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一个关于美国总统的荤段子,是怎样与动物性行为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文|王大可

美国第 30 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性格古板,不苟言笑,看起来毫无情趣,却留下了这样一个荤段子:

一天,柯立芝总统的夫人参观一家农场,发现一只公鸡斗志昂扬地交配从不停歇,她羡慕地望着鸡舍,动情地问农场主,「它一天可以干多少次?」农场主骄傲地说,「那可数不清!」总统夫人略带埋怨地说:「下次柯立芝来参观,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他!」

柯立芝总统来参观时,农场主如实以告,柯立芝不屑地问,「难道它每次都和同一只母鸡交配吗?」农场主回答:「当然不是啦,每次都不一样呢!」总统忿忿地说:「这不就得了,把这件事也告诉她!」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柯立芝于 1923-1929 年间任美国总统|图片来自:wikipedia

三十年后,这个段子被生物学家重新挖掘出来,用段子的主角命名了一项新发现的动物性行为实验成果。这个新发现,叫做「柯立芝效应」(Coolidge effect)。

什么是柯立芝效应

公鸡见到一只素未谋面的母鸡,无法抑制身体的冲动,对其展开猛烈的追求,惊慌失措的母鸡拔腿就跑,可是她的小短腿和肥屁股拖了后腿,公鸡一个三级跳跃上母鸡背,短短几秒钟交配结束,公鸡长吁一口气,悠闲地踱步。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鸡交配

并不享受二鸡世界的美妙,心里向往着一些新的刺激。但他的欲望滔滔不绝,第二次他又轻松地在这只母鸡身上发泄了欲望。欲望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拍打着他的小腹,他仔细端详母鸡性冷淡的面庞,怎么还是你,他像尿急却找不到厕所的人一样不情不愿地又跨上她的背。

他发誓不会有第四次了,整整十分钟,他觉得自己像一只被阉割的老公鸡,丧失了生命的脉动。

研究人员带走了那只他已厌倦的母鸡,他眼巴巴地望着研究人员,他们又拿来一只母鸡,他迫不及待上前撩妹,定睛一看,却还是原来那只,心中小小的希望的火苗瞬间被浇灭。

研究人员再次移走这只母鸡,换了一只新母鸡,原本生无可恋的公鸡立刻满血复活再展雄风,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又厌倦了。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公鸡

显著地偏好新欢嫌弃旧爱,这种差异和更换母鸡的过程无关,因为把原来的母鸡移出去再移回来并不会增加公鸡的性趣。

研究人员还发现,精打细算的公鸡和同一只母鸡交配多次,越来越抠门,精液体积减少,精子数量减少,甚至光注水却不带有活性精子(Cheap filler),给雌性造成精子很多的错觉从而推迟和其他雄性再交配,深刻贯彻占着茅坑不拉屎,出了茅坑要锁门的理念宗旨。这种现象就是柯立芝效应

不是所有动物都像柯立芝的鸡

柯立芝效应广泛存在于生物中,1956 年,两位科学家研究大鼠连续交配多少次会精疲力竭(Sexual exhaustion),平均而言,大鼠射精(Ejaculate)6.9 次,插入(Intromission)41.7 次后就不再和同一只雌性交配。

1962 年,另一位科学家改进了这个实验,雄性对同一只雌性丧失性趣长达 15 分钟后,更换一只新的雌性,结果发现,大鼠衰竭前的射精次数增加到 12.4 次,插入次数增加到 85.5 次。

这一发现让学界炸开了锅,有学者引用柯立芝效应为人类无止境追求新的伴侣正名,也有学者鄙夷这种做法,劝告人们不要为婚外情开脱。

当然不是所有动物都有见异思迁的本性,一夫一妻制动物就对配偶忠诚得很,因此是否有柯立芝效应可以作为判断一夫一妻制生物的重要依据

比如能形成长期配偶关系的老田鼠(Oldfield mice)就不会见一个爱一个(虽然后来发现它们并不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生物),和老伴干不动了即使换一个新的雌性也还是干不动。

一夫一妻制的平原田鼠(Prairie vole)甚至更喜欢老伴,即使精疲力尽,为了不让老伴伤心还会勉强干一次。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老田鼠并不老|图片来自:wochit news

喜新厌旧的不只是雄性

雌性有没有柯立芝效应呢?对很多物种而言,有,但是没有雄性那么明显。

不过有几种生物是例外,雌性有明显的柯立芝效应,雄性却没有,如双斑蟋蟀(Cricket,Gryllus bimaculatus)。蟋蟀是多夫制生物,发情期的雄性会产生营养丰富的精子囊(Spermatophore),是雌性求之不得的「美味」,产卵所需的营养很大一部分也由消化精子囊而来。

雄性产生精子囊要花大功夫,平均 3.25 小时才能产生一个新的,所以短时间内无法连续交配。雌性如果一次交配没有满足,立刻会甩掉前男友,继续寻找下一个有精子囊的雄性,哪怕实验人员把它们分开 12 个小时再相遇,雌性还是更喜欢那个从来没有见过的雄性。

有学者质疑该实验,会不会是雄性交配之后不再搭理雌性,所以雌性才离开他的,因此研究人员又补做了一组实验,发现

雄性蟋蟀没有柯立芝效应,对新欢和旧爱求偶的殷勤程度及产生的精子囊大小并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这种差异,最合理的解释是从交配成本的角度来看。

雌性有一肚子卵,雄性每次只有一个精子囊,精子囊耗费大量能量对其生存造成影响,雄性生殖代价的升高使之成为弱势性别。雌性蟋蟀在交配中拥有更大的控制权,雌性蟋蟀交配次数越多或配偶越多,产卵越多。

而雄性蟋蟀精子囊数量有限,在一个雌性身上投资所有的精子囊和在不同雌性身上投资一个精子囊后代数量可能差异并不大。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蟋蟀交配,白点是精子囊

不过,雌性占据主动的双斑蟋蟀毕竟只是极少数特例之一。易求有价宝,难得有情郎,无论在人类还是动物世界,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