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上海祕藏的五條文藝馬路:你看得出情懷嗎?


上海秘藏的五條文藝馬路:你看得出情懷嗎?

說來不怕被笑,情懷一詞在我看來一直都很重要,人最深的感情,莫過於一種情懷。這樣說可能有人會覺得幼稚,有人會覺得矯情。但其實放眼望去,生活中那些被我們惦記的永遠都離不開這個詞。

上海秘藏的五條文藝馬路:你看得出情懷嗎?

記得《大話西遊》加長版前兩年上映的時候,很多人自發到電影院為這張“欠星爺的電影票”買單,歷久彌新,當我們看到大屏幕上一張張熟悉的畫像時,情緒還是會不由自主的湧上心頭,不與人言,卻心潮起伏。

我想這就是一種情懷消費吧。眾生有情,情懷難得。

上海秘藏的五條文藝馬路:你看得出情懷嗎?

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情懷。身在上海這麼多年,你知道哪些座標歷經風雨仍散發著濃濃得情懷魅力嗎?

武康路:上海百年近代史的濃縮

愚園路:花園洋房訴說背後的故事

新華路:詩情畫意也可以融進日常

思南路:舊租界的“文藝復興”

山陰路:魯迅先生的足跡等你尋覓

如果來上海只能去瀏覽一條富有情懷的街道,那麼很多老上海都會首推武康路,它早期由時任南洋公學監院的美國人福開森修築,被命名為“福開森路”,後又被劃入法租界。這裡的建築風格多為西班牙式、法國文藝復興式,道路兩側搖曳著梧桐疏影,充滿歐陸風情的同時,又平添一份清幽。在電影《色•戒》中,湯唯飾演的王佳芝就是在“福開森路99號”與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幽會。

上海秘藏的五條文藝馬路:你看得出情懷嗎?

武康路:上海百年近代史的濃縮

武康路是一條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曆史”的名人路,不少叱吒風雲的政治家、軍事家、實業家、文人墨客曾在此居住過,留下了37處歷史建築或名人故居。如今,這裡頗有些舊貌換新顏的意味,咖啡館、時尚小店散落其間,讓歷史光影與現世浮生交融在一起。

愚園路:花園洋房訴說背後的故事

上海秘藏的五條文藝馬路:你看得出情懷嗎?

在給老外宣傳上海旅遊的小冊子裡,發現了一個老上海的代表地——愚園路,這裡出名的是老上海的舊房子,老胡同,若干名人故居。

愚園路並不寬闊,但很長,從東端的靜安寺一直延伸到西端的中山公園。漫步在這條長街,打量著各式精品小店的櫥窗,望著間或在身邊掠過的幽深弄堂,你或許不會意識到,這些如此有生活氣息的一草一木背後,是一段段波譎雲詭的歷史。關於上世紀那些動盪年代的無數故事,就隱匿在這些花園洋房深處,無聲地湮沒在一磚一瓦中,靜靜地等待著百年後的腳步匆匆。

新華路:當詩意融進日常

上海秘藏的五條文藝馬路:你看得出情懷嗎?

新華路原名安和寺路, 修築於1925年,屬於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築路。新華路的所在地原來是農田。此後發展為安靜的高級住宅區,不少外國僑民居住於此。沿街的宅院中,許多都是匈牙利建築大師鄔達克的作品;道路兩側立著參天的法國梧桐,一到金秋腳下盡是窸窸窣窣的落葉脆響。

思南路:舊租界的“文藝復興”

上海秘藏的五條文藝馬路:你看得出情懷嗎?

思南路原名馬斯南路(Rue Massenet),始築於1914年。就在1912年8月13日,法國一位著名音樂家Massener在巴黎去世,為紀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將此路命名為Rue Massenet ——即馬斯南路。馬路兩側滿是陰翳的法國梧桐和精美的洋房。思南路除了擁有當年法租界上小馬路的共同特徵外,還有著不同於其它馬路的獨特吸引力:二十幾幢花園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樣式——是城市歷史的活話本。

山陰路:循著魯迅先生的足跡

上海秘藏的五條文藝馬路:你看得出情懷嗎?

山陰路是虹口區的一條街道,南北走向,南起四川北路,北至祥德路,長651米。山陰路原名施高塔路,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11年越界築路。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魯迅先生1933年起居住於此,直到1936年去世。山陰路的骨子裡散發著老上海的優雅與安詳,紅磚黛瓦訴說著這片街區的一個個故事,縱然繁華落盡,仍然歲月靜好。

如果你想更好地瞭解上海,感受這份獨屬於上海的情懷,那就避開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去這幾片街區附近逛逛吧,看看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貌,感知這片土地的市井煙火。

文字:Ju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