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1》

村姑陳說,她最喜歡試拼配茶。

試茶的過程,就像破案。

等到最終謎底揭曉的那刻,其樂無窮。

於是,趁著下午她有空,抓緊時間,試了一批茶。

這次寄茶樣過來的茶農,做事有點糙。

打開箱,只見花花綠綠不同顏色泡袋的巖茶,上邊大多沒貼標註。

留了微信,打了電話,均沒能聯繫上那家茶農。

於是,我們只能盲喝。

一段充滿曲折的試茶時光,由此拉開。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2》

最先喝的第一泡,上邊貼了正巖肉桂的標籤。

泡袋的顏色,是麻花最喜歡的天藍色。

將蓋碗洗淨,並且燙過後,剪開泡袋,投入幹茶。

聞著幹香,有清晰的酵香,發酵程度比較好。

條索顏色、大小都很勻齊,品相看著不錯。

下午的試茶,由於是村姑陳主泡。

論蓋碗泡茶,她可是出了名的快槍手。

第一衝快出湯後,她先揭蓋聞了聞香,露出了抹玩味的神情。

麻花給自己的杯裡倒了茶,啜了啜。

這第一衝其實喝著還行,有花香落水,湯感也清爽。

但揭蓋一聞,這蓋上的花香,未免太張揚吧。

聞起來不像肉桂的花香。反而有點像黃觀音。

“聞出來了吧,這香氣是不是有點雜?”

“這茶如果叫大紅袍,那讓人沒意見,但是叫正巖肉桂就不行。”

原本,第一衝喝茶時,聞香氣,只覺得花香過於明顯,而桂皮香絲毫捕捉不到。

湯感喝起來,是順的,是柔的。

按普通級別的口糧茶標準,這泡茶勉強還算合格。

但,喝過第二、三衝後,就立即把它淘汰了。

原因在於,湯水滋味特別苦。

水薄且味苦,簡直無法原諒。

按快出水的方法,泡出來的茶湯就能這麼苦,難以讓人想象,把這茶拿去坐杯後,會苦成什麼樣。

可見,這泡拼配出來的肉桂,用的原料一般,並且明顯的拼了太多黃觀音。

雖說製茶的工藝勉強過得去,發酵均勻,焙火均勻,條索勻齊……

但整體表現分,並不合格。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3》

再下一泡,選了包黑色泡袋的茶。

由於之前和那位茶農聯繫時,他說寄過來的是一批肉桂茶樣。

於是,這泡茶,麻花先給暫定它叫未名肉桂。

按照常規流程,先剪開泡袋,觀察干茶,聞幹茶香。

從整體的勻稱度看,這泡茶看起來條索沒上一款勻稱,但幹茶香聞起來要更舒服些。

焙火更透徹,聞起來有淡淡的焦糖香。

第一衝,依舊是快出。

杯蓋上有著類似雀舌或金牡丹的妖豔花香。

茶湯喝起來水甜,並且很柔和。

缺點在於水薄。

等到第二衝時,杯蓋上出現了微微的桂皮香和脂粉香。

喝起來,茶湯回甘很甜,有生津感。

但就是葉底看起來比較雜。

再接著泡第三衝,馥郁的茶香表現力依舊持久,湯感變得更苦了。

與此同時,回甘的感覺也更加明顯。

最後,泡到四、五衝時,不論是杯蓋還是茶湯裡,都尋覓不到桂皮香。

反倒是,這後幾沖茶湯,喝起來像水仙的尾水,柔柔的。

泡到最後,砂綠色的葉底舒展開來,端起蓋碗聞聞葉底香,像水仙的感覺。

不知,這泡讓人難以猜測的拼配巖茶,拿到外面喝,不知得有多少人會將它誤以為是水仙!

