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地球幾乎所有生物血液都存在化工毒素?這一現實題材電影深刻揭祕

不得不承認,看完《黑水》之後還是非常震驚的。《黑水》是2019年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改編於《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也許這個電影的節奏比較慢,但看完之後很難不在觀眾心中留下印象。這一回,咱們就來聊聊《黑水》。

(一)

《黑水》從律師的視角切入,一點點揭開了一場舉世皆驚的大案。起初,律師只是出於鄉情幫助了一個農民。這位農民的牛死的死、瘋的瘋,因為它們喝了從上游化工廠的水。然而,隨著律師不斷了解事件真相,他漸漸發現,一種不受管制的化工材料PFOA,其碳分子鏈C-8正在毒害整個地區。最讓人震驚的是,電影最後提到,全世界幾乎所有生物的血液裡都有這種有害物質。那段字幕打出來後,不由得讓人心底一涼。

地球幾乎所有生物血液都存在化工毒素?這一現實題材電影深刻揭秘

從電影的時間軸來看,律師在1998年接手了這場官司,直到2015年才讓官司告一段落。這長達17年的官司還只是整個事件的尾巴。早在1938年,科學家就發現了這種化工材料。很快,這一材料就運用於軍工以及日常生活,併成為美國化工企業杜邦最賺錢的業務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企業就得知了C-8的毒性報告,但他們毫無作為,依舊放不下這一“搖錢樹”。直到今天,這種化工材料依舊存在,很多科研團隊也進行了這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進行研究。

這個事件讓我想起此前的四乙基鉛汽油和製冷劑氟利昂,皆是大資本下對自然生態、人類健康的巨大破壞。關於這些化工材料的科普內容,大家自行檢索。由於本文是影評而非科普,在此便不贅述。

地球幾乎所有生物血液都存在化工毒素?這一現實題材電影深刻揭秘

毋庸置疑,《黑水》最大的現實意義就是讓觀眾知道了PFOA、C-8等化工物質的影響。哪怕電影不能代替科普,但僅僅是讓觀眾得知這些物質的名稱,就很有意義了。不過,《黑水》畢竟是電影,而非紀錄片。接下來的影評重點依舊還是放在故事上。

(二)

我能理解不少觀眾對《黑水》的肯定。作為現實主義題材,《黑水》僅憑層層揭曉的化工物質事件,就能給觀眾強大的衝擊感。但與自己查找資料來了解事件有所不同,《黑水》的科普給人一種“破案推理”既視感,全程娓娓道來。電影站在主角律師的視角梳理整個事件,該簡潔的地方絕不囉嗦,關鍵的時間節點則重點展開,將整個事件有頭有尾、詳略得當的說清楚。

地球幾乎所有生物血液都存在化工毒素?這一現實題材電影深刻揭秘

同時,電影一點點的揭曉真相,通過事件和主角不斷積蓄矛盾力量,並集中爆發。電影大概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的重點是揭曉事件的真相,電影也站在主角律師的立場上進行調整。起初,主角有些敷衍受害農民,但經歷了槍擊瘋牛之後,主角才真正下決心幫助農民。這一激勵事件的設計雖然稱不上精妙,但也合情合理。隨後,主角在尋找真相的路上遇到了阻礙,大資本層層阻撓,這與眾多推理破案類故事的矛盾衝突設計相似。直到電影中點位置,化工物質的真相全面揭曉,給觀眾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在後半段,電影的重點則放在了官司的結局。即便主角律師梳理清楚了真相,但官司並不會那麼快結束。如果說前半段的矛盾力量是「破案的阻礙」,那麼後半段的矛盾力量則是「杜邦的不妥協」。哪怕真相較為明瞭,但化工企業杜邦還是不肯妥協,不願認錯,不願賠償,不願停止生產相關產品。先是法庭上的辯論,接著是初次簽訂協議後科研團隊長達7年的漫長研究,到最後杜邦撕毀協議,可以發現這段過程中瀰漫著一股焦灼的氛圍。

地球幾乎所有生物血液都存在化工毒素?這一現實題材電影深刻揭秘

無論前半段還是後半段,《黑水》對矛盾衝突的處理都比較集中。不妨站在創作者的角度來想,這是個信息量龐大的訴訟案件,矛盾力量有很多,從杜邦企業到受害者,從律所到個人生活,矛盾力量無處不在。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減弱這個事件的衝擊力。不過,得益於精簡的矛盾衝突處理,《黑水》才能賦予一件原本就很有衝擊力的事件更大的衝擊力。

(三)

儘管如此,《黑水》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限於這一化學物質的訴訟案件。回顧電影就會發現,《黑水》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於化學物質的真相,但人物或劇情則顯得沒什麼特色。儘管這個電影需要尊重現實事實,不能為了藝術性而瞎改事實,但這並不意味著電影沒有藝術性發揮的空間。

