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朱元璋當皇帝后,兩個發小上門討官當,一個被殺一個封官是為什麼?

史學達人


中國歷史上真正草根出身的皇帝,當屬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小的時候放過牛、出過家,甚至還沿著街頭乞討當過乞丐,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所以他25歲以前,一直沉寂於當時社會的最底層。

但是25歲以後,朱重八的命運曲線完全改寫,他帶領著一幫草莽群雄,走上了社會的最高點,成為了萬萬人之上的皇帝。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帝業有成,除了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以外,在他的身邊還環繞著一群才華橫溢之人,滿足了“人和”這一條件。

朱元璋

朱元璋最著名的,除了白手起家之外,大概就要數他大肆殺功臣的傳聞了。傳說中,明朝的那些開國功臣,基本上都被他誅殺殆盡,幾乎無一人倖免。

這些開國功臣中,有兩位是他的發小,也就是說,這兩個人是和朱元璋“穿著同一條褲子”長大的兄弟,他們兩個人都為明朝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但是,這兩個發小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其中一人被殺,另一人得以善終,甚至在死後還受到追封,這是為何呢?

朱元璋

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開國之功的這兩位發小,一個名為周德興,一個名為湯和,他們二人在歷史上也有幾分名氣。他們三人都是同鄉,而且都是在一條街巷裡長大的,少年時期更是結為摯友。

史書中關於少年湯和的描述是:他幼年的時候就喜愛騎射,長得高大帥氣,而且是一個很有謀略之人,是當時這群孩子中的領袖,這樣的描述,必然意味著此人將來是一個不同凡響之人。

湯和

事實確實如此,在其他的小夥伴還沉迷嬉戲遊玩之時,湯和早已經轉身加入起義軍,因為作戰勇猛,還在起義軍中當了一位不大不小的官。這時他又惦記起家鄉的小夥伴,便給寺廟中還在當和尚的朱元璋寫了一封信,讓他一起加入起義軍。

因此,湯和其實還是朱元璋成功路上的第一位領路人。當朱元璋加入起義軍後,湯和不僅沒有藉著自己大哥的身份對小弟飛揚跋扈,反而十分照顧朱元璋。

湯和雕像

正是在這位發小的幫助下,朱元璋逐漸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能,一路扶搖而上,即便這樣,湯和也從來沒有半點嫉妒之心,反而願意接受朱元璋對於起義軍的領導。

他在朱元璋面前永遠表現的恭恭敬敬,對於很多決策大事他也不參與其中,從不借著發小的身份,故意於朱元璋稱兄道弟;他更不慕功名利祿,懂得隨遇而安,這也是他為何能有個善終結局的原因。

湯和墓

另一個發小周德興,他是在朱元璋回鄉徵兵的時候才加入起義軍的。此後他就一直跟隨著朱元璋東征西戰,立下了不少戰功,職位也一路高升,成為了開國功臣中不可缺少的中流砥柱。

即便是明朝開國以後,周德興也一直奮戰在平叛戰亂的第一線,他對於明朝的功績遠不遜色於湯和。只可惜最後卻死於兒子的連坐罪,他的兒子周驥竟然染指後宮宮女,這件事惹得朱元璋大怒,周德興因此被殺。

周德興畫像

但是他的死因遠沒有這麼簡單,《明史》中曾有記載,周德興位高權重之時,建造了不少超出自己身份規格的府邸,刑部當時都有他的罪名狀。

在封建社會,逾制本就是大罪,再加上朱元璋多疑猜忌的性格,即便周德新是他的發小,可終究是觸犯了他的底線。湯和能夠善終,其實就是摸清了朱元璋的脾氣秉性。“伴君如伴虎”,只有清楚這一點的官員才能夠走得更遠。


鳶飛九天2018


朱元璋出身草莽,他微時放牛,有一幫小兄弟,據說他在野地裡睡覺,老是曲倦著身子,人們問他什麼原因,朱元璋做了一首詩:

