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林黛玉喜歡諷刺人卻接受不了別人諷刺?她明明是個能換位思考的人卻不知道自己諷刺人會造成什麼影響?

不帶走一片花瓣


望能容許我直言,這個問題提問的內容本身就對黛玉有點不公平。黛玉諷刺別人,其實主要針對的也就是寶釵。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在自己的愛情被“金玉良緣”實力競爭時,誰能做到心平氣和?寶釵不動神色的就會收買人心,還有不輸於黛玉的才華美貌,內有母親哥哥呵護,外有王夫人的支持撐腰,她總是時不時的在不該出現的場合出現,不露聲色的攪局寶玉黛玉,面對寶釵不著痕跡的咄咄逼人,黛玉能怎麼辦?黛玉沒有寶釵的城府,做不到兩面三刀,這正是她的率真可愛之處。寄人籬下沒有親人呵護的黛玉,想要忠於和守護自己的愛情時,還能怎麼辦還會怎麼辦?最後黛玉感受到薛寶釵母女的關愛時,她就掏心窩子的對寶釵母女好。對薛姨媽說的做媒把她嫁給寶玉也是滿懷期待,巴巴的認了薛姨媽為娘。可最後呢?

當然書中還有一次黛玉的諷刺人,就是稱呼劉姥姥為“母蝗蟲”,這確實是林黛玉的失禮之處,可也不至於把黛玉的品格定位。黛玉不喜歡劉姥姥也是有原因的,劉姥姥胡編亂造什麼雪地抽柴的紅衣女子惹的寶玉又犯痴,這就觸動了黛玉的心病,還有“雪”“薛”和“柴”“釵”等敏感語,肝氣不順沒安全感的黛玉難免多心。黛玉一個官家千金,後又生活在奢華的賈府之中,深閨女子不理解勞動人的苦難也可以理解,她給劉姥姥起綽號時,在場人都是鬨堂大笑,有誰同情理解過呢?

在同樣的環境裡,黛玉還是對人很友善的,她最懂得換位思考,襲人有意的試探黛玉並沒有以牙還牙的回擊,晴雯的任性無禮,黛玉的態度也是過去了就過去了,事後還是一樣對他們好,妙玉因一盅茶就諷刺黛玉沒見識,黛玉也是息事寧人。尤其史湘雲幾次三番的挑釁,黛玉都沒讓矛盾擴大化,還一如既往的和她吟詩作對,對史湘雲的詩詞也是真誠的讚美有加。甚至到死時,她都沒有再抱怨寶釵。

如果要說黛玉不接受別人的諷刺或者不換位思考,她主要也就針對寶玉或者和寶玉有關的事吧。原因呢,大家都懂得啊。



臣安djy


薛寶釵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真真這個顰丫頭的一張嘴,叫人恨也不是,喜歡也不是。

這位讓薛寶釵愛恨兩難的姑娘便是林黛玉。為何如此?皆因林黛玉愛使小性子,大小姐脾氣很重,外加自踏進賈府那天起,便樹立起來的強烈自尊心,以及處處小心而包裹起來的那顆異常敏感而脆弱的心。



但有一點必須說明,那就是林黛玉的小性子與大小姐脾氣並不是針對每個人,也不是無端發作,且大多隻是表象,所以不應該被大肆渲染,不應該視為其本性。

我們應該透過這層表象看到內在本質。

先看林黛玉諷刺他人

1、諷刺李嬤嬤

我為什麼助著他?我也犯不著勸他。你這個媽媽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給他酒吃,如今在姨媽這裡多吃一杯,料也不防事。必定姨媽這裡是外人,不當在這裡的也未可知。

寶、黛、釵首次在梨香院聚會,因寶玉多吃了幾杯酒,李嬤嬤過來阻撓和勸說,還搬出“老爺今兒在家,提防問你的書”這一天大的理由,林黛玉替賈寶玉反唇相譏,說出上面這段話來。

