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水滸傳裡祝家莊、扈家莊和李家莊是什麼樣的存在?

趙信義


其實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鄉紳階層。現在的人肯定很好奇,就是像祝家莊、曾頭市以一家之力控制三千餘家,五七千,甚至上萬人馬,如此誇張的軍事集團,衙門為什麼不管也不問?



但是這種現象,確確實實是存在的。從秦朝至清朝,甚至是民國,都是如此。只不過水滸傳中,將祝家莊的軍事力量誇張化了。因為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時期的人,在作者生活的時期,鄉紳階層有這個軍事實力。比如說朱元璋的岳父郭子興,他就是濠州當地的大地主,結交千名勇士,起兵造反成功。但是回到北宋時期來說,鄉紳是沒有這個實力的。

關於古代的鄉紳階層,做一個簡單的說明。鄉紳主要由經過科舉有功名但未出仕做官或落榜的士子、當地比較有文化的地主、退休或賦閒在鄉的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農村有影響的人物構成。他們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

史學界有一種說法,叫“皇權不下縣”。當然,這個說法並不是說皇帝的命令完全下不到鄉里去,而是大體原則能下去,但更多的細節或命令很難滲透到鄉下面,或者強行執行了也會變了味。舉個例子說,改革開放後我們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大城市的執行力度普遍很高,但到了部分農村,該多胎還是多胎。這就是中國從古至今的農村生態。

北宋時期雖然不像魏晉南北朝,士紳階級可以控制國家政治。但是北宋的鄉紳階層仍然是代替朝廷和官府,在鄉村落實政令,並領頭執行的角色,皇帝的命令必須經由鄉紳階層才能曉知於民。鄉村民眾對朝廷政令及各種賦稅的服從或抗爭,都會反饋到鄉紳那裡,並聽從鄉紳的建議,爭取鄉紳的認同,再經鄉紳向官府反映民意。這樣一來,北宋時期的鄉紳階層就會成為農村的民眾政治首領,充當鄉民利益的保護人。



水滸中的祝家莊和曾頭市都屬於民間實力比較大的鄉民勢力。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恢復了秦朝的保甲制度,也就是十家一保;十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每一個都保設保正一人,相當於軍隊中的千戶將軍。以祝家莊的規模來說,很可能就是都保。祝家莊的五七千兵丁,放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五七百人還是有可能的。這些人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家丁,而是在政府承認的半專業化的軍事體系內的地方豪強。

注意,當時的官府是允許鄉村的豪強自組鄉民搞半軍事化武裝的。

但是,這種制度是存在弊端的。王安石變法推保甲法,初衷是藏兵於民,以便在外戰時隨時抽調,同時方便鎮壓地方兵亂。但結果卻事與願違,鄉兵不但無法抵禦外敵,也無法鎮壓地方兵亂,甚至為地方兵亂輸送了力量。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輕家國而重鄉土,勇於私鬥、怯於公戰”。

他說的這句話,不能說都對,但確實有一點道理。北宋時期的鄉兵,沒什麼戰鬥力。欺負欺負老百姓還可以,真的對付正規軍,完全是不堪一擊。



總的來說,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就是北宋時期的地主武裝。但是在北宋時期,不可能存在這種大規模的,成千上萬人的地主武裝。因為北宋時期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社會,這樣大規模的武裝,能夠動搖官府統治。

只有像兩宋交際,元末明初的這種混亂時期才會出現這類擁有強大實力的地主武裝。作者施耐庵正是元末明初人,他顯然見識過這類地主武裝的強橫,因此才把在他所處時期,他自己親眼見過的上萬人規模的地主武裝,寫進了水滸傳中,變成了祝家莊、李家莊、曾頭市這些能夠與梁山匹敵的武裝。


Mer86


祝家莊、扈家莊和李家莊是獨龍岡前面的三座山岡上的三個村坊。祝家莊居中,莊主祝朝奉,還有三個兒子祝龍、祝虎、祝彪,祝家莊也是三家當中實力最強勁的;扈家莊在西,莊主扈太公,一雙兒女扈成與扈三娘;李家莊為東,拿得出手的人物也就是莊主李應了。三個莊一共大約有一兩萬軍馬,並且三家結下盟約,但凡有一家有難另兩家需全力救助,這是三家民間武裝勢力之前的狀況。