天為帳幕地為氈,

日月星辰伴我眠。

睡覺不敢伸開腿,

恐把山河一腳穿。

從詩裡看出,朱元璋小時候的氣魄何等之大。他的民間的狐朋狗友們,私交非常好,他們給地主放牛放羊,一夥毛頭小子一塊偷菜,偷著燒吃牛犢,還有一群和尚和乞丐朋友。本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朱元璋發跡後,一躍而起當了皇帝,但他的家裡沒有幾個人,親戚也不多,他的爹媽因為得怪病都離世了,他只有義子,幾個子女了。

不要小看了朱元璋,他年輕時不過一個草寇而已,但他算得上一位明君。大明王朝在建立國家之初,就很強盛,到了朱棣時期達到鼎盛,可以說朱元璋的明朝沒有衰退,是很強大的。

自從做了皇上,天下太平,有兩個幼年的發小聽說當今天子是小時候的哥們,忙不迭的結伴上京,希望往昔的哥們一定能賞給他們一官半職。雖然,儘管百姓們看不起這兩個低賤的農民,總還是見到了皇帝兄弟。

朱元璋在眾人面前,想展示展示自己的高風亮節,順便敘敘舊,令兩個朋友請進來。拜會開始,朱元璋便問兩人何許人也?兩人中有一個自作聰明,將自己曾經和朱元璋一起幹過的雞鳴狗盜之事都抖落出來,說咱們一塊田野裡撒尿,一起追逐打鬧,更把一起偷牛燒吃的情況一一說了出來,說皇上你記得吧,那天吃牛犢,嫌腥氣,從山上拔來野菜,瓷罐煮熟了,恰好山上跑過來幾隻石羊,採下來的石塊砸碎了煮菜的瓷罐,皇上你搶著吃野菜,喉嚨被柴草卡住了,差點憋死,是我接你一把生菜,你狼吞虎嚥,嚥下柴草。朱元璋一聽這些丟臉事情,氣不打一出來,令把這個胡日鬼拉出去斬了。

第二個人見前面的哥們被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當年皇上帥兵攻打罐州城,飛來羊將軍,石將軍打開罐州門,皇上親手捉拿菜將軍,柴將軍把住三關口,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眉開眼笑,重賞其人,給他一個官職。

朱元璋一代帝王,也是好面子的,怪前面的哥們太直爽,坼穿皇帝的醜事,肯定不好。同樣一件事,說法大相徑庭,結果甚相懸殊,此乃話有三說,巧者為妙。


山谷大師


這個故事我最早是在《演講與口才》上看到的,以黑色幽默向人們說明了口才的重要性。

估計原文是出自某一本野史吧。

這個故事,大意講的是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和他小時候一起放牛的小夥伴們知道了,都想討個官噹噹。

老鄉甲身穿一身新衣服,來到金鑾殿,面見朱元璋。三跪九叩之後,他匍匐在地上說:“微臣當年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擒住豆將軍,不料紅孩兒當關,幸虧了菜先鋒前來救駕。”

朱元璋聽了龍顏大悅,回憶起來往事,賞了老鄉甲一個官當。

老鄉乙聽說了這件事,暗想我和朱元璋和甲都是當年一起光屁股放牛的,甲能當官我就不能嗎?

他找到朱元璋,一見面就大大咧咧說:“老朱啊,我今天來找你要官來了。要說咱哥倆的交情,那可是不一般啊。你還記得不?咱們小時候光屁股放牛,偷了地主老劉家的豆子,跑到蘆花蕩裡,放在瓦罐裡煮。但因為太餓了,豆子還沒煮熟,大夥就便開始搶著吃了起來,卻一不小心把罐子打碎了。你撿起地上的豆子就往嘴裡塞,卻被紅草根噎住了。還是我用菜葉子讓你吞了下去,才救了你一命。你今天封我個什麼官噹噹啊?”