她為什麼諷刺李嬤嬤?這段話就就交代的非常清楚。往日老太太還給寶玉酒吃,在姨媽這裡多吃一杯又有何妨。李嬤嬤好管閒事,只顧自已而不顧他人。



再深入一點說,李嬤嬤勸阻寶玉是擔心賈政下來責問關於寶玉讀書學習方面的事,而事實上寶玉學問原本不低,只因公子哥的習性摻雜著學來一些“濃詞豔賦”,使得賈政異常惱怒,每每嗤之以鼻加以嘲諷,處處否定其學問,並以嚴加看管,已成威逼,而林黛玉諷刺的正是這一點——“仕途經濟學”的毒害之處。

2、諷刺周瑞家的

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替我道謝吧。

周瑞家的送宮花給姑娘們戴,剩最後兩隻給黛玉。黛玉看到宮花的第一反應是,“還是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可見黛玉在意的並非宮花如何豔麗新巧,而是這之中她與其他姑娘的地位差異。



她不希望被別人差別對待,更不希望被別人看低了身份。她有很強烈的自尊心,這從她第一天踏進賈府而處處小心留意,“生恐被人恥笑了去”就能看出。而周瑞家的將這兩隻“挑剩下”的宮花拿到她面前時,她便多心起來,敏感起來,這正是因她“寄人籬下、無依無靠”而滋生的對自身人格尊嚴的強烈維護慾望。

林黛玉不屑於用討好他人的方式來博得同情與關懷,卻又不希望他人來隨意踐踏她的尊嚴。雖然周瑞家的也並無此意,但她自己在這一點上卻是異常多心。

3、諷刺劉姥姥

他是那一門子的姥姥,直叫他是個“母蝗蟲”就是了。

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引來大家一陣鬨笑,咋一看這話,真就是赤裸裸的嘲諷。可事實上確乎如此嗎?我看未必。



首先,看回目標題,見第四十二回,“瀟湘子雅謔補餘香”,作者曹雪芹用標題點明瞭,這是林黛玉“雅謔”之為。

其次,我們知道,“雅謔”劉姥姥原是鳳姐與鴛鴦起的頭,黛玉只是對宴席上劉姥姥出鏡情形的補充描述。

再次,當她說出“母蝗蟲”三個字時,大家都附和一笑,而薛寶釵還作了一番趣味解讀,這都說明了黛玉並非有意諷刺,而是適當地可被理解更被接受的無心“雅謔”。

林黛玉形容劉姥姥是“母蝗蟲”,一方面是對前日宴席上劉姥姥打趣情形生動形象的體現,另一方面是因劉姥姥說大觀園如何如何秀美,導致惜春要告假作畫,詩社少了一位社員,黛玉因此替詩社出氣,說“母蝗蟲”即是說劉姥姥是罪魁禍首。

4、諷刺寶、釵

除去上面一些枝枝葉葉,黛玉諷刺最多的無疑是寶玉與寶釵。而這裡面細節眾多,矛盾也眾多,此三者之間的愛情糾葛是其中的主導因素。

比如寶玉因看到寶釵雪白的胳膊,痴痴地發呆,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黛玉諷刺道,“原來是個呆雁”。

又如薛寶釵說出史湘雲也有一個赤金點翠的麒麟,林黛玉諷刺道,“他在別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

再如薛寶釵受薛蟠之氣,哭紅了眼,林黛玉誤以為因寶玉捱打所致,諷刺道,“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就是哭出兩缸眼淚來,也醫不好棒瘡!”



那麼基於此,黛玉每每諷刺寶、釵,便是對其勇於捍衛個人愛情的率真寫照。黛玉希望寶玉對待她及他們的愛情忠貞不渝,而不是“看到姐姐,就忘了妹妹”。

這一階段因相互猜忌或多或少暴露出釵黛性情上出格的特點,所以也不便於強加解釋。

總的來說,黛玉喜歡諷刺人,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皆是有理可依、有據可循,斷不是出於其本意真心,而結合其身世、處境和品性便知,她之所以諷刺人,是出於有強烈的自尊心,對不公之事的坦率揭露和批評,對個人愛情的誓死捍衛,以及其中包含的直言不諱、率真可愛的天性。

