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能否航天載人去月球?

凌雲棠


50年前的美國就已經實現載人登月,現代技術當然可以做到,但是航天事業非常消耗資金,航天設備的更新換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最主要的是現代人類沒有登月的迫切需求。

美蘇爭霸的時候,蘇聯首先進行了載人航天和月球的無人探測,於是對於美國來說,要想用航天與前蘇聯競爭,就需要自己獨創性的航天活動,於是美國選擇了載人登月,對於那時候的美國來說,有登月的迫切需求,只有率先登上月球才能顯示美國強大的技術優勢。在龐大的技術、資金的支撐下,數十萬人投入阿波羅登月計劃,用了7年時間建造了至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超越的重型運載火箭——土星五號,最終在1969年首次實現載人登月。而當年的前蘇聯雖然後來進行了空間站的試驗驗證,可從技術的角度講,前蘇聯和美國還是差不少的,雖然造出了推力巨大的發動機,卻沒有成功造出安全穩定的重型火箭。隨著美蘇爭霸的逐漸結束,美國載人登月的需求降低,不在需要靠這些表面功夫表明自己的技術優勢,對於月球的探測主要靠在軌和無人探測器登陸,因為即便送人去了也做不了太多的事情,反之攜帶充足儀器的無人登陸器能夠獲得更多月球演化的信息。至今美國也有數顆月球在軌探測器。

50年前人類技術可以實現載人登月,現代技術當然也可以。對於美國來說,雖然土星五號退役了,但是技術底子還在,只需要按部就班的進行航天設備的更新換代,現在美國已經成功製造出載人飛船——獵戶座飛船,新型的運載火箭也在關鍵設備的研發和試驗中,欠缺的主要是登月的需求,而且登月在現代依然是一項投入巨大的航天活動,載人登月需求的經費和人力物力較大,必然會影響美國其它航天領域的探測,美國至今仍是對太陽系探測範圍最廣的國家,沒有之一,如果偏重於登月,對美國來說得不償失,可能喪失某些領域的前沿研究的領先地位;我國和俄羅斯目前也沒有登月的迫切需求,並且重型火箭和美國相比還要差一些。世界其他國家的航天就更不必說了,至今有獨立載人航天的國家也只有中美俄。而現代美國提出了重返月球的計劃,我國也有月球探索和未來載人登陸的可能,俄羅斯也已經公佈了自己的載人登月計劃。

話又說回來了,投入充足的資金,充足的人力物力,航天技術的更新換代會更加迅速,載人登月要更加簡單一些,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再次登月,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此次登月不能進行比阿波羅登月期間更宏大的航天項目,那登月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來看世界呀


不考慮成本,純從技術水平來說,載人登月沒什麼難度,畢竟50年前美國宇航員5次成功登上月球。但要考慮美國登月時的背景,是處於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爭霸競賽,那時的登月是不計成本,只為完成太空爭霸目的。

為什麼最近幾十年沒有國家再登月呢?第一、蘇聯解體了,美蘇爭霸結束了,美國已經成了全球獨一無二的霸主,無需再通過太空競賽展示肌肉了;第二、按照當前的技術來看,與50年前美國的登月技術沒有根本性的突破,上月球后能做的也就是環境探索、取樣、試驗,月球上的資源開發成本太高,得不償失;第三、月球日夜溫差大,沒有氧氣,人上去之後所做的工作有限,而且培養一個登月航天員花費巨大,載人登月設備成本高昂,萬一出事故,損失慘重,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完全可以代替人類去月球完成探索、取樣等工作。同樣去月球探索,挖石頭(取樣),載人登月需要起飛質量約3000噸,箭體直徑10米的超重型火箭,而派駐機器人上去(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只需要起飛質量450噸,箭體直徑3.35米的中型火箭;就算是採樣返回(嫦娥五號),火箭的起飛質量也不會超過一千噸,所使用的火箭,其芯級直徑也不會超過5米。

我國也在積極發展航天技術,雖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離美國還是有很大的距離,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一代代人的努力。

標。


海哥是個實在人


上去當然是可以的,問題是回來那就太難了!