一方面,電影幾乎將所有注意力放在化學物質訴訟案件上,矛盾衝突也非常集中於此。但是,電影后半段大都在等待科研結果、訴訟結果。儘管我們可以看到時間軸不斷變化,從2001年到2004年,從2005年到2012年,但我們看不到故事在推進。這些大段片長在故事性上幾乎是靜止的。

地球幾乎所有生物血液都存在化工毒素?這一現實題材電影深刻揭秘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電影在後半段引入了不少主角個人生活上的矛盾,從夫妻關係、後代教育到經濟收入、世人眼光。這些矛盾並非不存在,但是由於電影之間幾乎沒怎麼鋪墊,因此這些矛盾衝突的爆發顯得較為突兀。同時,這些臨時湊場的矛盾衝突也讓《黑水》的故事顯得不那麼凝聚。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幾乎也稱不上有結局。關於化學物質事件的始末,電影自然是交代清楚了。但是作為電影故事而言,《黑水》對結局的處理是敷衍而無可奈何的。敷衍在於,電影用字幕來交代訴訟案的結局,沒有任何交鋒的場景。無可奈何在於,杜邦撕毀協議之後,主角律師只得一個接一個的處理訴訟案件,數量多達3535件。這個量級確實無法用故事場景來表現。

地球幾乎所有生物血液都存在化工毒素?這一現實題材電影深刻揭秘


一定程度上,電影結局的無奈處理也和後半段較為鬆散的矛盾衝突有關係。前文提及,電影后半段的矛盾衝突圍繞「杜邦的不妥協」展開,相對集中。但相比前半部分,則顯得鬆散,體現為矛盾多且雜。矛盾力量一多,就很難把握方向,難以讓這些矛盾力量集中在一點爆發。而故事的高潮則往往要求矛盾力量的集中爆發。因為《黑水》後半部分找不到集中爆發點,所以難以創造高潮場景,結局也就顯得過於平淡。

另一方面,主角律師其實是個很有毅力、大無畏的人,這一人物刻畫在《黑水》中卻稱不上成功。剛剛提到,電影后半段找不到發力點,只得加入多且雜的矛盾衝突。實際上,如果將人物刻畫作為電影后半段的重點,那麼故事高潮絕對是可以實現的。

地球幾乎所有生物血液都存在化工毒素?這一現實題材電影深刻揭秘

關於主角的人物刻畫,有那麼幾個關鍵節點被錯過了。其一,主角甘願為了小人物去對抗龐大企業。這體現了主角的善良、勇敢,為了正義,不惜將自己的律師生涯賭上。但是,《黑水》幾乎對此輕描淡寫。這給人一種感覺,主角彷彿只是推動劇情的工具人,是為了由此開始揭曉化學物質事件真相。我並不是很滿意這樣的故事設計。

其二,主角向杜邦公司索取資料,結果卻收到一屋子的文檔,歷史文件堆積如山。看到這個場景,我第一反應就是放棄,大部分都是如此。但是,主角卻不放棄,而是耐心的整理文檔,並認真研讀。這一行為可以看出主角的大毅力,他深知自己堅持訴訟的價值和意義,不被對手打倒。這種精神讓人由衷佩服,但是《黑水》又一次輕描淡寫。主角僅僅是嘆口氣,就開始幹活了。此外,杜邦撕毀協議之後,主角要麼放棄,要麼一樁一樁的解決3535件案件。再一次,常人很可能就此放棄,但主角依舊堅持。我認為這麼特別的時刻不進一步刻畫,實在太可惜了。

地球幾乎所有生物血液都存在化工毒素?這一現實題材電影深刻揭秘


其三,長達7年的漫長科研過程,主角律所依舊需要支付研究費用,這無疑給主角造成巨大壓力。在這期間,主角的工資降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律所合夥人瞧不上他;他對妻子、三個兒子幾乎不聞不問,大家都遷就著他;原本雄心壯志,後來路人都在質問他還要等多久才有結果;甚至科研團隊的結果能否順利,也未可知。他遭受著“自己是不是失敗者”的自我質疑,數年來都經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即便如此,他依舊咬牙堅持——這正是電影后半段的主要內容。

從我的描述來看,主角形象應該是深入人心的,但實際觀影中卻沒有給人這種感覺。《黑水》後半段將過多注意力放在了訴訟案件的成敗與否上,卻忽視了藉此機會刻畫這個咬牙堅持的偉大律師。一定程度上,這讓電影有些冷冰冰,缺少人性的溫暖。不僅如此,如果電影后半段將重點放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那麼高潮就可以根據人物的外部衝突、內心衝突進行設計。如此一來,電影的結局就不會顯得平淡,反而會是一種昇華。

結語

對現實主義題材而言,兼顧現實意義和故事藝術性是最佳水準。不過,《黑水》尚且達不到這樣的級別。就現實意義而言,《黑水》表現很不錯;倘若後半段將人物刻畫完整,那麼電影水準必然會更上層樓。歷史大案並非唯一亮點,但主角律師同樣很關鍵。無論如何,僅就《黑水》揭曉的化工物質事件真相而言,我認為這個電影就已經值得一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