再看他人諷刺林黛玉

1、史湘雲的“諷刺”

薛寶釵15歲生日宴會上,因鳳姐說其中一個戲子“活像一個人”,寶釵與寶玉猜到了,只是沒說出來,史湘雲倒心直口快,應聲便說:

到像林妹妹的模樣兒

我們知道,戲子不僅身份低微,而且常常依靠別人的施捨過日子,對於這樣的比喻,恐怕再無心的姑娘也會心生不悅,更何況是出生於大家卻又如同“戲子”一樣孤苦無依的林黛玉。



當然,明眼人都看得出,史湘雲等人只是就“莫樣兒”這一點來發表看法,鳳姐等人看出來卻不說破,是明白其中會有歧義和誤會存在,史湘雲沒有這一層心思,於是脫口而出。

回過頭來說林黛玉,她本是多心之人,且是最有自尊心的人,寄人籬下之際,對個人在賈府中的身份地位格外敏感,自然也對涉及這一問題的任何事都格外在意。前面所討論林黛玉諷刺周瑞家的送宮花一事就是先例,與此次“戲子”之比如出一轍。

而事實上,黛玉對此事並無過分追究,這從她之後攜了寶玉的“寄生草”回房與湘雲同看便可知曉,而黛玉真正惱怒的是湘雲說出那番話之後寶玉朝湘雲“使了個眼色”以及寶玉私下安慰湘雲時所說的話。

可見,林黛玉並非不能容忍湘雲等人的諷刺。



2、妙玉的諷刺

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

在“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一回,黛玉因問妙玉“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她是個“俗人”,卻連水也嘗不出,而她也並無反駁之意,也不見惱怒,而是很理解妙玉“天性怪癖”,很明白“不好多話”。

綜合而言,面對他人諷刺,黛玉也並不是沒有胸襟,她也能容忍和接受,事後也不會再去計較,而另一方面,當這種諷刺傷及自尊,是帶有歧視或輕薄的時候,我想任何人都不會一下子接受,都會有怒氣,不光是黛玉,就拿通情達理的寶釵來說,當寶玉將她比作楊貴妃的時候,她也一樣不能接受。

小結

魯迅曾說,“林黛玉雖然美,但那是一種病態美”,而這種“病態美”不僅體現在她身上的病根,而且體現在她“心較比干多一竅”、敏感、刻薄等的性格缺陷。



但她本質上卻是美的,純潔而乾淨的,“質本潔來還潔去”就是她的自白。而她之所以屢屢諷刺人,或者說用刻薄的話挖苦人,也大多是另有所指或者另有隱情,因為她原本就敢於直言,敢於批判,有著正義化身;又敢於追求愛情,有著自由戀愛的進步思想;在乾淨而高傲的靈魂下,亦有著天真可愛的本性。

她諷刺人也好,被人諷刺也好,都只是一時的情緒波動,而不會成為一道跨不過的坎,事後仍是祥和一片。可見,諷刺人不過是生活裡常有之事,只是在黛玉身上凸顯出來而已,而這無傷大雅。


苔花文軒


喜歡諷刺別人,卻接受不了別人諷刺自己。明明可以換位思考,卻偏偏不。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大有人在。

《詠針》這樣寫到:

千錘百煉一根針,一顛一簸布上行,

眼睛長在屁股上,只人衣冠不認人。

這種人總是一幅高高在上的樣子,瞧不起身邊的人。有個美女同事,衣品不錯,經常聽到她議論人:“哈哈!這衣服穿在她身上,設計師要傷心死了!”,“快脫下來,胖成球啦!”……一旦有人懟過來,她立馬怒目圓睜,一爭高下。

有這種心理的人,生活的環境大多缺少愛,處處爭強好勝,缺乏安全感。自身有那麼一點相對出眾的地方便發揚光大,得意洋洋,久而久之成了優越感,自封“權威”。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我說你們是可以的,我有資本,我有發言權,你們有什麼資格說我?

