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老師感覺教材越來越簡單,學生都對數學課反而越做學越頭疼?

不說不等於不知道


我是數學老師,對此特別有發言權,無論從教學和學生的角度都感受至深.

減負是原因之一

我國一直倡導給學生減負,教材的厚度也成了減負的目標之一,結果是教材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薄,學生們的感覺學習越來越難;

為什麼會這麼難呢?定義XXX,推論是123,可以推導出YYY,此外ZZZ是更加弱的結論,本書不證明,例題1.例題2.....;從知識點的角度看,基礎概念及知識點展現在學生面前是比較生硬的,真正比較重要的知識點的引入與展開解釋是很機械的,而更多的是展現兩個題目,直接給你知識點的應用示例,相當於告訴你知識點的應用,後面就是考試用得上;沒有知識的背景引入,沒有趣味性的數學歷史內容引入,學生根本提不起興趣,功利性十足,毫無生氣可言.

學生們學起來就是跟吃毛草的感覺,枯燥無味難下下嚥消化,痛苦不堪!

應試教育背景下,教材簡化並不可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個教材根本是用不上,一是內容刪減太多,二是題目過於簡單,完全不適應考試;教材用不上,還得重新備課,備課內容比書本上齊全很多,才能適應考試要求;否則老師講完了,學生聽懂了,作業不會做,一直受打擊;時間一長,學生容易放棄學習.故簡化教材並不可取.


學霸數學


寫在前面的話:1,教材是越來越簡單,考試題目難度基本沒什麼變化。2,現在的學生對任何需要考試的科目都不感興趣。


[別逼我學習,我什麼都不想學,只想玩手機……]

一位學生在一次期末考試總結中提到以下幾點原因:

一,考試不好,是因為基礎差。

二,自己粗心大意。

三,有點驕傲的情緒。這些問題相信大多數學生有會有。


[體育老師沒空上,趕緊回去上班主任的課……]

不過一個人進步不進步,不是因為認識了自己的多少錯誤,而是在認識之後如何能改正過來,這才是最大的難題。還有,認識錯誤的時候別人指出的沒有比自己認識的更深刻。



她在想這些問題的時候寫道:“我很認真想過學習這個問題,你考不好將來怎麼為祖國的奉獻,怎麼完成你的能夢想呢?我不會像任何困難低頭的。很多成功者們,都遇到過這種困難,他們低頭放棄過嗎?”

可見她每天都在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最終她的成績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最初的班級語數英總分第三名提高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她開心的寫道:“我發現我進步了!我寫的字比之前的更整齊了。還有我的成績與之前對比,這次我贏了。我的成績每科都上升了!不過,學無止境,我還想更努力!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前進……”。

但是,我最欣賞的還是她在考試中悟出的真理:“哈哈,原來我已經在慢慢地長大了。日記其實並不是只是為了交作業,而是為了把自己快樂的、傷心的……事記錄下來,你就留住了時光。”

這句話給我深深的思考,如果一個人把學習當寫作業完成任務上交,那麼他成功的幾率會比把學習當做快樂的事情小得多。



甚至我認為,很多道理是在生活中慢慢感悟出來才覺得深刻,教出來的道理很多時候只是從“左耳進右耳出”,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快說,還記得十幾年前我跟你說過的那個做人的道理嗎?……]

不信,你試著想想看,小時候父母,老師給你講的好多道理自己能記住的有多少?自己變得聰明的那一個不是用金錢買來教訓的?

所以,學生在不懂事的時候,也不要試圖去讓他們乖乖聽話,只有他們今後自己跌倒了,他們才會自己爬起來,那樣子他們也才體會更加深刻。

結束語:其他地方的情況我不知道,我發現自己身邊的學生沒有幾個是心中有夢想,為實現理想而去努力學習。他們除了喜歡體育,音樂,繪畫等所謂的副科,語數英對他們來說都是折磨人的課。我時常感嘆道:“他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學習也沒有誰能逼他們,他們自己又不自覺,今後誰成人才,誰成廢材,完全都是靠自己的造化。”時間會證明我說的是對的。

謝謝大家閱讀!


孖無悔觀教育


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我的看法你可以參考一二。

教材確實設計的越來越簡單了

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是第九版人教版數學用書,跟之前的教材比起來,有了一些教學內容的調整。整體上更加註重基礎,有難度的也就是數學廣角這一塊內容。

我校有一位老教師,教過好幾個版本的教材,他直言不諱的覺得這個版本的教材並不是十分適合一線教學。教材的連貫性和知識之間的結合性,讓人不是很舒服。

當然,像我這種年輕教師,大概只能與自己學生年代的教材相比較了,並沒有那種深刻的認識,但是總體感覺有些課程內容並沒有進行深入。

但是練習設計確實很深入

有種觀念就是,教材講解要拓展延伸,這是一個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的區別。同時,現在有那種創新題比賽,也就是題目形式要新穎,類型要多樣,內容要有深度。

不管是學校考試還是各種數學資料,你會發現,題目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甚至會有幾個題目有著超綱的嫌疑。這就上孩子覺得上課我都聽得懂,一做作業怎麼就那麼難呢。