這時候朱元璋已經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老鄉乙居然說當年偷豆子的事,讓老朱臉上掛不住了。


小夥伴還把話說完,朱元璋便大聲讓衛士便把他拖出去砍了。

你讓別人下不來臺,你也上不了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口才和情商的重要性。

所謂口才,就是會不會說話,所謂會不會說話,就是一個人情商高低的表現之一。

情商在關鍵時刻仍然非常有用。

情商低的人會告訴別人他們心直口快,他們有什麼說什麼,見什麼噴什麼,甚至說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呵呵。

這種朋友沒事用唇槍舌劍刺你兩刀,呵呵,還說自己為你好,這就是情商低的表現,這種人最終會沒有朋友的。

你可以不說話,但別說傷人的話。

所謂: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樣的人和普通朋友說話不講究方式,輕則讓朋友生氣,和ta當場吵架,嚴重的會失去一個朋友,甚至以後遭到報復。

但是,如果你面對那些可以改變你的生活的機會或人,就不能有什麼說什麼的話,而是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抓住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果一個人因為不會說話而導致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喪失,那麼令人終身遺憾的事。

所以,一個人要混社會,真的應該好好讀幾本關於口才的書,就算不能遇到改變你命運的機會,雖然現在是法制社會了,不會讓你丟了小命,但起碼不會讓你犯低級錯誤。

各位看官,你們說是不是呢?


燕趙節度使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朱元璋當皇帝后,他的兩個發小前來討官,為何一個被砍頭,一個卻升官了呢?”

俗話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朱元璋從一個給地主家放牛的娃娃,最終做上了大明朝的皇帝之後,就有不少自稱是他兒時夥伴的人來找他敘舊情,希望能夠謀個一官半職什麼的。


這不,前後兩個自稱是朱元璋兒時的發小到皇宮找他來了,他們的目的自然很明顯,不說大家也知道,這就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然而,這兩個人的結局卻完全不同,其中一個人不幸被砍了頭;而另一個人卻被封官嘉爵,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第一個發小啊,按說應該算朱元璋小時候的救命恩人,但是,估計是他情商太低,又不會說話吧!見到朱元璋後就一直喊朱元璋的小名“朱重八”,朱元璋看在是發小的份上就忍了。接著他又說“想不到你一個放牛娃居然也能當上皇帝,現在你發達了,可不要忘了我們當年的這些朋友啊!”雖然朱元璋聽到這些有點生氣,但還是又忍了,畢竟這是一起長的發小。


但是,這人卻沒有看出朱元璋生氣了,更不知道收斂,居然口無遮攔的說起朱元璋小時候的糗事起來。說起當年朱元璋和他一起偷地主家土豆吃的事,而且還說朱元璋差點被土豆噎死啦,幸虧是他遞給他水喝。他覺得說起這事,自己還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自然可以得到一官半職,但不曾想,朱元璋聽到這裡直接命人將其拖出去斬了。

而朱元璋的另外一個發小的結果卻截然相反。況且這個人小時候還經常欺負朱元璋,朱元璋本來想見到他後一定要好好的將他修理一番。但沒想到,這發一見到朱元璋就一直說朱元璋的好,說他從小就看他不是凡人,必成大器,誇起來是滔滔不絕啊,朱元璋不僅聽起來舒服心裡也高興啊。

關鍵是此人也說起當年吃土豆的事,他說:“想當年,微臣隨萬歲一起掃蕩蘆州府,攻入罐州城,拿下了豆將軍,結果紅孩兒當關,幸虧有湯將軍救駕”。朱元璋聽到這裡直接就了封他個御林軍總管的職務。這話說的,就算是揭朱元璋的糗事,如此講出來都讓人覺得就算是搶土豆吃,聽起來都像是打了一次勝仗,朱元璋怎麼可能不封他官呢?這就是說話的藝術。

古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和皇帝說話自然是要萬般謹慎小心的,要不然,極有可能會小命不保,朱元璋的這兩個發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如果不懂得察言觀色,又不懂得謹言慎微,我想,他一定沒有辦法獲得他人喜歡,他的人際關係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我們應該謹記,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做到三思而後行,一定不要做一個口無遮攔的人。


大史官


這個故事被人們提出來說,已經不止一次了。大概是朱元璋當皇帝以後,有兩個和他小時候一起玩的人來找他,在朝堂上,一個提起他們小時候一起偷東西吃的事,引得朱元璋不高興,被朱元璋叫人殺了。另一個卻提起小時候遊戲,朱元璋扮大將軍扮皇帝的事,引起朱元璋高興,不但沒殺,還賞了個官。

