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圖說清史:青年耆英早已學習唐朝名臣陸贄奏議集《唐陸宣公集》


1804年耆英18歲時,曾在明萬曆三十四年繡谷肖川吳繼武光裕堂刊本《唐陸宣公集》二十二卷本扉頁上,題有“嘉慶九年甲子雪窗記”題字,署名“介春”。


書內有硃筆批點。不僅書法精進,從所讀的書上可以看出,耆英已經在為成為一名大清國政治家作準備了。


圖說清史:青年耆英早已學習唐朝名臣陸贄奏議集《唐陸宣公集》

▲耆英畫像。


陸贄(公元754~805年),蘇州嘉興人。字敬輿。唐大曆八年(773年)中進士,中博學宏辭、書判拔萃科。德宗即位,陸贄被任命為翰林學士。


建中四年,德宗避朱泚之亂於奉天,陸贄隨之,許多詔書都由他起草。陸贄所作有奏議數十篇,奏議指陳時病,論辯明澈,為後世所重。


圖說清史:青年耆英早已學習唐朝名臣陸贄奏議集《唐陸宣公集》

▲唐德宗畫像。


貞元八年(792年)出任宰相,但兩年後即因與權臣裴延齡有矛盾,被貶充忠州(今四川忠縣)別駕(州主管官的佐吏),後以行醫為百姓治病為生。永貞元年卒於任所,陸贄去世後,諡曰宣。


陸贄在歷史上最為出名的有兩件事:


一則是他從小就按照儒家教育的要求,以“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從來沒有過收取他人財物的行為。這讓陸贄成為大唐官場中的異類,沒有人願意與他一起做官,甚至奇葩的皇帝都對他說:“愛卿,你多少貪點吧,讓自己符合潮流些”。


令人可敬的是,陸贄直到最後被排擠到被貶外地,也沒有聽取皇帝的勸告,依然故我。


圖說清史:青年耆英早已學習唐朝名臣陸贄奏議集《唐陸宣公集》

▲陸贄畫像,家族珍藏本。


另一則是在興元元年(784年),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叛亂,德宗倉皇出逃,舉國動搖,這個時候陸贄替唐德宗起草了歷史上著名的《罪己大赦詔》。詔中有言:“萬品失序,九廟震驚,上累於祖宗,下負於蒸庶。痛心靦面,罪實在予,永言愧悼,若墜泉谷。”


意思是說,當今天下搞得社會無秩序了,我作為皇帝上對不起祖宗,下也對不起百姓,萬分的慚愧,想起這些,我就好像要死掉一樣。這份詔書頒佈以後,由於言辭誠懇,感動了前線將士。歷史文獻記載,有將領聽到後痛哭不止,而參與叛亂的一些節度使也紛紛上表謝罪,一通詔書能讓唐王朝的局面轉危為安也是奇蹟了。


有此兩則事蹟,陸贄便可稱為名臣了,更何況他還有眾多名摺奏議。


明代印製出版的繡谷吳繼武光裕堂刊本《唐陸宣公集》,曾現身於“北京卓德2013年夏季拍賣會•古籍善本專場”。


該本為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吳繼武光裕堂刊本,共二函十一冊,尺寸為22.3×14.3 釐米。書採用金鑲玉裝,半頁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卷端題“明繡谷肖川吳繼武校刊”,版心下鐫“光裕堂梓”諸字。扉頁有“介春”題記“嘉慶九年甲子雪窗記”。


圖說清史:青年耆英早已學習唐朝名臣陸贄奏議集《唐陸宣公集》

▲耆英題字《唐陸宣公集》部分。


此集為陸贄任宰相前所作,分為制誥、奏草、奏議,極具史料價值。《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著錄有此版圖書。


圖說清史:青年耆英早已學習唐朝名臣陸贄奏議集《唐陸宣公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