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去世了,享年94歲。

在攝影史上,他是個繞不開的人物,第一本攝影集《美國人》,就被譽為“現代攝影的聖經”。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羅伯特·弗蘭克

你可能沒聽過這位大師,但波叔想說,弗蘭克一生重情重義,令人感動。

關於他的故事,離不開一箇中國人——

常玉( San Yu )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常玉

我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個畫家。

清末,常玉出生在四川一個書香世家,自小生活優渥,甚至揮金如土。

年少時,與當時的畫壇新秀徐悲鴻、林風眠等人前往巴黎留學。徐林二人出身貧寒,選擇了公立的巴黎國立美術學院,而常玉哪裡昂貴去哪裡,挑了一所私立美術學校“大茅屋畫院”(Giande Chaumiceie)。

大茅屋畫院辦學風格非常清奇。教學開放自由,無論什麼人,只要有錢買門票,就能進來觀摩,技癢了可以自己上手畫,大家隨便切磋。

常玉率性而為,路子很野。

美術生上課怎麼創作的呢?無非就是大家圍坐一圈,對著中間的模特各畫各的。

模特美則美矣,看多了也覺得千篇一律,常玉開始對同學下手。你在畫室畫模特,我在畫畫模特的你。

他盯準一個正在作畫的同學,當成模特,無論男女老少,一律畫成裸體。

有錢,真的可以任性。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常玉(右)和供他留學的兄長常俊民

常玉沒有像徐林二人那樣的大志向,從沒想過要成為大師,賺大錢。巴黎之行對他來說,純粹是一場體驗之旅。他就是來巴黎陶冶藝術情操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胸無大志,整日遊戲人間的敗家公子,最先引起歐洲人的注意。

最先注意到他那些畫的人,叫侯謝。

侯謝大有來頭,他是畢加索、杜尚的經紀人,眼光很毒。侯謝贊常玉的畫“真是了不起,而且才正在起步中”。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亨利·皮爾·侯謝

像發現寶藏一樣,侯謝開始和常玉合作,大量購買他的畫,帶去參加藝術沙龍或展覽。當同胞徐悲鴻和林風眠還在勤工儉學熬日子的時候,常玉已經在巴黎畫壇小有名氣了。

也許是他從來沒有出名的慾望,不帶任何功利心去體會和追求,讓他的畫作顯得如此純粹。就像《月亮與六便士》裡的斯特里克蘭一樣,只為畫畫而畫畫。

他畫什麼都乾乾淨淨,畫風清冷,非常專注,沒有半點浮躁。看久了,你會覺得他好像有一顆少女心。

他畫的蓮花很“蓮花”,不蔓不枝,不媚不妖。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磁州窯瓶內的白蓮

他畫的小動物不躲不閃,與世無爭。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貓與雀

他畫的裸女悠閒自在,自得其樂。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紅毯雙美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四女裸像

他對裸體很著迷。

這對人體美的欣賞在我已經成了一種生理的要求,必要的奢侈,不可擺脫的嗜好。

你可能會暗暗地罵他一聲“色鬼”。

常玉是色而不淫,他顏值在線,穿著打扮非常時尚有品味,整一個風流倜儻的型男,追逐他的人不在少數,但他一生就愛一個女人,或者說他懶得愛上別人。

到巴黎生活沒幾年,他就名草有主了,妻子叫瑪素,是個嫻靜端莊的大家閨秀。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1928年常玉為妻子畫的鉛筆畫

瑪素為他勤儉持家,把他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偏偏常玉是個視金錢如糞土的主,而瑪素生性多疑。

且老公那麼會打扮,還經常接觸女模特,花錢大手大腳,他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終於,她再也無法忍受別的女人對老公暗送秋波,1931年,她提出了離婚。

失婚之後,他又受到另一個重創,一直給他提供經濟支持的兄長破產。侯謝大概是見他靠山倒了,便終止與他合作。

沒有了侯謝的包裝和宣傳,他在圈內的知名度越來越小。人家是30歲而立,常玉是30歲成loser。

時值二戰,戰火轟到了巴黎,物資緊缺,本來畫材就貴,他還不知道節省開支,公子哥的毛病改不掉,也沒打算改。

就像斯特里克蘭一樣,一副無賴的樣子。我沒錢,但我要畫畫,賴帳也要畫!就算窮到只能喝水,也要請模特。

別人勸他,非常時期,變通一下,有人買畫就不錯了,別作。

他梗著脖子很硬氣,我畫啥你就買啥,不接受定製,不許指手畫腳!不但硬氣,還很有原則,他的畫絕不批發給畫商,就算白送給別人,不給中間商賺差價。

我的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關於我的作品,我認為毋須賦予任何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瞭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相逢何必曾相識

不妥協,不變通的常玉在巴黎混不下去了,決定換個地方碰碰運氣。

1948年,他託人在紐約給他找一個工作室,準備搬去紐約。紐約城裡,有個24歲的年輕人,正在為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他就是正在Harper’s Bazaar雜誌工作年輕攝影師弗蘭克。

