,但最終陳玄風也死在了大漠。

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陳玄風不是死在江湖豪傑的手中,也不是死在他們仇家的手裡,而是被只有六歲的小郭靖用匕首刺死的。那麼練就了一身橫練功夫,有“銅屍”之稱,銅頭鐵臂,刀槍不入的陳玄風,為何那麼簡單就被小郭靖輕易刺死了呢?這一點,小說中交代得很是清楚。這是因為有橫練功夫的人,身上必然留有一處弱點,武學上稱之為“罩門”,習武之人對此大多都知曉。陳玄風有“罩門”,梅超風也有,只是朱聰在跟梅超風交手時,並沒能找出她的罩門在哪。而陳玄風的罩門,恰好就在肚臍上。

朱聰心想:“有橫練功夫之人,身上必有一個功夫練不到的罩門,這地方柔嫩異常,一碰即死,不知這惡婦的罩門是在何處?”他縱高竄低,鐵扇晃動,連打敵人頭頂“百會”、咽喉“廉泉”兩穴,接著又點她小腹“神闕”、後心“中樞”兩穴,霎時之間,連試了十多個穴道,要查知她對身上哪一部門防護特別周密,那便是“罩門”的所在。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四回》

陳玄風有銅屍之稱,卻被郭靖輕易刺死,兩個原因註定他的必然結局

也是事有湊巧,江南七怪在荒山圍攻梅超風,打瞎了她的雙眼,陳玄風救援而來,恰好小郭靖為了拜師,也爬上了荒山,就被陳玄風給一同擄了過去。本來小郭靖已在陳玄風手中逃了一次,結果又被他再次抓住。令陳玄風怎麼都想不到的是,自己手中第二次抓住的這個小孩,竟然隨身帶有匕首,也想不到這個小孩害怕起來,會拿出匕首來反抗尋求脫險,更想不到他一匕首就刺中了自己全身的唯一一處罩門,一刺就破了自己多年苦練的硬功,刺死了自己。陳玄風完全是忽視了這個毫無武功的小孩,他根本就一點自我的防備都沒有。

陳玄風大聲狂叫,向後便倒。他一身橫練功夫,罩門正是在肚臍之中,別說這柄短劍鋒銳無匹,就是尋常刀劍碰中了他罩門,也立時斃命。當與高手對敵之時,他對罩門防衛周密,決不容對方拳腳兵刃接近小腹,這時抓住一個幼童,對他全無絲毫提防之心,何況先前曾抓住過他,知他全然不會武功,殊不知“善泳溺水,平地覆車”,這個武功厲害之極的陳玄風,竟自喪生在一個全然不會武功的小兒之手。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四回》

陳玄風有銅屍之稱,卻被郭靖輕易刺死,兩個原因註定他的必然結局

可見陳玄風的死對他來說,這種死法全然就是個意外。不過對於故事情節的發展來說,他的這種死法卻是必然的。首先是因為他若不這樣死,以他的武功,結果江南七怪和郭靖都只能死在他的手下;其次是他練功錯誤的方向,早已經為這樣的死法,埋下了隱患。

二.練功方向的錯誤,早已決定了陳玄風最終的死法,他和梅超風的死因,都能映襯出作者對情節謹慎的設置。

陳玄風和梅超風所橫練的武功,來自於《九陰真經》 ,但是他們明顯卻是把路數給練錯了。這是因為他們所練的像“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等這一些,原本就不是橫練功夫,他們兩人將之橫練,是他們誤解功法要旨的結果。這一點,新修版的小說交代得更加清楚。

當年陳、梅二人在桃花島盜得經書,但卻只盜到了經書的下半部。《九陰真經》上半部講武學原理和內功心法,下半部則是各門的外家招術,欲將下半部的外門武功練至最精,必須先貫通上部所闡述的武理,且須練就上半部的內功為根基。由於陳、梅二人沒有上卷經書,下半部許多最高深的武功他們都練不了,因此他們只能選練下部經書中的幾門,不需以內功為根基,單從外功亦可入手的武功。

陳玄風有銅屍之稱,卻被郭靖輕易刺死,兩個原因註定他的必然結局

但是他們選練這幾門武功時,由於沒有機會先貫通上部的武學理論,對經書上所載的練法,卻又理解錯誤了。比如像“九陰白骨爪”,其實真經裡叫做“摧堅神抓”,這隻有熟讀上卷才能知曉,陳梅二人將這門武功練法所描述的:“五指發勁,無堅不破,摧敵首腦,如穿腐土”,誤解成是以五指去插入敵人的頭蓋。因此他們專殺活人或找死屍來練功,也致使他們是錯將此武功朝橫練的路子上去練,務必將自己的一雙肉掌練至猶如鐵掌鋼爪,方能插入人頭之蓋骨。而且由於他們所練功的工具,就是人頭白骨,於是又給這門武功杜撰了一個名字,叫做“九陰白骨爪”。