課外補習造成的刻意加深難度

本來學校的教學就是大眾化教學,讓班級大部分孩子能夠學到知識。但是現在課外輔導的泛濫,導致一份簡單的試卷早已失去了區分度,那怎麼辦?加大難度嘍。

所以越補課,試卷越難,越難就越去補課,越補課試卷出的越難,但是教材還是那些內容,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總之,教育的問題,不是一兩句就能說清楚,也不是一兩個政策能夠改善,需要學校、家長、社會甚至孩子共同做出一些改變,方能夠有所變化。


尬瘦文


這個原因很容易找到。大家應該知道練習長跑吧?長跑運動員在訓練時,總是在腿上綁沙袋,在比賽時就解下沙袋。那麼現在的數學教材,和訓練長跑恰恰相反,平時輕鬆跑步,比賽時再綁上沙袋。

現行數學教材,在七年級時,直接提出一些結論,不要求證明,沒有邏輯訓練。到八年級時,再次提出一些數學結論,然後作一些簡單的證明,邏輯推理過程也很簡單。九年級時再要求嚴格證明,這時就要幾重邏輯推理了。但是,到九年級,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推理方法,就要應付中考,複習時因為中考的需要,必須加大難度,這是很多學生無法適應的。

過去學生能夠理解的一些公式定理,現在都變成了選學內容甚至直接刪除。但在中考中,有時要運用這些公式定理,如果不用這些被刪除的公式定理,解題過程就很複雜。這就是教材和中考的矛盾。

也有一些老師在七年級就要求學生按格式進行邏輯推理,但由於課本例題簡單,學生從教材中學不到什麼東西,在沒有老師指導時,就無法解題了。

其實,不管哪個版本的教材,都是按國家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編者的思路是螺旋式上升,從這一點來說,教材是沒有問題的。那麼問題在哪裡呢?問題在中考命題者的指導思想。課程標準是根據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的程度來確定的,而中考命題者希望通過考試能夠區分出不同程度的學生,所以,試題的難度大大高於教材的難度,多數學生就認為數學很難。


非優秀教師


  現在的數學教材確實越來越簡單了,但是考試難度卻並沒有降低,與此相對應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不斷下降,成績分化現象越來越突出,懶惰並不是主因,那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原因一: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欠缺。我們都清楚數學是最能考察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對於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言,如果不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很難讓學生把數學學好。我曾經參加過多次家長會,沒有一次聽到數學老師談及怎樣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話題,相反一味強調家長要對孩子負責,要監督孩子完成課外作業。我再與一些數學老師交流時,問及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話題時,有些數學老師竟然毫不概念,試想,連最起碼的學習數學的基本思維能力都不關注的老師,又如何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呢。

  原因二:考與學兩者脫鉤。從教材設計來看,只是簡單的知識點,簡單的解題思路,平時就會作業勉強說得過去。但是在初中以後的歷次重要考試中,很多學生髮現自己成績越來越差,題的難度越來越大,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甚至從自信心下降開始,到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漸下降。我們都知道數學是理科學習的工具,當數學學習能力弱時,其他如物理和化學學科也同樣受到影響。因此,從一輪輪教改情況來看,雖然教材難度下降了,給老師的教學也降低了難度,但是對於學生應對重要的考試,如中考和高考,無疑讓學生們倍感頭疼。

  原因三: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缺失。我曾經觀摩過幾所學校的數學課,發現數學老師課上只是為傳授教材上的知識點,很少或幾乎不把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沒有任何益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拿家裡的水錶、電錶和燃氣表收費來說,很多學生壓根就不去關注家裡這些生活用表,大腦中幾乎沒有各種表的概念,自然在學習這塊知識時非常吃力。類似一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包括動手操作的問題就更談不上了。

  基於以上三方面原因,如果說孩子們懶惰和不用功,其實背後反映的恰是數學學習興趣的喪失,學習思維能力達不到,面對不理想的成績從心理上產生畏難情緒,直到用消極的學習態度逃避數學學習。家長和老師再盯著成績說事,有何用呢?


寒石冷月


不僅僅是數學,所有學科的難度都在降低,所以考試後的成績出現嚴重“貧富差距”,高分段的分數和人數都在逐年增加,但是低分段的分數也低出歷史新低。


教材確確實實是更簡單更貼近生活,但是既然要學生活實用性知識,出題靈活度增大,這對於那些智商不在線、行動總掉線的學生堪稱“絕殺”。

對於學習能力強、學習習慣好的學生,無論教材如何,他們都能得心應手,因為在同一時期他們競爭的人都面對相同的教材,沒有什麼差異。那些投機的學生,他們覺得難是因為受到“前人”看法的消極影響,自我代入感強:別人難,對於我肯定難,肯定學不好;懶惰是成功的大敵,覺得難就不去攻克,拖延、懈怠、自我安慰;“死讀書”的學生只顧埋頭賣力,不注重跟老師、同學的交流,不關注身邊人事,思維僵化、閉塞。