他熱愛攝影,但時尚雜誌不是他的用武之地,他想去往更廣闊的天地——歐洲。

同事告訴他,有個從巴黎來的畫家想在紐約找一個工作室,不如你倆交換吧。

於是,48歲的常玉帶著行李敲開了弗蘭克的門。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常玉和弗蘭克

弗蘭克很快就喜歡上這個年長自己一倍的大朋友。他發現常玉一點都不像那些不修邊幅的藝術家,他裝著精緻有品味,談話中很少聊藝術,生活頗有情趣。

他懂得分別藝術的好壞卻不太想去談論它。

兩人成為室友的日子裡,常玉負責準備每天的餐食,他一手中西結合的廚藝,簡直為弗蘭克打開新世界大門。後來由於弗蘭克的工作計劃改變,他真的就沒走成,在紐約和常玉生活了兩年。

弗蘭克由衷地欣賞常玉的畫,他認為以後必定大火。於是這位小弟便有事沒事幫他推銷和出售作品,可惜,像他一樣有眼光的人太少,連親戚都不肯給他面子買一幅。

常玉和弗蘭克,有點像《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蘭和施特略夫,一個從不把名利當回事,另一個為他人的名利操碎了心。

弗蘭克為常玉舉辦過一次個人畫展,顆粒無收,一幅都沒賣出去。常玉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而弗蘭克則內疚至極。

常玉的性格和作風一點沒變,不肯與畫商合作,清高又桀驁,總是一副我是老大我說了算的樣子。

可想而知,他在紐約照樣混不下去。1950年,他終於死心,回巴黎。

臨走時,他把自己的所有作品,29幅畫全部送給了弗蘭克。只有他會欣賞,畫在他手上才有意義。

世間唯一經得起歲月摧殘的,是才華。

50年的歲月,常玉從春風得意,走到潦倒落魄,歲月無法磨平他的稜角,年過半百,一事無成,死性不改。

而他的小兄弟弗蘭克,駕著一輛破舊的二手車遍遊美國大地,進行“通過視覺的文明研究”。1958年,他從兩萬多張底片中選出83張,編成了著名的《美國人》攝影集,被譽為“現代攝影聖經”。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常玉和弗蘭克,1960年代

走上人生巔峰的弗蘭克,一直牽掛著遠在巴黎那位固執的老朋友,每次去巴黎,必會去拜訪。常玉開門看見他,會丟一句:你來這裡做什麼?

一冷一熱,就是兩人最自然的交流和相處方式。

1966年夏天,常玉畫了一幅油畫。

一望無垠的沙漠中,一隻極小的小象在奔馳。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孤獨的象

常玉微笑著對朋友說:這就是我。

這畫很有衝擊力。沙漠和小象,八杆子打不著的兩種事物畫在一起,他在感嘆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嗎?小象是否想念它的家鄉?常玉是否在思念故鄉?

這幅畫成了他的絕筆,沒過多久,他就在自己的公寓內瓦斯中毒身亡。

他客死異鄉,身無分文,連個葬禮都沒有。有人替他在公墓裡租了塊墓地,墓碑上連個姓名都沒寫,只有一串編號。

遠在美國的弗蘭克跑去尋找,可是沒人知道他葬在哪兒,沒人知道哪塊無字碑下躺的是他。

從1966年到1997年,30年過去後,弗蘭克終於在巴黎這Pantin公墓確認常玉的墓穴。他為他續了租,找人重修了墳地,標上了姓名,留下一首詩:

好嗎?常玉老友許久未見,你可回來了帶著你的精神夢及畫作那些小腳的粉紅裸女荒漠中的孤單野獸優美而冷傲的花卉今天你會訝異嗎當年我自紐約抵達你巴黎的寓所按鈴時,你開門的第一句話總是:你來這裡做什麼?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弗蘭克拍賣了常玉送給他的作品,所得捐給了耶魯大學,成立了「安德烈‧弗蘭克——常玉獎學金基金」,用於每年資助兩名耶魯大學的中國學生。

從此,常玉對藝術的純粹追求,以及無與倫比的才華才被世人所欣賞,他的作品成為華人收藏的品味象徵。

2011年,常玉的一幅油畫《五裸女》,拍出了1.28億港元的價格。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2016年,另一幅作品《瓶菊》,也拍出了1.036億港元價格。

他一個作品賣到1個億,卻沒錢買墓,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嗎?

這樣的結果,不禁讓人感慨。常玉為了心中的藝術,任性固執一生,被人拋棄,一無所有,死後30年無人認領,值得嗎?

可若不是他的純粹,絕不低頭諂媚,排除世俗干擾,那麼今天他也許只是一具無名的枯骨,無人知道這是一箇中國畫家,叫常玉。

他只想做一個畫家,他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