林黛玉喜歡諷刺人,說話尖酸刻薄,她諷刺劉姥姥是“母蝗蟲”,這個諷刺形象生動,引得大家笑彎了腰。黛玉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

諷刺薛寶釵:

《紅樓夢》有這樣一場戲,賈母突然看到了一塊赤金點翠的麒麟,就拿起來說自己好像見哪個孩子也帶著這麼一個麒麟,薛寶釵當即就說史湘雲有一個。笑道:“史大妹妹有一個,比這個小些。”

賈母道:“是雲兒有這個。”寶玉道:“他這麼往我們家去住著,我也沒看見。”探春笑道:“寶姐姐有心,不管什麼他都記得。”

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別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

“金玉良緣”,是舊時大戶人家信奉婚配定律,一如我們現在盛行的“門當戶對”。寶玉銜玉而生,寶釵項上有金鎖,這在黛玉心裡成了一個過不去的坎。她從小父母雙亡,無依無靠投奔賈府寄人籬下,面對喜歡的人,遇到強大的競爭對手,只能處處設防,能奚落對手時,出手快,絕不口軟。


推窗問月


觀《紅樓夢》前八十回,說的上受到黛玉諷刺的人,只有兩個:寶釵和劉姥姥。其他的人,有些是打趣鬥嘴,有些是“禮尚往來”,不能作為被諷刺的“受害者”。而關於寶釵和劉姥姥的“受害”,其中也各有情由。

先說諷刺寶釵吧。

黛玉不喜歡寶釵的原因有三:

一,寶釵的到來,令黛玉相形見絀

寶釵比黛玉大三歲,如果按寶釵到賈府的第二年時十五歲來算,寶釵初入賈府時十四歲,黛玉比她小三歲,此時黛玉十一。一個二十一歲的人和二十四歲的人比較,或許不會有太大差距,但是十一歲和十四歲比,劣勢就很明顯了。此時兩人都尚未成年,性格的可塑空間都還很大。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和一個初二生被人並排比較,那個大幾歲的,處事更成熟周到,相處起來則更舒服。這是黛玉落敗的一大因素。另外寶釵天性隨和,跟誰都玩的來,先天的情商比一般人都高,這是黛玉落敗的另一個原因。但是不管怎麼說,一個人的出現給另一個人的心裡帶來壓抑,被壓抑著多少會有點不悅。

二,金玉良緣

黛玉自從來了賈府,和寶玉一桌吃一床睡(寶玉的原話,意思是二人親密無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突然出現一個人,毫不諱言地表示要嫁給寶玉(有玉的,就差明說是寶玉了),黛玉因此心生芥蒂。

三,內心藏奸

在我們中國的文化裡,對道德完人,是帶有批判性的。比如王莽,曾經是道德的代名詞,最終事實證明,不過是個偽君子。寶釵的表現實在是太完美了,“品格端方”,“隨時從份”,剛來賈府就俘獲了賈府上下人心,人人都喜歡她。唯有黛玉冷眼旁觀,覺得她內心藏奸。

由於對寶釵頗有成見,黛玉經常出言尖刻最突出的也有三次。

一,探寶釵黛玉半含酸

周瑞家的送宮花時,透露出寶釵身體微恙。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寶玉和黛玉不約而同地,在同一天去探望寶釵,薛姨媽留他倆那邊吃晚飯。席間寶釵勸寶玉不喝冷酒,寶玉聽了馬上乖乖的放下酒杯。恰在這時,雪雁給黛玉送手爐來了,黛玉藉機一語雙敲:“也虧你倒聽她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麼他說了你就依,比聖旨還快些。”

黛玉這話,有九層含酸,還有一層是不服。不能喝冷酒我也知道,我也勸過你,你就不當回事,她說了你就馬上接受,這不就說明你更看重她嗎?

