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雷鋒,不是別人

“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今天是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災疫當前再讀雷鋒同志的信函回顧他的事蹟更有體悟:“雷鋒”很近

致敬!每一位新時代的“雷鋒”

“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這是參建火神山醫院建築工長李旭陽的決心;“就算倒在一線,我也無怨無悔。”這是堅守在一線崗位民警許小峰的誓言;“明天,誰跟我上?”這是科室姐妹們早已熟悉的老護士長陳靜的口頭禪。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擊戰中,一張張“口罩臉”、一個個被汗水溼透衣背的身影,都演繹著“一滴水也能折射出耀眼光芒”的雷鋒精神,傳遞著感動,表達出人性與民族性的光輝。

雷鋒,不是別人

雷鋒,不是別人

疫情面前,“雷鋒”無處不在。小區封閉,幫人買菜、配送的“團長”是“雷鋒”;提供“點對點、門對門”服務,幫助“心急火燎”的人上工地的客運員是“雷鋒”;堅持要捐出9000元的七十多歲拾荒老人是“雷鋒”;頂著壓力自費為內地同胞買口罩的香港警察是“雷鋒”……雷鋒精神,已經轉化為一種樸素且常見的情感,時時映照我們心中。


雷鋒,不是別人

雷鋒,不是別人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歲月靜好時,他們如一盞盞蠟燭,默默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危難來臨之際,這些星星點點的光亮便立刻匯聚起來,如太陽般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雷鋒,不是別人

患者龔大姐與主治醫生薑軍 撫順市第四醫院供圖

在武漢協和江北醫院濟和院區,新冠肺炎患者龔大姐這幾天就要出院了。回憶過去的這一個月,“不幸的是得上了新冠肺炎,幸運的是遇到了從撫順來的醫生和護士們。記不全他們的名字,但是會永遠記得他們的防護服上都寫著‘雷鋒城——撫順四院’。”龔大姐說。

雷鋒,不是別人

雷鋒同志入伍通知書 遼寧省檔案館供圖

遼寧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的雷鋒,18歲就來到遼寧鞍鋼當工人,並從遼寧走向軍營,最後犧牲在遼寧、安葬在遼寧。在鞍山、遼陽、營口、撫順、瀋陽等地,都留下了雷鋒工作、生活的足跡。來自撫順第四人民醫院的醫生薑軍在日記裡,有這樣一句話,“我從小就是在雷鋒精神的教育下長大的。支援武漢,救死扶傷,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我想,這就是在學雷鋒吧。”至2月26日,遼寧已經派出十一批,共計2030名醫護工作者馳援湖北,各類物資源源不斷運往戰“疫”一線。回首來路,抗洪搶險、抗擊非典、抗震救災……但凡祖國危難,遼寧人從未缺席。在雷鋒的旗幟下,“長子情懷、忠誠擔當”已溶於血液、與生俱來。

雷鋒,不是別人

郭明義愛心團隊為湖北籌集的物資裝車 郭明義愛心團隊供圖

“當代雷鋒”郭明義,是遼寧人學雷鋒的傑出典型代表。2010年以來,“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成為了學雷鋒活動的新載體,由郭明義發起組建的郭明義愛心團隊,在全國其它省區市有分隊1000多支,成員200多萬人。


雷鋒,曾給我們種下過一顆叫做“奉獻”的種子,如今這顆種子長成了千萬棵為民遮風避雨的大樹。風暴來臨,不懼不屈;風暴散去,不矜不伐。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許多青年人以其無畏奮鬥、不懈奉獻,經受住了考驗,體現出了擔當。許黨許國不遲疑,勇往直前不反顧,敢拼敢贏不氣餒,成為當代先進青年的共同畫像。

是啊“雷鋒”,一直都在你、我、他

都能成為一滴水、一線陽光滋潤彼此,溫暖彼此共同守護著世間所有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