這樣的事情歷史上可能真的發生過。因為歷史上,朱元璋小時候真的帶領小夥伴偷過人家的豆子燒吃,還偷吃過地主的牛。而且在遊戲時,他也的確扮演過大將軍,扮演過皇帝。

但是,象這個故事描述的那樣的情況大概不會發生。因為,即使朱元璋再粗魯,再自私,再好面子,他也不至於當著文武群臣的面,立即就殺掉那個說他舊時不光彩做事的發小。

朱元璋有在朝堂上杖責大臣的事,也有在朝堂上判殺大臣的事。因為那是大臣,食他之祿,犯了他的法。他可以責殺。那無損於他的皇帝形象。

但如果一個平民發小在朝堂上說一點小時候的不光彩事,朱元璋就當堂把他殺了,那對他這個平民皇帝的形象的損害,就實在是太大了。歷史上一切皇帝無不標榜自己愛民,關心百姓,以籠絡人心。朱元璋十分精明,他怎麼會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殺自己的平民發小呢?

這個故事明顯地是後人糟踏朱元璋的。不過編排這樣的故事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因為朱元璋在歷史上確實有過殺和自已一同起事的戰友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故事還真有點意思呢!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朱元璋當了皇帝,兩個發小上門討官,一個被殺一個封官,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個沒看清他與朱元璋之間的距離,一個不但看清了而且把握得當。



朱元璋是皇帝,兩個發小是平民,他們之間的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有著巨大的差距,這是現實。

小時候他們和朱元璋一樣,都在一個河溝洗過澡,關係很近,不過那都是過去的事兒了,發小明白,朱元璋也明白,這就可以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人應該立足現實,現實中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平民,平民來找皇帝要官,要是平等還要什麼官?



一個發小見了朱元璋,大庭廣眾之下,把他和朱元璋小時候一起幹得糗事,來了個竹桶倒豆子,一股腦全倒出來。看似把他和朱元璋的關係拉得很近,實際上是沒承認他和朱元璋之間的距離。




一個發小見了朱元璋,說小時候在一起就看出朱元璋和別人不同,將來一定有大出息,現在真的就應驗了。他能看出來?連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他能混一個皇帝當。朱元璋當然知道這是在奉承他,說的不是真心話,但他道出了他們之間的距離,所以朱元璋愛聽。



在職場上與領導保持距離很重要,清朝的年羹堯和隆科多受寵,不知道與雍正保持距離最後被殺,胤祥受寵知道與雍正保持距離最後得以善終。

現代職場也一樣,如果領導和你關係很近,千萬記住“保持距離”,不然也不會有好結果。

我是豫有得,歡迎加關注互動討論!


有得觀史


1368年正月初四,40歲的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定年號為洪武,定國號為大明。全國上下呈現出一片歡樂的海洋,朱元璋的老家沸騰了。

朱元璋是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他在家裡排名老四,在家族中排名老八,所以他爹孃給他起名叫重八,字國瑞,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改名朱元璋(意思是誅滅元朝)。老朱家世代農民,他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從一出生都沒吃飽過。朱元璋曾給地主劉德家放過牛,在皇覺寺當過和尚,還曾拿個破碗四處雲遊討飯吃。這下草根逆襲成明朝老大,他的老鄉們感到又驚又喜。

有句話說得好:“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更何況老朱當了皇帝。據說,朱元璋以前的小夥伴張三、李四、王五,他們幾個高興的兩天兩夜都未閤眼,最後決定去應天找朱元璋要官做。

這些人為了改變人生,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朝著美好的願望奔去。四天後他們終於到了應天。

一. 死

那個叫李四的是個急性子,心想:“我得先下手為強,讓老四封我個大官噹噹”。於是他顧不得休息,更顧不得自己的形象,偷偷溜出去,一路打聽直奔朱元璋大殿。經過傳喚,李四見到了朱元璋,當時他激動地正要跳到朱元璋的寶座前來個熊抱,被眼疾手快的侍衛攔住。兩邊的大臣紛紛捂鼻側目。原來李四走的急,不小心踩到了狗屎,他也不顧自己的形象,只見他:褲腿高挽,高低不一,兩腿的泥巴異常醒目,上衣不整,灰頭土臉,頭髮凌亂。

