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簡單與複雜的關係

對待問題,無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複雜問題簡單化,一種是簡單問題複雜化。使複雜的問題變簡單,是奔著問題去並很好的解決了問題,體現的是水平和境界、能力和素質。

使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有兩種可能的原因,其一是受能力所限,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本意是為了解決問題,結果卻把問題解決成了問題,一個問題變成兩個問題,甚至多個問題,至此,簡單的問題就成功複雜化了。這種複雜化雖然結果讓人倒牙,但尚屬可以原諒類型的,因為在主觀上並非惡意,屬無心之舉。

而另一種則純屬是主觀故意型的,故弄玄虛、耍弄手段,這裡面都少不了一個“弄”字。不要小看這個“弄”字,其間被注入了太多的有意、故意或者刻意。

同樣是因為能力素質不夠,但又不願老老實實承認,硬著頭皮去裝的最好辦法就是把手段用在自己所管轄的領域和所負責的事情上,不是直接上手奔著解決問題去,而是要彎過來、繞過去,一步可以搞定的,非要搞個七拐八繞的,不搞複雜點,顯不出水平;不弄麻煩點,體現不出自己的重要性。

特別是在一些卡口部位,容易成為這一現象的重災區。這些部位,往往是上傳下達的關鍵通道,在順暢的時候,人們不太容易關注到它的存在,而一旦發生梗阻,則會變得特別彆扭。

比如,一些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是要起到綜合協調、上傳下達作用的,但為了體現存在感,有些用心不端的人把個人的“私貨”夾帶到工作中,可直接給領導報告的,偏要加上自己的理解,看似瞻前顧後、工作細緻、思慮周全,實際上就是故弄玄虛,不是方便領導與群眾的聯繫,而是人為的在領導與群眾之間砌起一堵牆、裝上彈簧門。所謂的“閻王好搞,小鬼難纏”。

偶爾為之倒也無妨,怕就怕養成習慣、形成癖好,不插手其中、不注入己見就難受和痛苦,就找不到價值感和存在感。如此下去,讓群眾在恨得牙根疼的同時,損害的是領導的形象,惡化的是與群眾的關係,危害不可小覷。

簡單與複雜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