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常振民「原創」丁靈芝播音參賽 槐樹窪(中篇小說上)

編者按:槐樹窪,豫西大山深處一個古老的村莊。翠翠,嫁進槐樹窪的一個平凡女子。她在丈夫,公婆相繼去世的艱難處境下,獨自撐起了一個家。用她勤勞的雙手,微弱的肩膀,鮮為人知的付出,成就了一個農家娃的將軍夢。

常振民「原創」丁靈芝播音參賽 槐樹窪(中篇小說上)

豫西大山深處,二龍腳下,座落著一個古老的村莊一一槐樹窪。

槐樹窪一百多戶人家,六百餘口人,環山而居,過著原始的農耕生活。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漫山遍野披上潔白的盛裝,飄散著濃郁的槐花清香。

槐樹窪,一道清澈的小溪在山澗緩緩流淌,掬一捧喝下,甘甜無比,傳說,喝了這泉水的女子,一個個出落得亭亭玉立,花枝招展。嫁進槐樹窪的女人,原本相貌平平,喝了槐樹窪的水後,會變得越發漂亮,過了四十歲,仍風姿綽約,嫵媚動人。那個年代的槐樹窪,瀰漫著一種神奇的色彩。

翠翠十九歲那年嫁給了槐樹窪的石柱子,過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生活。

柱子家裡窮,小學沒讀完就輟學回家了,幫襯著家裡下地幹活,能討半個勞力的工分。二十八歲那年娶了如花似玉的翠翠,他知足了,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幹活更捨得下力氣,總覺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柱子上有父母,年事已高,大他五歲的姐姐已遠嫁他鄉。下有一個八歲的弟弟小柱,天資聰慧,在村小讀書。他們住在一個天井窯院裡,與三孔古老的窯洞為伴,默默度日。自打翠翠過門後,這個家有了新的生機,不時有笑聲從院落飛出,顯得其樂融融。

常振民「原創」丁靈芝播音參賽 槐樹窪(中篇小說上)

放學回家的小柱,總愛往嫂子住的窯洞裡鑽,問東問西,末了,還會天真地說:“嫂子,你長得真好看,等俺長大了,也娶一個象嫂子一樣漂亮的媳婦。"翠翠笑了:”小柱這麼聰明,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了,一定會娶到比嫂子漂亮的媳婦。”

翠翠不僅人長得漂亮,心地也特別善良,和門前屋後的叔叔大伯、嬸子大娘都處得和睦、融洽。村子裡的人都說,柱子家上輩子燒了高香,積了大德,才娶了這樣一個賢惠的媳婦。

翠翠也有不稱心的時候,和柱子結婚己經兩年,晚上拱在一個被窩,咋總是沒有動靜呢?每每想起,翠翠心裡總是沉甸甸的,感覺沒有臉面。

一天,風和日麗,翠翠和幾個大姑娘小媳婦一起在槐花溝裡洗衣服。嘩嘩的流水伴著朗朗的笑聲,把槐樹上的小鳥都驚得撲楞楞地飛走了,好不熱鬧。回家的時候,一個要好的女人說:“翠翠,別那麼清高,該添個小孩了!”翠翠嘴裡沒有說,心裡委屈,我清高嗎?我不想要孩子嗎?

晚上睡覺,翠翠依偎在柱子懷裡說:“柱子哥,明天咱倆去公社衛生院檢查一下吧?看看為啥總是懷不上!” “中,明天一早我就帶你去。”也許是累了一天的原因吧,沒多久,柱子就鼾聲如雷了。

常振民「原創」丁靈芝播音參賽 槐樹窪(中篇小說上)

第二天,他們早早地去了衛生院。中午,檢查結果出來了,原因不在翠翠。醫生給柱子開了五付中藥,說回家先熬著喝,待吃完了再去複查。回家的路上,柱子一言不發,悶悶不樂。翠翠安慰柱子說:“沒事的,照醫生說的吃藥,會好的,咱倆一定會有自己的娃!”

