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再好的關係,也要有分寸

平日裡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關鍵時刻隨叫隨到,不逾越自己的本分,不觸碰他人的底線。不遠不近不干擾,這種分寸剛剛好。

再好的關係,也要有分寸

01

不多管閒事

《菜根譚》中說:“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宜情。”待人要真誠、熱情,但不能失去分寸,多管閒事不僅對自己無益,也會給別人造成負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立場不同、觀點不同,很難做到感同身受。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你眼中的困苦,很可能是別人的幸福。

做人最基本的分寸,就是不去幹涉別人的生活,世上有兩種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

自己的事處理好,不到萬不得已不求人,不給別人添麻煩;別人的事不干涉,該出手時再出手,不要隨意大包大攬。

平日裡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關鍵時刻隨叫隨到,不逾越自己的本分,不觸碰他人的底線。不遠不近不干擾,這種分寸剛剛好。

再好的關係,也要有分寸

02

不口無遮攔

《菜根譚》中說:“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洩盡真機。”

曾國藩年輕時愛開玩笑,說話時有傷人之語,得罪了朝中不少同僚,為此他曾多次自省,並在家訓中教育子弟:“群居守口,獨處守心”。

與人相處時,要管住自己的嘴,有話三思而後說。

再好的關係,也要有分寸

蘇格拉底曾提出“三重過濾”原則:

一、我要說的話一定是真實的嗎?

二、我說這話完全是出於善意嗎?

三、話說出來對聽到的人能有所幫助嗎?

有些話,不真、不善、無益,與其出來還讓人不快,不如不說,人與人之間關係越親密,講話越容易失去分寸。

生活中,總有人打著“關係好”“性子直”的旗號,說話口無遮攔,一時心直口快,消耗的是長久維繫起來的感情。

真正有分寸的人,能做到嘴上有尺,心中有度。

《菜根譚》中說:“不責任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別人的隱私不說、潑人冷水的話不說、拿人取笑的話不說。

你罵我一句,我回罵一句,這叫吵架;你稱讚我,我稱讚你,這才是社交。

再好的關係,也要有分寸

03

不強人所難

《菜根譚》中說:“善移風化者,因其所易而漸及之,毋輕矯其所難。”真正懂得分寸的人,做事不會強人所難。

康熙皇帝曾以吃為例,深入淺出地講過這個道理,他說:即便是父子兄弟,我喜歡吃的食物,別人也未必願意吃。

別人不愛吃,我強行讓他吃,又怎麼能算是對他好呢?即便是皇帝,也無法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即使是最親的人,也不能強行要求一個人做出改變,生活沒有標準答案,全看自己滿不滿意。

不委屈自己,不勉強別人,懂分寸的關係,才是最舒服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