還有一張叭叭個不停的大嘴:“老四,我做夢也沒想到你能當皇帝!想當年咱偷地主劉德家的牛,那可是吃的最飽的一頓飯,你還把牛尾巴塞到石頭縫裡,騙過了劉德,哈哈哈……。


還有一次,我們偷了豆子躲在蘆葦裡,在竹罐裡煮,還沒煮熟,咱哥幾個就猴急地搶著吃,罐子被打破了,豆子滾落在草叢裡,湯也灑在地裡,你餓急了,撿起豆子就往嘴裡捂,不小心一片草葉子卡在喉嚨,痛的鼻淚橫流,我趕緊拿出一個小地瓜讓你吃下去,這才沒事……

老朱實在受不了了,一拍桌子:“哪裡來的瘋子,在這裡胡言亂語!拉出去砍了。”李四的那張大嘴算是永遠地閉上了。


二. 打

張三一看老鄉隊少了李四,估計李四已經討官去了。他連忙洗洗臉,整整衣冠,闊步走向了出去。張三來到大殿見到朱元璋,他眼裡滿含激動的淚水,嘴唇顫抖,一聲:“八哥!”叫的朱元璋皺了皺眉頭。旁邊的大臣湯和、劉伯溫等無不替他捏了一把汗,老鄉湯和輕輕咳了一聲。哪知張三呆頭呆腦,像沒聽見一般,繼續:“八哥,你現在出人頭地了,以前咱倆可沒少挨劉德罵,有一次劉德用放牛鞭打你,我替你捱了幾鞭;咱倆一塊去別村要飯,我替你拿碗;還有一次咱哥幾個餓得受不了了,去捉野鴨子,幸虧我跑的快,捉住了那隻鴨子,咱們才美美地吃了一頓燒烤,你吃的滿嘴流油……朱元璋的臉已經綠了,大喝一聲:滿口胡言,拉出去打20大板,哪來的回哪去。


三. 封

王五美美滴睡了一小覺,哼著歌兒慢悠悠地走向皇宮大院,他見到寶座上的朱元璋,氣場宏大,已不是從前的發小了,他連忙跪地,高呼“萬歲”。

朱元璋問:“下跪何人?”

答:“草民王五”

然後開始敘舊。

王五說:

“草民不才,幸得皇上高抬,才使我有幸隨駕親征,我們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土遁,拿住了豆將軍,不料葉將軍當關,幸虧瓜居士相助,萬事大吉。


朱元璋一聽他把兒時的事說得既文雅、又含蓄,還有趣。朱元璋非常欣賞他,認為這是個人才,立刻封王五做了御林軍總管。

上面的三位,同樣是老鄉,大家一樣的起點,只因形象和說話方式的不同,而落得人生結局的不同。就如今天的職場,同樣的一些話說好了能讓人笑,說不好能讓人跳!雖是故事留給我們的卻是深深的思考。


小姐姐講史


俗話說禍從口出,朱元璋這兩個發小,一個被殺是因為嘴笨,赤裸裸地說出了令朱元璋最自卑的的事件。


另一個被封官則是因為“嘴角抹了蜜汁”,把朱元璋的馬屁拍得叮噹響。

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之後,最忌諱的就是別人提起他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些“偷雞摸狗”,當乞丐化緣的過往,讓朱元璋感到自卑。

所以他最恨的就是別人提起他不堪回首的過往。但兩位發小都說了他的這些醜事,一個被封官,另一個被殺死,這是為何呢?