在《水滸傳》中類似於祝家莊的民間地方勢力很多,要知道朝廷當時是默許這些組織存在的。而祝家莊莊主祝朝奉可不是姓祝名朝奉,這個稱呼和梁“中書”、張“招討”一樣,屬於官名,也就是說祝家莊莊主當的可是名為“朝奉”的官。所謂朝奉在宋朝並不是直屬於朝廷調遣的重要職位,說白了就是為了拉攏地方土豪專門為他們設置的虛官,而朝奉的品級也從五品到九品不等,品級的高低和他們給朝廷捐獻的銀兩數目直接關聯。

也就是說,由於祝家莊莊主的積極表現,他在關係方面已經領先於其他兩莊了,更要命的是,祝家莊三公子祝彪和扈家莊三小姐扈三娘有媒妁之約,這樣一來兩個結成姻親關係,李家莊的位置就很尷尬了。所以當李應來和祝家莊要人時,晚輩祝彪毫無禮貌的懟李應,並且還暗箭射傷了他。

李應受傷並不算壞事,這樣一來他就有充分的理由不去援助祝家莊了,自然也不會去得罪梁山,但李應沒想到的是,梁山可不會放棄他這塊大肥肉,所以他在祝家莊被滅後還是被拉上了山。

所以總得來說像這種地方武裝機構看似是義氣為重,實則是利益為天。


可別覺得李應排名過高,既有錢武功又高強的人除了盧俊義就是他了。


邏輯文史游


《水滸傳》裡類似於祝家莊、扈家莊和李家莊這樣的莊園比比皆是,如果熟讀水滸傳小說原著的朋友們應該不會陌生,作者在小說裡寫到的莊園不下於二十幾處,比如我們熟悉的:九紋龍史進史家莊,晁蓋晁保正的晁家莊,曾頭市曾家莊、孔明,孔亮孔太公孔家莊、還有小旋風柴進的莊園等等。但最為著名的就是祝家莊和曾頭市,因為這兩個莊園與梁山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都曾被梁山攻打過,三打祝家莊與報仇曾頭市都是小說中非常重要,非常出彩的內容。前者的勝利讓梁山好漢聲威大震,後者則成為梁山一二把手晁蓋與宋江領導交替的關鍵性事件。那麼書中諸如祝家莊,李家莊,曾頭市這樣的莊園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的一種地主豪強武裝。

何為地主豪強武裝呢,也就是有某地土著地主出錢出人,利用官府默許或者支持,藉助血親,宗族,朋友,師生,同鄉等等人際關係組織的半職業化武裝團體,地主豪強武裝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團體,從漢代著名的豪強起家,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盛行一時,再到隋唐時期被徹底摧毀,再到兩宋時期死灰復燃,直到清朝末年曾國藩組織的湘軍抵抗太平天國起義軍我們仍能看到地主豪強武裝的身影。但是我們在閱讀水滸傳時既會感慨小說中三打祝家莊的曲折,報仇曾頭市的痛快,也常常會產生出疑惑,那就是地主武裝對抗梁山好漢的時候動輒出動幾千上萬的人馬,戰鬥力明顯超過前來圍剿水泊梁山的官府軍隊,如此強大的祝家莊,曾頭市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過呢?答案是肯定的,還真確實存在過,這些民間地主武裝不光是小說水滸傳中獨有的,元雜劇《李逵負荊》就提到過一句話,那就是水泊梁山的頭領晁蓋死於三打祝家莊,而宋江正是替晁蓋報仇才成為梁山之主的,由於這兩部雜劇和作者誕生年代不同,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元雜劇中肯定出現過樑山好漢三打祝家莊的事件,只不過令人惋惜的是水滸題材的元代雜劇至今留存下來的只有幾個,三大祝家莊的故事沒能流傳下來。既然如此,我們就只能通過小說水滸傳中對祝家莊和曾頭市相關文字的描寫中找出端倪。