最終的結果,是這泡茶被淘汰了。拼配的痕跡實在太明顯。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4》

試到第三款茶時,老友剛好過來了。

於是,拉上他一起喝茶。

這第三款茶,用的是紅色泡袋包裝。

剪開泡袋一看,黧黑色的條索, 整體焙火比較重,發酵也更重。

比起前兩泡茶,在這泡茶裡,能讓人聞到堅果香、以及更清晰的焦糖香。

從幹茶香氣上看,符合中足火巖茶該有的特徵。

果不其然,按照同樣的出湯方式,這第一衝的茶湯,湯色就明顯更重。

茶湯裡還能喝到火味和焦糖香,還微微有些酸。

看來,這泡茶的火,其實還沒褪乾淨。

又接著泡了一衝,有著股悠揚的花香出現,不似前兩款茶花香那麼甜膩。

啜一口茶,辛辣感出現在了喉嚨裡。

茶湯吞下去後,嗓子眼裡還有著微微的刺激。

這時,老友對這泡茶點了點頭,這喝起來還不錯嘛。

顯然,這樣滋味足,刺激感更足的茶,能對他的胃口。

再接著泡了第三衝,呈現標準的橙黃明亮湯色。

將茶喝下去後,辣感更明顯,回甘也更甜。

正當我們對這泡茶的表現,齊齊讚許時。

泡到第四衝,滋味落差就很大了。

茶味明顯的變淡了,湯感薄,才泡到這會,就需要坐杯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於這泡茶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註解。

這麼不耐泡的茶,不能選!

但最後,老友發表了不同的看法,這泡茶的滋味,正好符合大部分老茶客的口味,滋味足夠。

更何況,按照口糧茶的標準,這泡茶前三衝能喝,就已經不錯了。

麻花承認,老友的看法沒錯。

但從我們一貫的選茶標準看,這樣不耐泡,並且肉桂品種特徵不明顯的茶,根本達不到入選標準。

哪怕是定位為口糧茶,也不行!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5》

今天的試茶,本來的目的是選幾款適合的口糧茶。

但,這戶茶農寄來的一堆茶樣,全部都落選了。

對不少朋友來說,對於口糧茶的標準,並沒有那麼嚴格。

常常是認為,能喝就行,價位適中,性價比高才是首選。

麻花對此不認同,也不反駁。

總的來說,我們平常喝茶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愉悅身心。

選茶,標準不能太低。

要不然,選一款需要三五不時常喝的口糧茶,滋味表現太過差勁,那可不行。

這戶寄茶樣過來的茶農,我們此前沒有過合作。

並且,在未來,也不大有考慮的可能。

因為今天連試了好幾款茶後,發現了這批茶共有的毛病。

那便是,原料太差,本身的山場不行。

這幾款茶,從製茶工藝上看,問題不大。

並且,有的焙火還比較透徹,沒有任何雜味出現,發酵得也比較重。

但是,這幾泡發酵程度這麼重的茶,經過反覆的燉火,湯感依然喝起來這麼薄,很不正常。

讓人猜起來,原因就只有山場這點了。

原料不好,所以需要加重發酵程度,把茶葉裡的苦澀物質,大量的去掉。

再加上,只有山場不好,原料太次的茶,才會反覆燉,都燉不出內質。

讓整體茶湯表現平平,沒有淳和飽滿的質感。

一款好的巖茶,三分靠工藝,七分天註定。

原料不好,實在是最大敗筆。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巖茶,不太科學,容易被濫竽充數

《6》

今天試茶到了最後,麻花有些慶幸。

還好,我們用的是快出水試茶。

哪怕遇上任何妖魔鬼怪,都能顯出原形。

要不然,用上審評的方式。

先悶上大半天后再出湯,前邊最先試的茶,說不定就能濫竽充數過去了。

畢竟,條索看起來這麼勻齊,根本讓人找不出拼配的痕跡。

反正,焙火後的巖茶, 經過長達三、五分鐘的坐杯後,哪有不苦不澀的。

而那泡又香又苦的茶,說不定就能當選了!

用審評的方式,挑平常需要喝的茶,不太科學。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