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我身邊的朋友都去考公務員了

我身邊的朋友都去考公務員了

前天,2020年國考公告發布,我的微信地震了。

一大早,好友群裡消息99+,還沒等我點開鏈接,閨蜜先發制人地私發給我一個表格,1.3M,“職位表”三個大字晃眼。

我愣了會兒,反應過來這是國考職位表,打開草草劃過。想起前不久另一位朋友告訴我,“國考對我們專業太不友好了,根本沒有符合我的職位”。

的確如此,比照著朋友的條件,我在那張表格裡大致尋找了一下符合她的職位,發現寥寥無幾。即使有,後面最低兩年的基層工作年限也讓你瞬間傻眼。

為此,朋友還曾跟我認真討論了“去鄉下呆上兩年”的可行性,當然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以朋友放棄考公計劃而不了了之。

下午的時候,以前一起工作的同事突然跟我感嘆,“這次職業遇上坎兒了”,還沒等我打出問號,同事向我發出類似上面的疑問:“藝術生考公也太難了,怎麼沒有符合藝術專業的職位?”

罷了,又是一位為考公所擾的朋友。

我身边的朋友都去考公务员了

國考消息鋪天蓋地,引起了我朋友圈的強烈地震。但直到當天下午我才知道,報名是從15日開始的,足見國考在年輕人之間的受歡迎程度。

而更令我手無足措的一件事是,前天領導得知國考消息後勸我趕緊報名,態度之熱切讓我一度懷疑是不是我最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甚到位,以至於領導迫不及待地想讓我從公司滾蛋。

滾蛋是不可能滾蛋的,畢竟領導也太高估我的知識水平了。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近兩年,風向轉變得讓人有些看不懂。

前幾年,全網年輕人之間還掀起了一股嫌棄考公的風氣。那時候,往各大投稿博主那裡一瞧,基本上都是些父母逼著考公而自己“寧死不屈”的吐槽,也許是素材多了,各大公眾號在沒有選題時也不時推出以“在父母眼裡,世界上只有兩種職業——公務員和其他”為中心思想的雞湯文。

試問在座各位年輕朋友們,有哪位沒有被父母唸叨過考公的事情呢?

這些嘮叨從你進入大學開始到你在一線城市安家之前,都將長期盤旋在你的頭頂上。

你怎麼淨顧著玩?趕緊考個教師證啊

都大三了,考研可以準備起來了!

什麼實習?你趕緊準備一下考公務員

但顯然,家長們往往忘了,他們在教育的,是正處於叛逆期的兒女。什麼假期穩定鐵飯碗,用曉明哥的話說,“聽我的”

我身边的朋友都去考公务员了

我的人生當然是聽我自己的。

於是乎,就產生了這麼一個神奇的現象:在即將畢業的檔口,人人都“磨刀霍霍”向各種校招而去,那些默默準備考公的朋友,反而處在了高校就業鄙視鏈的最底端。

在年輕一代眼裡,年紀輕輕就考公,恰好契合了臧克家詩裡那句“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再文藝一點,富蘭克林說得好:“有些人死於25歲,葬於75歲”。

顯然,在年輕一代看來,年紀輕輕就進了體制內,和跳進“墳墓”沒什麼區別。

“不想20多歲過上一眼就看得到頭的生活”,雞湯文讀得多了,被這種思想裹挾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為此,他們反對一切父母口中的“鐵飯碗”。世界這麼大,縱使沒能力去看看,誰也不想就此坐井觀天。

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磕個幾年磕得頭破血流後,我身邊的朋友們都逐漸走上了曾經最不齒的考公之路

我身边的朋友都去考公务员了

曾經以個性鮮明、獨特為標籤的90後,還沒等到“出走半生”,就已經歸來設想退休以後的生活了。

“畢業後是去體制內守住一個“鐵飯碗”還是到體制外去拳打腳踢闖出一番小世界”這個曾經困擾了無數畢業生的問題,在進入社會兩三年後,只剩下了一個答案。

“工作真的好累,我開始想念朝九晚五的生活”

“以前覺得公務員一張報紙一杯茶是在浪費生命,現在想看看當時我腦子裡進的什麼水”

“我什麼都不求,就一個小小的願望——能不能準時下班?”

身邊的朋友們之所以全都湧向國考之路,我總結了一下原因,在於如今多數朋友意識到,想要靠自己拳打腳踢闖出一番世界付出的精力太大了,結果也微乎其微。

大多數人還沒闖出一番成績,就被無限制的加班及煩人的甲方拍死在了沙灘上。

沒出社會前,一切設想得很美好:一份感興趣的工作,一群默契十足的同事,一個闊氣爽快的甲方,這種為夢想而奮鬥的感覺當然是體制內那種死氣沉沉的氛圍不能比的。

直到大家在無盡的加班中幡然醒悟:拿著白菜工資忙到連性生活都沒有最後一看銀行卡兩位數到底是為了啥?

我身边的朋友都去考公务员了

這也是很多人工作以後才開始決定考公的原因。出世之前,總覺得父母談鐵飯碗很俗,工作以後才發現,在現實面前,其他都是虛的。

但我並不認為這樣不好,古語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對於父母來說,經歷過幾十年的職場沉浮,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故提前為他們規劃好一切。

但對於孩子來說,未曾去過的遠方就像伊甸園裡的蘋果,總是要親口嘗過才知道的。

與其天天在孩子耳邊唸叨著公務員,不如替他們祈禱一下。

願他們出走多年,歸來還能考上公務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