周伯通聞言一驚,心想:“是了,梅超風見不到真經上卷,不知練功正法,下卷文中說道‘五指發勁,無堅不破,摧敵首腦,如穿腐土。’她不知經中所云‘摧敵首腦’是攻敵要害、擊敵首領之意,還道是以五指去插入敵人的頭蓋,又以為練功時也須如此。自己又杜撰了個可怕的名稱,叫什麼‘九陰白骨爪’。這《九陰真經》源自道家法天自然之旨,旨在驅魔辟邪、葆生養命,先明‘摧堅神抓’要旨,是為了熟知其破解之法,豈能當真如此習練?那婆娘委實糊塗得緊……”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七回》

陳玄風有銅屍之稱,卻被郭靖輕易刺死,兩個原因註定他的必然結局

再加上“摧心掌”這些,出掌欲將別人五臟震碎,由於他們沒有習得匹配的內功去催動掌力,只能純靠一雙鐵掌之重力,實現“摧心”之目的。而且受限於掌力,只能尋求近身的搏鬥,才有機會出掌,但是與敵手近身,同樣也要防備敵手出掌傷我,自身沒有高深的內功護體,去抵禦別人的進擊,那麼最理想的結果,就是將自身練至刀槍不入,便是被對手出手擊中,也傷不了自己絲毫。如此幾門功法疊加,陳梅二人就生生硬把這幾門武功,往橫練功夫的路子上去練,雖經多年苦練,真的練出了銅頭鐵臂,周身猶如鐵打,但也留下了橫練功夫致命的弱點,定然有一處破功的“罩門”。

梅超風絲毫不懼,一雙肉掌竟似比六怪的兵刃還要厲害。她雙爪猶如鋼抓鐵鉤,不是硬奪兵刃,便往人身上狠抓惡挖。江南六怪想起骷髏頭頂五個手指窟窿,無不暗暗心驚。更有一件棘手之事,這鐵屍渾號中有個“鐵”字,殊非偶然,周身真如銅鑄鐵打一般。她後心給全金髮秤錘擊中兩下,卻似並未受到重大損傷,才知她橫練功夫亦已練到了上乘境界。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四回》

陳玄風有銅屍之稱,卻被郭靖輕易刺死,兩個原因註定他的必然結局

所以說,像所謂的“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這些,本就不是橫練的武功。倘若當初陳、梅二人不是將這些功法的要旨理解錯誤,即便是沒有上卷的內功為根基,單純從外功入手修練,他們也不會將之橫練,這樣便不會留下橫練功夫才有的“罩門”,或許陳玄風便不會有這樣的死法。由此可見,陳、梅二人錯誤的練功之法,其實就早已決定了陳玄風的死法。

還有一個就是黑風雙煞所練的“九陰白骨爪”等,其實都是真經下捲開篇容易入門的武功,這些武功,很容易被下卷後面更上乘的武功盡數破解,可見這些武功本身就帶有許多破綻,陳玄風便是沒死與罩門被刺,也必定會命喪於這些武功本身招式的破綻上。這點在新修版小說中,後來梅超風將她當初所盜的經書還給黃藥師時,從黃藥師的話中也得到了印證。

黃藥師接過,放入懷中,緩緩地道:“這部《九陰真經》,害苦的人當真不少。這下卷前面所記的武功,是用來給人破解的,你和玄風不知,當真練了起來,可吃了大苦,就算練成了,也會給後面的武功一一破解打垮。這道理只要研讀上卷,便可領悟。你們練的什麼九陰白骨爪、摧心掌、橫練功夫、白蟒鞭,歸根結底,其實完全無用。倘若有用,玄風又怎會給個小孩兒殺死。”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四回》

陳玄風有銅屍之稱,卻被郭靖輕易刺死,兩個原因註定他的必然結局

而相比於陳玄風,梅超風的死又必然會與之不同。這是因為不同於陳玄風逃出師門之後的堅決和狠心,梅超風卻從未忘記過黃藥師的師恩,她一直認為對不起師傅。正是有了這種情感所在,金庸先生就必然會安排她與黃藥師,再度產生交會的情節,而且為了讓梅超風實現懺悔和贖罪,她的結局就必然會是替黃藥師而死。

不過從梅超風被歐陽鋒一掌打死的情節來看,其實又正呼應了她與陳玄風武功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沒能練到真經上部上乘的內功,便是用毒練之法提升了內力,也遠達不到護體的功能,如此才會被西毒一掌就擊斃。畢竟她的死與譚處端又有不同,譚處端是在毫不知情和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歐陽鋒偷襲斃命,而梅超風則是聽出了歐陽鋒的出掌,為護師自擋而死,這其實最能看出她的內功修為。

總而言之,大漠的荒山一戰,陳玄風的死和他被刺中“罩門”而死的死法,是必然會發生的。畢竟男主郭靖可不能先死。只不過金庸先生是在小說中,先寫了陳玄風的死,再在後面的情節中逐步去解釋陳玄風的結局,為何會是這樣的死法,給讀者一個完整的交代而已。這也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小說情節的安排,是十分地嚴謹和巧妙。不過最巧的是,張智霖曾在電視劇《九陰真經》中扮演過陳玄風,後來又在《射鵰》中扮演郭靖,張智霖算是用自己扮演的角色,殺死了自己的另一個角色。

陳玄風有銅屍之稱,卻被郭靖輕易刺死,兩個原因註定他的必然結局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