少年時期的朱元璋曾在濠州度過他的童年。當時元末,元朝不斷增加百姓的賦稅。加上荒年不斷,許多百姓餓死街頭。

為了生活,朱元璋經常和發小給地主家放牛。不過當時孩子很皮,說是放牛實際上是散養。

平時把牛撒開,讓他自己吃草,接著就跑去,下河捉蝦了。不過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有了少年老成的氣勢。


沒事的時候,就騎在牛背上,想象著自己是大將軍,然後指揮其他幾個發做事情。每次肚子餓的時候,由於沒有飯吃,他們就時常去田裡偷瓜。

盛夏是最炎熱的季節,也是豆子生長得最好的時期,這下子他們放牛就不會捱餓了。每每感覺肚子,他們就偷偷跑過去拔幾根。為了不讓人發現,他們還機智地每處拔一點。

這個時期的朱元璋,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也還過得去。可惜造化弄人,自己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連買個棺材的錢都沒有。最後還是好心的鄰居幫忙買了塊地讓他們父母下了土。

朱元璋自此開始了他的乞討生涯,之後投奔到郭子興的起義軍中,才有了他此生的成就。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百姓的生活依舊沒有什麼起色,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

朱元璋的兩個發小不堪生活的重負,又得知朱元璋當上了皇帝,於是商議著去京城尋找朱元璋,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他們兩不遠萬里,爬山涉水地從安徽濠州跑到明朝都城應天府(今南京,後朱棣遷至北京)。


想見朱元璋並非易事,但是自從聽到他們兩個是自己的發小之後,朱元璋便接見了他們。兩人喜笑顏開,但卻不知禍從此起。

朱元璋雖知他們是自己的發小,但是為了保持皇帝的尊嚴,也得按程序來。朱元璋問道:“你們從何而來,是什麼人,尋朕有什麼事?”

一個發小搶答道:“回皇上,我們從濠州而來,是你的發小。當年我們還一起放過牛,一起偷過人家的豆子……這些你還記得吧?”

這個發小都不知道掩飾一下,滔滔不絕地將他們童年乾的所有壞事一一抖露了出來,朱元璋一聽到“偷”這個字,臉瞬間變黑了。呵斥他趕緊閉嘴,並且叫人拉出去砍了。

另一個發小見此情此景內心非常害怕,但似乎也明白了一點。他答道:“回稟皇上,我們從濠州一路趕過來,為的就是再見您當年風采。

您是否還記得,當年您叱吒風雲地騎在馬背上(其實是牛背上),活捉了豆將軍的情況?您的威武,我仍然記憶猶新……”朱元璋聽聞,心中很高興。其實還是一件偷豆的事情,但是這位發小卻機智地將此等令人羞恥的事情說成了叱吒風雲的事件,給令朱元璋羞恥的事情鑲上了金邊,使得他非常高興。

朱元璋一高興,自然會給他封賞,但是一定不是大官,特別是不會讓他留在京城地帶。否則啥時候嘴漏,再給我抖摟出去,豈不是被別人笑掉大牙。

於是他給自己的發小封了個縣令,並且遠離京城,為的就是以防之後再從他口中說出什麼自己見不得人的事情。

朱元璋之所以會殺掉那個發小,一是因為他揭開了自己的傷疤,讓自己難以啟齒的事情再次暴露。

一個皇帝努力地給自己的背景添加各種光輝,但是這個發小硬是將他的黑暗歷史赤裸裸地抖露出來,讓朱元璋覺得自己顏面無存,所以便殺了他。


其二,是殺雞儆猴。朱元璋殺了他也是為了告示之後的人,最好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關於朱元璋令人羞恥的事情爛在肚子裡,不然下場就是和他這個發小一模一樣。

朱元璋是封建皇帝中最有爭議的皇帝之一,對於他的褒貶眾說紛紜,而朱元璋一心要掩蓋的醜事也不斷被民間抖露出來。但關於朱元璋的許多醜事,都是民間傳說,不知是否屬實。


史之策


1368年1月23日,乞丐皇帝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登基稱帝,建立大明王朝。

不久,就有一些所謂的“難兄難弟”前來“求官求財”,令朱元璋不勝其煩。

十多年前,自己四處乞討求生之時,怎麼不見這些“難兄難弟”;自己用性命爭霸天下之時,這些 “難兄難弟”為何不來追隨;自己差一點命喪陳友諒炮石之下時,怎麼不見他們的蹤影……

雖說:“同甘共苦你不在,榮華富貴你不配。”可一旦處理不妥,顯得自己不念舊情,又有損名聲。

這不,正當朱元璋心中糾結之時,黃門來報:“有兩名自稱是皇上發小的百姓前來叩見。”

朱元璋眉頭微皺,無奈道:“宣!”