大家都說數學難,難道數學比物理還難?(開個玩笑)任何學習的良好開端都需要興趣和自信來助場,對於某些學科實在是沒有天賦,那一定要確保其他學科能凸顯優勢,這樣才能在穩住自己的成績段位。


廣土湘


我覺得原因在於,課本很簡單,考試卻很難。我07年上高中。那時候我就感到,課本好簡單,就一個結論公式,1-2個例題,還特簡單。像化學課,我們老師經常一節課寫滿兩個黑板。物理也是,課本的作用就是公式忘了去查一下


備份17


我來從根本上回答這個問題。

很多回答都提到了,教材簡單,卻很空洞;例題簡單,拓展很難;教學簡單,考試未改……但這些都是表面的,我們想想為什麼教材會越來越簡單?

實際上這就是國家的方向。考試,是選拔性的,必然有優勝劣汰。然而國家把教材做簡單,天天喊著減負,其實就是想搞好基礎教育,普及文化知識。精英只是一小部分人,國家管不了那麼多,考試選拔出來的一部分人是優秀的就行了。要在義務教育階段普及精英教育是不現實的。

說實話,從遺傳學和生物學上講,人的天賦是不同的,國家是從宏觀上掌控,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精英教育,每個人都能上清華北大,甚至不是每個人都能上重點大學。只不過,老百姓自己不甘心,孩子本來成績就不好,十分厭學,但是家長就是要逼他走這條路。這個話國家是不能說的,因為為了公平,難道你勸他放棄嗎?難道你給他說,你的孩子笨,不可能學不好嗎?說了這個話,家長就有意見了,因為高考畢竟是寒族的敲門磚,是他們的希望。這就只有用一些隱晦的辦法來進行導向,教材簡單點,如果還有學生成績好,那麼他的智力、能力和習慣一般都是不錯的,可以進行精英教育,孺子可教,而那些學不好的,資質自然也就一般,我說的是學習文化知識的資質,那麼他可能就不適合深造,也許做點其他的,對個人的發展,對社會的貢獻都更有利。不是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學生讀書,看起來是個小事,實際上關係到國家的大事。說大一點就是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這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國家肯定是很清楚的,那麼多專家教授智囊團,不是瞎指揮的,他們有全局的考慮,只不過這些政策或者措施會傷到一些人,會讓那些有固有思想的人不能適應,這個實在是沒辦法的,在國家眼中,大局更重要。


易中天腦殘粉


做為從教20年的一線數學教師,陪伴著國家新課程改革,感覺特別悲哀:我覺得數學不是簡單了,而是難啦!

一是教材裡內容深度增加,知識下移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比如以前初中學的負數,現在小學四年級就出現了。

二是教材體系更凌亂了:以前的遞進式改成了現在的螺旋式上升,孩子們學完忘記的機率更大啦!

三是具體內容編排不科學:最明顯的就是取消了單獨的應用題教學,省略了分析過程。不知道教材編者以為學生會計算,就等於會分析了嗎?希望到一線看看,有多少孩子分析困難,應用題已經成為孩子數學的弱項。

四是把應該保留的定義,概念都刪除了。孩子們缺乏總結性的內容和方式,學的越來越散。

五是考試不改,反而越來越難,範圍越來越大。難道以為新時代孩子們聰明瞭,就不用遵循教育規律和孩子思維發展規律嗎?

六是一線的現狀:老教師還好一點,年輕教師有許多知識點自己都叫不準,教參沒有任何意義。該有的知識點解析完全省略。

表面上什麼圖片信息代替文字信息,新東西代替舊東西。其實感覺真不如原來最早的人教版教材好。辛苦了現在這些孩子和家長。利益集團啊!誰推出教材加教輔,誰得利益。真正關心孩子成長嗎?真正問過我們這麼多一線的實踐者嗎!

我猜想,專家一定沒自己上過課,他教的學生也一定沒考試!真心希望多聽取民意,專家別在閉門造車啦!


朗策


不知道你說的“老師感覺教材越來越簡單”依據是什麼?我倒是覺得,正常點的說,老師應該覺得教課越來越難才對。

現在的小學教材,是薄了,也更活潑了,但也可以說更“虛”了。

以前一個知識點,教材會告訴你怎麼走,依據是什麼,有幾種方法,可以說一個知識點事無鉅細,手把手地教給學生。

現在呢,可能只給你一張圖,舉個現實中的例子,然後拋給你一個問題:這條路應該怎麼走?

看著教材是簡潔了,但學生想學會弄懂,以前教材上有的(現在沒了),現在全要靠老師補充上去。但因為教材上沒有,老師發揮起來太靈活,學生反而不好掌握。

課堂上要是沒有完全吸收,單單靠教材,是找不到依據,弄不懂這個知識點的。


以前打過一個比方,舊教材相當於文字版的武功秘籍,一招一式都有說明,(見招拆招)一個招數要幾百字;現在的教材相當於圖畫版的武功秘籍,一個招式只有靜態的一張圖。想要學會,完全靠想象。

這樣的教材怎麼會簡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