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实践五大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将成为我国城市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的典范,成为新时期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志。规划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城市安全、防灾减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的整个过程,并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考量新区的建设,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采取更高的设防标准,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在雄安地区兴建的不仅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崭新城市,也将是具有灾害韧弹性,能够持续保持繁荣发展的城市。

防灾减灾新理念的示范城市

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7.8级地震,造成了24.2万人死亡,16.7万人重伤,冀东平原上的对地震不设防的一座工业城市在短短几十秒时间夷为一片平地,几十年的建设成果顷刻化为乌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地震四十周年之际,深刻指出,自然灾害严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结合;提出要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和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由于城市人口、财富和产业高度密集,自然灾害风险高、损失大,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提出要将防灾减灾救灾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安全问题。2017年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要求要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雄安新区的筹划和规划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对新区城市安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央各个部门和河北省相关单位为雄安新区防灾减灾规划、城市安全规划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和论证性工作。规划明确针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安全运行、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发事件,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雄安规划、建设和运营的考量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的新理念,落实了中央关于城市安全的要求。雄安新区城市安全规划的实施将为我国城市安全树立一个标杆和样板,进而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坚强的保障。

灾害风险治理的全球样板

雄安新区的规划体现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规划引领了国际上城市建设领域灾害风险防控的发展方向。

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国家的韧弹性,将防灾减灾融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

2015年3月18日在日本仙台举办的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少灾害风险大会上,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联合国全球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指出,近十年期间,灾害不断造成严重损失,使个人、社区以及整个国家的安全和福祉都受到影响。灾害造成70多万人丧生、140多万人受伤和大约2300万人无家可归。各国民众和资产受灾风险的增长速度高于脆弱性下降的速度,从而产生了新的风险,灾害损失也不断增加,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特别是在地方和社区一级产生重大经济、社会、卫生、文化和环境影响。“仙台框架”针对全球自然灾害风险迅速飙升的严峻局面,提出了减少自然灾害风险的七大目标和四个优先行动领域。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七大目标包括:大幅降低全球灾害死亡率、大幅减少全球受灾人数、使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大幅减少灾害对重要基础设施的损害以及基础服务包括卫生和教育设施的中断等。

四个优先行动领域包括: 理解灾害风险、加强灾害风险治理以管理灾害风险、投资于减少灾害风险以提高抗灾能力、加强备灾以作出有效响应并在复原、恢复和重建中让灾区“重建得更好”。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2015年9月25日至27日在纽约举行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的决议。SDGs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指标,兼顾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大多与“仙台框架”的实施有关。例如,其中第11个目标为,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提出到2020年大幅增加采取和实施综合政策和计划以构建包容、资源使用效率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城市和人类住区数量,并根据《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在各级建立和实施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2016年10月20日,在厄瓜多尔基多市召开的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人居III)提出了《新城市议程》。2016年12月23日,联合国大会所签署了《新城市议程》。《新城市议程》代表了对更优良的、更可持续的未来的共同愿景,提出为所有人建造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区。新城市议程如得到落实,将有助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综合实施和本地化,也将促进各国政府采取,落实灾害风险减轻和管理措施,降低脆弱性,增强韧弹性以及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反应能力,并促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雄安规划充分体现了将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害综合应对能力建设纳入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的先进理念,既反映了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也代表了全球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真正体现了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

引领防灾体系现代化

规划提出了现代化的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规划密切关注城市安全运行的各个方面,运用区域协同、层级设防、智慧防灾、立体防护等防灾策略,抓住规划建设运营关键环节,超前布局、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构建安全韧弹性的保障体系。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在健全灾害预防体系方面,深化城市地震、气象、地质、生物等领域灾害风险评估,建设供水、防洪、能源、交通等安全隐患防控体系,建设监测预警体系。优化城市综合防灾布局,合理确定防灾分区。

在健全综合应急体系方面,按照防空防灾一体化、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原则完善应急救援系统。合理利用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建立疏散避难场所。全面规划建设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和加强救灾物资储备。

在利用高新技术提升综合防灾水平方面,利用信息智能等技术,构建全时全域、多维数据融合的城市安全监控体系,实现智能决策和响应能力。规划既体现了防抗救一体化设计基础设施,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决策指挥和处置系统,也体现了区域联动和风险治理的先进理念。

上述规划目标实现后,将为雄安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先进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将推动全国防灾减灾现代化体系建设。

高标准设防实现城市地震韧弹性

地震是威胁城市安全的主要危险源之一。雄安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在2016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雄安地区位于基本设防烈度为Ⅶ度区。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当遇到烈度为Ⅷ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应该倒塌等严重后果。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为体现雄安新区建设千年大计、万无一失的原则,新区规划提高了抗震防灾标准。新区抗震基本设防烈度提高到Ⅷ度,学校、医院、生命线系统等关键设施按基本烈度Ⅷ度半抗震设防,避难建筑、应急指挥中心等城市要害系统按基本烈度Ⅸ度抗震设防。其它重大工程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按照提高后的抗震防灾标准,即使遇到烈度为Ⅸ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会该倒塌。根据震中烈度和地震震级的对应关系,即使雄安新区本地发生7级地震,按上述标准设防后也不会造成房屋建筑倒塌。

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安全发展的典范

按目前的认知,雄安新区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极低。提高基本设防后雄安新区的地震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对关键设施和要害系统进一步提高设防标准,是要求遭受地震袭击后,不仅不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和基本需求供应系统能够基本保障功能,使得社会生活有序正常,企事业单位正常工作。应急指挥中心等城市要害系统震后不坏,确保正常开展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重大工程指破坏后可能造成严重次生灾害或生态灾难的工程建筑。按规划要求,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考虑对灾难性后果的控制,进行抗震设防。

按规划要求的抗震设防标准,雄安新区基本上实现了地震灾害韧弹性,在遭受地震影响时,不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不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社会主要功能和创新能力不受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整个城市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在华北地区遭受大地震袭击时,雄安地区有可能成为开展大规模应急救援的基地,成为区域救灾响应的重要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