一會兒,兩名身穿布衣的中年漢子在黃門的帶領下走進了大殿。當先一人,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四處張望;而後面一人則小心翼翼,亦步亦趨。

第一眼,朱元璋便對當先之人心生厭惡。因此,他端坐大寶,冷眼以對。

其實,當初年少之時,朱元璋確實有過兩名發小,一同給地主劉德家中發牛。不過,數十年過去了,曾經的模樣已然很難辨認。

這時,當先之人走到朱元璋的殿階之前,對著朱元璋瞅了瞅,突然大笑起來:“朱重八,果然是你小子,真沒想到你會有今天,可真威風。你現在發達了,是不是應該關照關照一下曾經的窮髮小。”

朱元璋一看這人,不就是個二百五嗎,如何安排好呢?朱元璋頓時感到一陣頭痛。

然而,這人以為朱元璋沒有想起他來,隨又呱呱地講起了當初一同放牛,一同偷蠶豆,一同用瓦罐煮食,還未煮熟朱元璋就開始搶吃,還將瓦罐打破。由於吃得太急,被草葉卡住了嗓子,自己又是如何幫忙的……

這人說得可謂“唾沫四濺”,卻不曾注意他的話氣得朱元璋怒喊一聲:“來人,將這個刁民拖出去,斬了。”

接著,朱元璋餘怒未消地盯著另一人道:“你有何話要講!”

但是,後面這人卻不慌不忙道:“想當年,小人跟著皇上征戰四方,皇上總是衝鋒在前,一把刀不知斬殺了多少‘草頭王’,而且打破了‘罐州城’,逮住了‘豆將軍’,嚇跑了‘湯元帥’。後來,又遇到了‘草霸王’攔在咽喉要道……”

另一人話還未講完,朱元璋就高興地道:“好!是個做將軍的料。”

隨後,朱元璋便封其為軍中副將。

表面看,因為前面一人不會說話被朱元璋所殺,後面一人很會說話,被朱元璋封了將軍。但是,這一殺一封之舉,那些所謂的“難兄難弟”已然看到了“求官求財”的風險。因此,之後再也沒有 “難兄難弟”出現,朱元璋的不勝其煩也隨之化解。


祥子談歷史


朱元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用了15年的時間,爬成了一個皇帝,開創了一個國祚276年的明朝。

但是,他所走的每一步從來都不容易,可謂是步步危機。

他所走的最險的一步毋庸置疑是在鄱陽湖上和陳友諒一戰,如果不是劉伯溫及時讓他轉移別的船上,他已經被陳友諒的飛炮給炸死了。

他人生中的一個最不可或缺的轉折點是在24歲那一年去濠州投軍,這一投軍,可謂是徹底扭轉了他的人生。

朱元璋的投軍,讓他從和尚到小卒,從小卒到將軍,從將軍到統帥,最後從統帥變成了主宰億萬生靈、掌控萬里河山的皇帝。

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只要發達了,即便你住在深山老林裡,也少不了想要和你攀親道故的人翻山越嶺來找你,更何況,朱元璋遠不止發達這麼簡單,所以曾經的所謂“親故”自然也就冒了出來。

朱元璋當上了皇帝的事傳回了濠州,這事瞞不住,也不會有人想要瞞住,畢竟皇帝的爹孃還葬在濠州,一時之間,濠州人人震動。

他們想起了曾經那個連自己死去的爹孃也沒辦法安葬的朱家老八,想起了那個爹孃死後沒了活路被逼得去當了和尚的朱家老八,只是他們沒有想到,一晃過去了幾十年,那個曾經的乞丐和尚竟然當上了皇帝。

對此,有的人崇拜他,有的人羨慕他,也有的人嫉妒他,還有的人心中在恐懼。

不過,當年和朱元璋一起放過牛,一起光著屁股在陽光下追逐打鬧,一起偷吃過別人家的東西的兒時玩伴們,卻仍然在鄉下過著苦哈哈的生活,受主家欺負,被地主剝削。

命運,便是如此,各人有各人的命運,想要打破命運對自己的束縛便得走出去——想朱元璋一樣走出去。

只可惜,沒有幾個人敢走出這一步,多數人只會認可和服從命運對自己的安排。

當然,也會有人想到藉助已經走出去並且已經取得了成功的人,去走一走捷徑。

朱元璋兒時的兩個玩伴在聽說他當了皇帝之後,便想走一走這條捷徑,只要他金口一開,他們還不直上青雲?