五付藥還沒吃完,龍脖水庫的工程又開始了,柱子和村子裡的男勞力一起到龍脖水庫工地了。

第三天,便從龍脖傳回噩耗,柱子連人帶車翻進了數十米的深溝,車毀人亡。當時,翠翠正在地裡幹活,聽到這個消息,先是愣了一下,隨後放聲大哭,發瘋一樣衝向家裡。

柱子走了,這個家的天塌了。料理完柱子的喪事,一家人呆在屋裡,一言不發,沒了往日的歡快氣氛。大隊革委會主任石占強來了,給了100元的安置費,說柱子是為集體的事死的,根據公社的意見,大隊會給予適當的照顧。那一年翠翠二十二歲,十一歲的小柱讀小學五年級。

柱子走後,父母越顯蒼老,眼睛渾濁暗淡,身體每況愈下,千斤重擔一下子壓在翠翠柔弱的肩上。柱子父母憐惜地對翠翠說:“柱子不在了,家裡還有四張嘴等著吃飯,乾脆不讓小柱上學了,先回家幫著,過不了幾年就成一個全勞力了。”翠翠說:“小柱還小,又那麼聰明,現在回來,怕是可惜了,先讓他上著學,家裡的事有我呢。”父母難為情地說:“這樣重的擔子你怎麼擔得起啊!”

常振民「原創」丁靈芝播音參賽 槐樹窪(中篇小說上)

在翠翠的執意堅持下,第二年開春小柱到距家十多里的柿子溝大隊讀初中了,吃住在學校,一星期回來一次。村裡好心的人勸翠翠:“你還年輕,又沒孩子,趁早改嫁吧,這種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翠翠說:“柱子家上有父母,下有小柱,正在難處,俺咋能撇下他們啊!”

常言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一年,柱子的父母又相繼去世,這個家庭雪上加霜,送走兩個老人,家裡欠下了300多元的外債。小柱從學校跑回家,哭著說:“嫂子,俺不上學了,俺要回來……回來幫你一起勞動。”翠翠說:“父母不在了,現在這個家我說了算,你還得老老實實地回學校上課,等你長大成人了,我再把這個家交給你。”

這個苦難的兩口之家艱難地前行著。

供銷社主任妻子不在了,託人捎信,願意娶翠翠做媳婦。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供銷社主任也稱得上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可翠翠還是婉言謝絕了。

翠翠想,我要是改嫁了,撇下小柱一個孩子家怎麼活呀!況且人走了,帳不能死,她決心通過自己的勞動把300多元外債還清。因此除下地勞動掙工分外,她還偷偷地養了雞,餵了豬,在心裡實施著自己的還錢計劃。

常振民「原創」丁靈芝播音參賽 槐樹窪(中篇小說上)

小柱在槐樹窪讀小學時是班裡的第一名,到柿子溝念初中後,還是班裡第一名,教過他的老師們都說,這個孩子會成大器的。翠翠每次給小柱送乾糧,聽到老師的誇獎,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這成了她生活下去的精神寄託。

花開花落,冬去春來。初中畢業那年,小柱以全公社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縣上的重點高中。

拿到通知書後,小柱猶豫了,到縣城上高中,既要交錢,又要交糧食,自己這樣的家庭怎麼能負擔起啊!

小柱回家和嫂子商量說:“嫂子,你供著我上完小學,又讀了初中,我已知足了,這高中我是說啥都不上了,我要回生產隊勞動,撐起這個家,不讓你活的那麼辛苦。”翠翠說:“小柱,你有這麼好的成績,半途而廢太可惜了!聽嫂子的,繼續讀書,你就是咱家的希望。”

開學那天,翠翠揹著小柱的行李,送了一程又一程,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在學校安心學習。小柱接過行李後,不敢抬頭看嫂子,他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徑直朝前走,逐漸消失在茫茫群山之中。

常振民,西街學校數學教師。因喜愛書法與文學結緣,於字裡行間感悟人生,品嚐生活的苦辣酸甜。

常振民「原創」丁靈芝播音參賽 槐樹窪(中篇小說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