說到一語雙敲,寶釵也是弓馬嫻熟。起因是寶玉奚落寶釵長的胖,寶釵正不知道如何發作,剛好小丫鬟靛兒向寶釵討要扇子,“寶釵指她道:‘你要仔細,我和你頑過?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臉的那些姑娘跟前,你該問她們去。’”

主子們礙於臉面,不好直說,這時就殃及到丫鬟們。就像春秋時期的晉國與楚國。晉楚爭霸,一般不直接交兵,而是討伐夾在中間的鄭國。如果說此時需要換位思考,最需要換位的似乎是丫鬟們。

二,眼淚醫不了棒瘡

寶玉捱打,寶釵錯以為是薛蟠從中作梗,兄妹倆一言不合就拌起嘴來。寶釵第二天無精打采,面有哭痕。黛玉以為寶釵為寶玉而哭,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兒。就是哭出兩缸眼淚來,也醫不好棒瘡。”黛玉這話,含有宿怨,酸味十足。

在寶玉和鳳姐遭到魘魔,病狀消失的時候,黛玉唸了一句“阿彌陀佛”,別人都不在意,唯獨寶釵嗤的一笑:“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要講經說法,又要普度眾生……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緣了。你說忙的可笑不可笑。”黛玉說“眼淚醫不好棒瘡”毫無爭議是吃醋,寶釵作為“金玉良緣”的女一號,開出這玩笑,就莫名難懂了。不管怎麼說,兩人都說過類似的話,就不需要換位思考了吧。

三,她在別的上還有限,唯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

黛玉原本就對寶釵的金鎖耿耿於懷,現在又來一個金麒麟,心中更加不快了。黛玉刺寶釵的那句話不過山雨欲來的前奏,第二天就和寶玉來了一次酣暢淋漓的大吵大鬧。

若問黛玉有錯沒有?回答是肯定的,有錯。站在上帝的視角,站在道德制高點,言詞尖刻,語中帶刺,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成有理。小說《飄》裡,阿希禮的妹妹霍妮終其一生都不滿斯嘉麗,因為斯嘉麗搶走了她的男朋友查爾斯,而斯嘉麗因為阿希禮也討厭梅蘭妮很多年。每個人在面對情敵都很難理性公正,這是人性的弱點,黛玉也不能免俗。

如果黛玉一直對寶釵持有敵意,那黛玉也就不可貴了。到了四十二回,情節峰迴路轉,寶釵蘭言解疑癖,黛玉開始卸下成見。再到四十五回,兩人互剖心跡,從前的不悅煙消雲散,黛玉對寶釵可謂是傾盡肺腑。到這時,兩人不換位而勝於換位了,親如姐妹。

再說劉姥姥

黛玉對劉姥姥的嘲諷,引起許多“憐貧惜老”的讀者反感。其實在賈府,劉姥姥是“群嘲”對象,大觀園裡的年輕人都當她是個笑話。

劉姥姥和賈府沒有什麼親緣,是硬扯上的親戚,她來的目的呢,是為了打秋風。她這樣來歷,賈府的那些貴族青年自然有幾分鄙薄。她要是個年輕人,可能黛玉們還樂意和她親近,可她偏又是個老太太。貴族與貧民的階級隔閡,又加上年齡差,在黛玉們的眼裡劉姥姥就是“非我族類”。而且她還特別滑稽,整個過程逗引著大夥兒笑。黛玉們沒有經歷多少人世心酸,不可能體會劉姥姥的艱難。這是處境和年齡生出的隔膜,一般人很難越過。

說劉姥姥是大觀園裡的“群嘲”,不是為黛玉開脫,事實就是這樣的。鴛鴦和鳳姐拿劉姥姥開涮;劉姥姥酒後聽到音樂,手舞足蹈,,寶玉過來黛玉身旁,指著說:“你瞧劉姥姥的樣子。”這才有了黛玉說:“當日聖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眾姐妹聽了都笑,沒有一個人對劉姥姥有惻隱之心。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寶釵接著一大段註解,眾人說:“你這一註解,也就不在她兩以下了。”這裡的“兩個”黛玉和鳳姐,就連敦厚如寶釵也沒放過劉姥姥,所以說這是處境和年齡的隔膜。假如黛玉生於貧寒之家,自小和劉姥姥,兩人經常相處,斷不會這麼尖酸刻薄。