只是他們想去見已經當了皇帝的朱元璋,想讓朱元璋給他們個官噹噹,朱元璋憑什麼相信他們是自己兒時的玩伴,是自己的故友?

這兩個人商量了一番,為了讓朱元璋相信他們的話,最終決定說一件他們兒時和朱元璋一起幹過的事——他們曾經一起偷過別人家的豌豆,然後燒著吃。

他們商量好了之後,便一路直奔南京,直奔皇宮:我們是皇帝兒時的好友,想來見見皇帝。

朱元璋是一個重情之人,也在努力打造自己在民間的光輝形象,所以,他一聽說自己兒時的好友來了,便召見了這兩個人。

朱元璋見了他們之後,很快便認出了他們,可是為了皇帝的威勢,他也只能端著架子問他們:你們是什麼人,見朕有什麼事?

他的話一說完,兩個人中的一個便忍不住跳了出來,也顧不上眼前的朱元璋已經成了皇帝,直愣愣地哈哈笑道:你忘了嗎?我們以前一起放過牛呢!

朱元璋聽了這話,臉色一黑,你誰呀你,朕不認識你!

這個人卻吳認為朱元璋是真的忘了自己,也沒看到朱元璋的臉色已經變了,為了讓朱元璋想起自己,便將他和朱元璋曾經一起幹過的事,一樁樁一件件地抖了出來:我們去放牛的時候,肚子餓了,還投了別人家的豌豆,然後燒著吃......

朱元璋沒等他說完,便已經黑著臉讓人將他拖下去砍了腦袋。

第二個人一看這情形,也顧不上他和第一個人曾經商量好的事了,雙腳一軟,跪了下去,高呼皇帝萬歲。

朱元璋又問,你又是誰?

這人一聽,心想可不能走第一個人的老路,不然腦袋難保,所以在腦海中斟酌、醞釀了一番,便對朱元璋說:我也是您兒時的好友呀,當年您領著一群小將軍騎著角馬,上崗坡,掃蕩青草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完後忍不住樂了,這個人說的仍然是他們兒時一起偷豌豆燒著吃的事,可是,竟然能夠說的如此清新脫俗,不得不說也是一個“人才”。

這人見自己已經消除了朱元璋的怒氣,又展開了第二輪攻勢,說了一堆恭維朱元璋的話。

他的馬屁一拍,朱元璋越聽越開心,最後手一揮,賞了他一個官。

朱元璋的這兩個發小,也可謂是同人不同命了,第一個人錯便錯在當眾揭人短,不會說話。

蔣志清在上海交易所炒股時,輸了個精光,被人追債追的走投無路的時候,寫了一封門生貼投到了黃金榮門下,拜了黃金榮為自己的“老頭子”,不可謂不落魄。

可是,後來蔣志清發達了,當上了總裁,這件往事便成了“黑歷史”,所以黃金榮便知趣識相地將門生貼退還給了蔣志清,也從不提蔣曾拜自己為“老頭子”的事。

黃金榮所做的事,是一個聰明人應該做的事,因為他看清了形勢。

可是,朱元璋的第一個發小顯然沒有這種智慧,也沒有這個能力,政治也從不是過家家,政治的水很深,一不小心便會溺水身亡。

第二個發小則顯得八面玲瓏,頭腦靈活,心思縝密,會說話,這樣的人不管有沒有真本事,他在職場上往往能夠如魚得水。

不過,朱元璋聽了第二個發小的馬屁,雖然高興之下賞了發小一個官,可是他卻始終保持著清醒,他不知道發小的能力如何,所以,也只是賞了一個芝麻綠豆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