比如,這兩處地主武裝的人數眾多,裝備武器和馬匹,祝家莊子弟和曾頭市五虎都善於騎射,步站,馬戰皆能嫻熟,而且都有相應的負責武裝力量培訓的教頭,祝家莊的欒廷玉,曾頭市的史文恭可都是媲美林沖,盧俊義的一等一的武功高手。從北宋年間的相關制度來看,為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遼,西夏,以及吐蕃,當時是允許民間儲備和使用一定的武裝力量的,比如允許屯備弓箭和一些刀槍矛等常規的進攻性兵器的,而從王安石變法中推行的保甲法開始對民間持有一定武器這方面做了加強,這種情況一致持續到梁山好漢活躍的北宋徽宗宣和年間。至於地主武裝與農民起義軍正面對抗的案例,在北宋時期也出現過,由於地方豪強普遍都是當地的既得利益者,或者是經濟壟斷者,因此面對農民起義風潮時他們會經常率先組織鄉民抵抗,在北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順起義中,曾經就有一支由李自榮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部隊在四川綿陽當地就遭遇一支地主武裝的強烈抵抗,這支武裝就是當地的地主豪強楊家組織的,楊家當時聚集了當地的子弟,宗親組成團練,擊退了李自榮義軍,隨後又充當官府軍隊的前鋒和嚮導追擊農民起義軍,最終抓住了李自榮。另一方面為了爭取物資補充,控制底盤和擴大隊伍規模,農民起義軍也會跟當地地主武裝作戰。在後來的太平天國起義中農民軍首先攻打的目標就是當地豪紳,地主武裝,大量的地主豪強武裝被消滅的同時農民起義軍的財力,物力,隊伍規模都迅速增長。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攻打祝家莊和曾頭市都獲得了大量的財物和糧食物資,隊伍的規模和實力壯大,這些都是符合歷史大背景的。而且由於這一類地主豪強武裝往往是地頭蛇,在霸佔土地,囤積糧食甚至私自鑄造貨幣方面都與官府產生很多的利益衝突,往往桀驁不馴,與官府衝突頻繁發生,因此也有一些地主豪強武裝在亂世中直接投奔農民起義軍或者投奔敵國入侵者,關於這一點歷史上有很多例子,水滸傳中的九紋龍史進也是當地的豪強,只不過他比祝家莊,曾頭市這樣的豪強實力差一些,可以說是小一號的祝家莊,起初史進組織地方武裝與當地佔山為王的土匪強盜對抗,後來由於官府催逼,而與當地土匪合流;後來的太平天國起義中的韋昌輝就是當地的一支地主豪強,由於官府對客家人的歧視,使得韋昌輝家族團體長期受人欺負和壓制,最終被逼全家老小加入太平軍起義之中。

《水滸傳》小說中對祝家莊,曾頭市這樣的地主豪強武裝還有一個不太引入注意的描寫,也就是這兩家地主武裝家裡都是沒有出過高官子弟的,沒有大官做後臺的,依靠的往往是自家子弟和親戚的好武鬥勇和積累的大量財富,才能拉起隊伍,像祝家莊僅僅是因為來了一個登州兵馬提轄孫立,就被這種級別的武官忽悠的迷迷糊糊,直至完蛋,這也是符合歷史真實的,說起地主武裝的最初形態那就是曹操,袁紹這樣的一種,家裡有錢有糧,還有私人軍隊,同時還有家人在官府裡當大官來充腰,再狠一點的就是有學問,有文化形成了流氓有文化的學術,地位,和暴力三合一的門閥大族,這種門閥大族在三國兩晉時期稱王稱霸,到了隋唐時期因為勢力太大被官府反覆打壓,徹底瓦解,後來在宋元時期興起的祝家莊,曾頭市這類的地主豪強中那都是沒有什麼文化的地主土財,主要靠的就是家裡的成年男子多,非常的能打以及積累的大量財物。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為了論證祝家莊,曾頭市這樣的地主豪強武裝在水滸傳中存在的可能。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在梁山好漢活躍的年代裡是不可能存在祝家莊,曾頭市這樣的大規模成建制的成千上萬人的地主武裝的,因為這樣的武裝力量是能動搖當地官府統治的,甚至能演變成威脅王朝政權的軍事力量。任何一個健康運轉的封建王朝都不會允許這樣的祝家莊,曾頭市的存在,什麼時候存在過這樣規模的地主武裝呢?那就是在封建王朝崩潰的時候,那些小一號的祝家莊,曾頭市們就會發展成水滸傳中千軍萬馬的真正祝家莊,曾頭市。


朵夏沐妍


在晁蓋入梁山以前,梁山就是土匪的據點,王倫被林沖火併後,晁蓋等人鳩佔鵲巢,晁蓋坐了梁山第一把交椅。也就是說祝家莊的發展和梁山土匪武裝的壯大是同期進行的關係。可以參考張麻子與黃四郎的關係。一個劫匪,一個地保,到時候兩頭都有錢賺。王倫不去搶大戶,大戶也不動王倫。只是後來這種平衡被晁蓋打破了。為什麼剿匪不盡也是這個道理。


用戶6881995692


古代的地主豪強為了在亂世保全自己的財產,通常會修築莊園用以自保。水滸裡面的祝家莊就是這種地主莊園。

從水滸中看祝家莊實力並不比梁山強,但為什麼梁山打了三次才依靠內應打下來呢?

因為祝家莊和梁山一樣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所以祝家莊之類的地方在水滸裡是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地方?


古籍與歷史


大概和高家莊、趙莊、馬家河子差不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