再說說黛玉和其他人的“交鋒”

周瑞家的。黛玉和周瑞家的唯一的一次交鋒是送宮花那次。這次的事,算起來是個平局。有人說黛玉不懂事,愛挑理,不體諒人;也有人說周瑞家的見黛玉小,又寄人籬下,就隨意敷衍。

黛玉畢竟是客,賈府的待客之禮是先客人後主人。南安太妃要求見賈府的女孩子,賈母叫了寶釵黛玉史湘雲和探春出來,這就是客人優先之道。周瑞家的為了圖順路,把黛玉排在最後,真要較真,她確有怠慢之嫌。但是吧,我們中國是個講人情的社會,有些事不能太較真,太較真就顯得苛刻了。所以這個事,對錯難評。況且黛玉介意的也許不是這個原因,令她生出不悅的,怕還是宮花來自薛家吧。如果周瑞家的先從黛玉送起,黛玉也就沒理可挑了。既然她圖了方便,再聽一句刺,有得有失,不算虧。

黛玉和湘雲鳳姐李紈探春等,那些都是玩笑,可以反唇相譏,也可以一笑了之,都不是大不了的事。

黛玉刺了這麼多人,她又是如何面對別人諷刺呢?

賈母寵寶琴,湘雲明確表示黛玉會不高興。黛玉並不接話,只用和寶琴無限親暱來回答,事後也並不記恨湘雲。可見黛玉還是有氣度的,並不是一味的小心眼。

一個年少時難免有稜角,在不經意間會刺傷別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稜角逐步磨平。這時,世間多了一份平和溫厚,卻少了一份天真直率,世事難以兩全。





飛露灑我裳


黛玉是敏感體質。本應是無憂無慮小家碧玉,奈何因家事變故,寄宿到姥姥家門下。她天資聰慧,對周遭的事物謹小慎微,因無父無母總覺得缺少依賴,很少多言多語。在賈府雖有賈母疼愛庇護,又有寶玉溫情呵護,奈何賈母孫男娣女眾多,自己只是其中一個。寶玉也是如此,一次次的對黛玉表白我的心裡只有你,但面對寶釵襲人晴雯金釧等等好人家的兒女時,又自覺不自覺地親暱有加。黛玉平時話少,內心卻細膩敏感,周圍的一切她盡收眼底。她內心孤獨、缺少關愛,缺少認可。她多希望自己自己的父母還在,寶玉也只喜歡她一個呀!但一切又都不能,面對不同面孔的周旋,她學會了偽裝,學會了清高,學會了冷漠,學會了尖酸刻薄......說白了,是她自我保護的一種無奈的方法吧……





雲兮爾


這個題是對林黛玉的偏見,也是沒有細讀文本的結果,林黛玉不是完人,身上自然有很多的毛病,但是說他不能夠換位思考,卻是戴了有色眼鏡。



如林黛玉撫慰並打賞薛寶釵派過去為她送燕窩的婆子,林黛玉對賈探春改革大觀園的讚美肯定,對香菱的幫助等,都說明黛玉的體恤對方,善待他人。就連大觀園中比較弱勢的賈迎春和邢岫煙都喜歡找黛玉玩。



林黛玉是諷刺過別人,一次是周瑞家的送宮花,因為周瑞家的輕視黛玉,欺負黛玉年紀小,不按照正常主客的順序,擅自作主,改變送花順序,最後給林黛玉送宮花,林黛玉才冷笑著說: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會給我。



一次是劉姥姥,因為劉姥姥大觀園大吃大嚼,臨走時又帶走很多東西,因此林黛玉封賜他為母蝗蟲。林黛玉這個說法現在看來確實有點兒過分,但是,說到底,林黛玉也只不過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大家小姐,不太理解劉姥姥的作為也情有可原,況且不理解不同情的也不只是林黛玉一人,賈氏三春,薛寶釵史湘雲不都一樣嗎?薛寶釵還稱讚林黛玉的說法呢。如果特別苛責林黛玉一人就有點兒吹毛求疵的意味了。



