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高校裡不同部門崗位教職員工收入與晉升有何區別?

很多人對大學老師的收入很好奇,有的人覺得大學老師收入還不錯,有的人又覺得大學老師收入比較低,總是會有互相矛盾的觀點,這就是因為看問題沒有全面瞭解導致,很多人對此也沒有概念,或者是一團漿糊的概念,本文就具體來談談大學老師收入和晉升的問題。

高校裡不同部門崗位教職員工收入與晉升有何區別?

注:本文討論的前提都是公辦高校事業編制或者參照事業編制管理的編外聘用形式,不含民辦高校和勞務派遣方式,因為會差別很大

Q1: 高校主要崗位有哪些?

在回答高校教師收入之前,先談談高校的崗位。很多人對高校的崗位認識還處於就是教學的老師和輔導員這麼簡單粗暴的認知層次上,用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崗位概念來看待高校,所以會導致很多認知誤區。

以下,將高校的主要崗位做個歸納:

(1)教學科研崗 (即專任教師,就是大眾認為的上課老師)

(2)黨政管理崗 (即行政人員,偏文職,如學校行政樓裡的工作人員,二級學院辦公室工作人員)

(3)專職輔導員崗 (即輔導員)

(4)其他專技崗 (即實驗實訓,財務,審計,圖書館,校園網中心,檔案館,校醫院工作人員等,這類崗位雖然也帶有管理功能,但是也需要一定專業技能,和黨政管理崗不同的是,這類崗位評職稱時也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和管理崗職稱的評定方式不完全一樣,所以這一類崗位不算管理崗)

高校裡不同部門崗位教職員工收入與晉升有何區別?

Q2: 高校不同崗位之間的收入是不是區別很大?

很多人會有些疑問,比如輔導員工資高還是管理崗工資高? 是不是專任教師就一定比輔導員和管理崗工資高?等等很多比較思維定勢和自己想當然的認知。

大家不妨想想,是不是在生活中,瞭解到關於高校的信息和來自學長,學姐,朋友,親戚的抱怨,會出現以下兩類奇怪的現象:

(1)一部分輔導員或管理崗人員,拼命要讀博,或者想轉崗到專任教師,認為只有做專任教師才有發展和前途,在這只是服務老師,學生,給人打雜,覺得是底層,沒有地位。

(2)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師又會覺得自己工資還不如輔導員和管理崗,覺得他們是一群大爺,有權利,又不要科研,工資還高,去辦個事還要看臉色,覺得自己才是底層,沒有地位。

持以上兩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大家覺得這兩種人的觀點看起來是不是很矛盾?造成這種觀點,其實就是沒有對高校的崗位作出正確客觀的認識,只是片面的思維定式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了解。

(一)不同崗位之間的基本工資固定收入

對於高校不同崗位基本收入,想告訴大家的觀念是:

高校同級別不同崗位之間的基本工資收入是差不多的!因為執行的都是事業單位崗位工資。

換個角度想想,同一個單位裡的同級別公務員和普通事業編,工資會差別很大麼?高校也是事業單位,同一所高校不就是同一個單位麼,換到高校來,很多人就轉不過這個彎了。

比較的關鍵是要看是否是同級別,如果級別不清楚,單純看崗位,那比較不在一個維度,沒有參考意義

目前高校專任教師入職門檻基本是博士,輔導員和管理崗基本是碩士,博士入職職稱定級為中級,而碩士入職職稱定級為初級。(一些一流高校目前引進人才的校聘副教授/研究員待遇模式暫不在討論範圍)

對於同樣新入職,博士+中級職稱的專任教師肯定收入高於碩士+初級職稱的輔導員了啊。

所以造成差別的關鍵因素是在學歷和職稱等級,很多人就是簡單的拿崗位去比較。

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是碩士入職專任教師(某些高職院校還可以)和碩士輔導員比較,或者評上中級職稱的輔導員和剛入職的博士比較,會是什麼結果?

所以,想比較高校不同崗位之間的基本收入,要先了解對方是什麼職稱,是不是在同級別的職稱上比較,不要就是簡單的在不同崗位之間比較,那樣比較出來的差距是沒有意義的。

高校裡不同部門崗位教職員工收入與晉升有何區別?

(二)不同崗位之間的浮動額外收入

(1)專任教師(博士層次)

目前高校的教學科研崗專任教師都是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方式入職,有安家費,科研啟動基金方面的福利。申請的科研項目結項,發表論文,發明專利等科研成果,會有一定的科研績效獎勵,另外項目經費部分也可以作為個人使用報銷。指導學生競賽獲獎,畢業設計論文獲獎等也會有獎勵,這些都屬於專任教師額外的績效收入。

(2)輔導員

輔導員有專門的輔導員津貼,除此之外,晚上查寢,值班,組織各種黨團活動評比獲獎,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獲獎等,軍訓,承擔大學生心理健康,創業教育,職業規劃就業指導課程等,這些活動有的是有補貼的,屬於輔導員崗的額外收入。當然不同高校補貼的範圍和金額肯定是不一樣的

(3)管理崗和其他專技崗

也會有些加班加點,值班,比如暑期專業論證整理材料,評審評估加班,也可以申請管理崗方面的科研項目,不過經費不多。但整體而言,額外任務的明目沒有輔導員和專任教師多。所以額外的浮動收入會略少一些。

高校裡不同部門崗位教職員工收入與晉升有何區別?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1)高校同級別不同崗位之間的基本工資收入是差不多的

(2)加上額外收入後的總體收入,那還是專任教師比較多,但前提是要有科研成果。

(3)輔導員因為工作內容和活動多,並且有的高校是把輔導員納入專任教師崗管理,所以整體上浮動額外收入會比管理崗和其他專技崗要多些。(不排除有的高校會有不一樣的政策)

所以,現在可以回答一開始的兩個矛盾現象可能的原因:

(1)部分專任教師覺得輔導員收入比他高的,基本上是自己沒有什麼科研成果,也不知道輔導員的職稱級別是什麼,工作量是否飽滿有額外浮動收入,就這麼簡單比較

(2)剛入職的輔導員和管理崗工作人員,覺得剛入職的專任教師收入比較高,是沒有搞清楚學歷和職稱的差異,最主要是職稱,因為高校的績效工資是和職稱掛鉤的。

Q3:高校不同崗位之間晉升有什麼區別?

高校因為是事業單位,不管是什麼崗位,晉升的渠道都是要評職稱。很多人覺得只能專任教師才能評職稱,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如果一般的事業單位評職稱,很多人能理解。可高校也是事業單位啊,怎麼可能只有專任教師崗位能評職稱呢?很多人換到高校來,這個概念就轉不過彎。

另外,除了職稱晉升,輔導員和管理崗還有非領導行政職務的晉升,什麼叫非領導行政職務?

(1)科員或管理九級職員

(2)副主任科員或管理八級職員

(3)主任科員或管理七級職員

高校的管理和輔導員崗也是存在公務員體系的行政職務級別,這就是為什麼我國高校之前一直說要去“行政化”,就是因為有官僚系統裡的行政職務級別,但是一直沒有去掉。這個行政職務級別也是會兌現相應的工資待遇。

到了領導職務,不管是哪個崗位,競聘之前都需要有職稱的門檻要求,一般科級領導需要中級職稱,副處級領導要具備副高職稱,正處級領導要具備正高職稱,如果沒有相應職稱,是無法競聘相應領導職務的。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不管什麼崗位晉升的渠道都是一樣的,沒有區別,都是要評職稱。在高校,沒有職稱就等於是沒有前途(因為工資不能上漲,也不能競聘領導行政職務),不管你是在什麼崗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