但林黛玉更多的開別人玩笑是幽默戲謔,並且也沒有不接受別人的反擊。比如她說史湘雲把“二"說成"愛”,史湘雲反過來就說她要找一個說話短舌頭的林姐夫, 比如她因探春自稱蕉下客,聯想到“蕉下覆鹿"的典故,就拉著探春做下酒菜,探春反過來根據林黛玉住在瀟湘館,說林黛玉好哭,又愛想林姐夫。比如林黛玉對王熙鳳說喝了他人家一點子茶,就要使喚他幹活了。王熙鳳反過來說林黛玉喝了他們賈府的媳婦茶。就該為賈府使喚。而這些小姐妹們的你來我往,當時林黛玉真沒有什麼接受不了的表現。



倒是史湘雲幾次三番的諷刺打擊林黛玉,說林黛玉如戲子,說林黛玉好挾制人小性子,說林黛玉妒忌薛寶琴,林黛玉並未進行反擊,而是選擇了諒解。



至於諷刺賈寶玉為"呆雁",奚落賈寶玉只聽別人的話,把自己的話當成耳旁風等,那是小兒女之間的情趣,賈寶玉甘之若飴,別人又有什麼好抱不平的?


萍風竹雨123


大多初期讀紅樓夢的人,都會覺得黛玉小氣,尖刻,除了會點詩詞琴藝,長得漂亮一點以外,也不過就是一個平凡的女孩子。並沒有什麼特別了不起的地方。

但是,經過歲月的沉澱以後,再回過頭來讀黛玉,就會越讀越溫暖,越讀越感動。因為黛玉是個特別純粹,人格特別乾淨的人。


黛玉給人感覺特別喜歡懟人,但是她懟得最多的人也就是寶玉而已。當然,初期也懟過覬覦寶玉的寶釵。

但是細想想,黛玉也沒有懟錯。寶玉和黛玉本來就是一對小情侶,寶釵旗幟鮮明來掠奪,被黛玉懟幾句不冤枉吧?

可惜黛玉終究太單純,太善良了。被寶釵幾句好話,一包燕窩感動,從此認定薛寶釵是好人。還說自己過去竟然錯了。

從此失去了警惕之心,最終被寶釵鳩佔鵲巢,她一生的幸福和健康,都因此而失,懟幾句一點都不過分。



再來是周瑞家的送宮花,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把最後剩下的宮花送給客人,但是周瑞家的就公然蔑視黛玉,送給她別人挑剩下的。黛玉懟她,不僅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更是為了維護林家的尊嚴。

所以黛玉回回懟人,卻不是惡意攻擊別人,她是為了自保。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或者愛情。



再來,說黛玉不會換位思考,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寶釵派婆子來給黛玉送燕窩,黛玉就趕緊體貼地說,耽誤你發財,冒大雨的走了來。趕緊賞錢500給婆子打酒喝。又體貼地說耽誤你發財。因為她知道婆子夜裡有賭局。

如果不是體貼之人,這些話說得出來嗎?如果不是懂得換位思考,能真心溫柔體貼另外一個人嗎?



所以,讀黛玉一定要心細一點的人才能體會到她的難得。

黛玉不是大德大賢的那種女子,但是她確實最為真實的女子。

她的一舉一動都發自內心。不加掩飾。

紅樓夢中,有太多人在攫取自己的利益的同時,總是輕而易舉地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例如寶釵襲人輩,外作賢良,內藏奸詐。小壞一點的比如湘雲,背後也詆譭黛玉小性子。只有黛玉的喜怒哀樂,都是真誠的。她揹人時,就不會做這些事情。



黛玉,不是特別高尚的人,但是是一個讓人放心的人。她從不會算計誰,不會損害別人的利益。她乾淨得這個世界都容不下她。這才是真正最讓人痛心的地方。

甚至,幾百年後的今天,還有人在誤解她。

也許,黛玉,錯就錯在,她真的不該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需要偶爾的虛偽和做作。甚至需要藏汙納垢,包容很多的不合理,不乾淨。而她,真的很難適應。

這裡,或許,本就不是她該來的地方。


書燈幽見


黛玉心裡明明知道寶玉,他心裡除了她之外,不會有更摯愛的人。可是,林妹妹就是喜歡這樣對寶玉的愛,一個人貪得無厭。她活著,一顆心就需要寶玉給另一顆心坦誠相待,時時刻刻都要這樣才可以感覺到愛。只要有一點不周全,就一哭二鬧三上吊使小性子。這樣使慣了小性子,就會有一種慣性思維,覺得大家都要這樣把她當有病的人,那樣處處都讓著她、護著她。最後,她才發現調換了新娘氣死了,這是有多遲鈍啊!她的結局就是和比干多一竅是一樣的,丟了玲瓏心,慢慢地變得不靈光了,不能捕捉到婚姻大事,這事情發生的苗頭不對。



燕子歸巢作家


林黛玉作為弱者,寄人於籬下。她只能自己解剖自己,而不能被別人解剖,即被別人諷刺。自己解剖自己,依林黛玉的才情,話多傷人,才多傷死人!

如果被別人諷刺的話,那證明她真的被別人踩在腳下了。女人雖然喜歡故意放低自己,那只是一種表達策略罷了!如果別人當面這麼做的話,很抱歉,她的地位更低。

自古無才便是德,這種“才”專指詩文才情。自古紅顏禍水、自古紅顏薄命,聯繫宋朝:欲使考究成秀才,卻使秀才成考究!林黛玉自持才情卓著,終是黃粱一夢、隨風消逝!

她明明是個會換位思考的人卻不知道自己諷刺別人會帶來什麼影響!

這是她的地位決定的!

這是她的才情決定的!

這是她的追求決定的!

這是她的超然決定的!

黛玉葬花焚詩,通靈仙玉降世!

一世輪迴、一世夙願,洞中七日、世間千年,仙石靈蘭,已是仙家故事。

酬樂天揚州席上初逢見贈·劉禹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話史煙雲


題主對黛玉有偏見,首先,黛玉不是喜歡諷刺別人的人,她是心直口快有一說一,而且所謂的幾次使小性都是因為寶玉,自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後,她對寶玉也不會使小性了。她諷刺人的情節大約有幾處,一是李媽媽不讓寶玉喝酒,二是周瑞家的送宮花,三是笑湘雲大舌頭,但這除了周瑞家的無言以對外,李媽媽和湘雲也都笑著回懟了她,也沒見她真生什麼氣,她所謂的諷刺其實大多是姐妹間的相互取笑,她以蕉下鹿取笑探春,以茶葉名取笑鳳姐,以嫂子稱呼襲人,探春鳳姐也笑著取笑她,可見眾人並不認為她開不起玩笑,至於最為人詬病的她取笑劉姥姥一事,只是她說出眾姐妹兒的心裡話而已,就連不屑於鳳姐劉姥姥的粗俗笑話的寶釵也被她逗笑,湘雲幾次譏諷她,妙玉說她是俗人,她絲毫不放心上;其次,姐妹們之間相互開玩笑是常事,連寶釵也曾取笑過黛玉的婚姻事,寶釵還譏諷寶玉富貴閒人無事忙,岫煙也譏諷有半師之交的妙玉“女不女男不男僧不僧道不道”,所以並不存在黛玉喜歡諷刺人而別人就不諷刺旁人的事。

黛玉心胸夠大的了,丫頭都敢諷刺她,寶琴得了賈母的鳧靨裘,丫頭應著湘雲的話諷刺黛玉會多心不自在,如果黛玉真是小心眼的人,丫頭哪敢這麼放肆?還有個細節,“二木頭”迎春在書中第一次開口說話,是眾姐妹在一起時她發現黛玉不在而問起黛玉說“這懶丫頭莫不是還在睡懶覺嗎”,可見黛玉人緣是很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