在地球上發射飛船去太空。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對於發射場地也是有很高的要求的。需要有發射架,冷卻池等一些列配套設施。

最重要的是有足夠的動力系統。在地球可以建造大型運載火箭,但是火箭目前沒有辦法回收,燃料也是有限的,而且目前垂直起落飛機也不成熟,所以,飛船可以環繞月球飛行,也可以從近月軌道降落到月球,但是想要從月球起飛那就太難了。

首先,從飛船從近月軌道降落到月球就有可能損壞。而且降落地點也可能不是那麼好,月球根本沒有可用於起飛的跑道,就算飛船燃料充足,也沒辦法在沒有修理過的月球表面助跑起飛。

為什麼人們質疑美國人登錄月球了,原因就在這裡,目前的科技水平都難以從月球返回,幾十年前美國人是怎麼做到的?如果美國有垂直起落技術,為何戰機還是助跑式的?據探測,月球上礦源豐富,美國為何至今還沒有第二次去實地考察?這一些列的問題讓人不得不質疑美國登月是拍攝的。我個人也對這個事情表示懷疑態度。


大大小問號


我是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很高興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人類探月的歷史。

人類探月史

(一)在1968年之前,前蘇聯在探月方面開了人類的先河,走在了“美蘇太空爭霸”的前列。早在20世紀50年底末和60年代初,前蘇聯就已經發射了10個月球探測器,成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實現了人造物體在月球上的首次硬著陸和軟著陸。

(二)1968年,美國成功發射了“阿波羅”11號飛船,並於1969年實現了第一次載人登月,阿姆斯特朗成為人類登月第一人。然後,美國相繼又發射了阿波羅12、14、15、16號飛船都實現了載人登月(13號飛船出現了失敗),並在月球上進行了諸多科學實驗,包括採集月球岩石標本、地震實驗、重力實驗等,這些登月及實驗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超越。

(三)1970年,前蘇聯發射了月球16號和17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上放置了月球車1號,這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釋放的探測車。

(四)1972年,美國發射了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這次承載了3名宇航員並且登月成功,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後一次載人登月行動,美國的阿波羅太空計劃也突然宣告結束。

(五)1976年,前蘇聯又發射了第24號太空無人機,實現了在月球上成功登陸,並採回了月球土壤樣本。前蘇聯探月計劃至此也追隨美國的腳步停止了。在隨後的18年,人類探月活動陷入了沉寂期。

(六)1994年,美國又發射了“克萊門汀”號無人駕駛飛船,對月球表面地形地貌進行了拍攝和重現。

下面進入中國時間!

(七)2007年10月,我國成功發射了“嫦娥1號”探月衛星,標誌著我國進入到了世界具有深空探測技術的國家行列。

(八)2010年10月,我國又成功發射了“嫦娥2號”探月衛星,首次採用時間延時積分成像技術,獲得了分辨率達7米的全月立體影像,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九)2013年12月,我國再次成功發射“嫦娥3號”探月衛星,同時攜帶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玉兔號”實現軟著陸。

(十)2018年12月,我國繼續加大探月步伐,成功發射“嫦娥4號”探月衛星,首次實現了人造物體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高效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之間的中繼通信。

(十一)2019年7月,印度發射“月船2號”探測器,這是該國第二次實施探月計劃,也是第一次準備實施月球著陸的探測行動。不過可惜的是,9月7日,“月船2號”探測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里時失去了信號,探月計劃失敗。

探月的技術難點都有哪些?

先不談載人登月,即使一般的發射月球探測器進行繞月球監測或者實施軟著陸,就有很多複雜、艱鉅的難點需要克服。

第一是軌道精準性問題。在發射探測器時,受到地球、月球、衛星三者的相互引力影響,探測器所在的運載火箭需要經過三次調相加速階段,並需要進行多次的軌道及姿態調整,來修正引力場微小的變化和不可控因素帶來的偏差。

第二是衛星姿態精準性問題。探測器在飛行期間,其探測器有關裝置要始終對準月球表面,進行實時監測;供能有關裝置要始終對準太陽方向,為探測器運行提供能量;信號發射有關裝置要始終對準地球方向,以及時向地在傳輸有價值信息。一次成功的發射實施監測,必須這三個功能全部實現才能算是完善,對探測器的整體構造、質量分佈、控制系統等都提出了嚴格的挑戰。

第三是探測器的適應性問題。雖然地球和月球的距離不算太遙遠,但當前科學技術水平下從地球到月球發射探測器的時間必須有7-9天的時間,在飛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太陽輻射高能粒子、宇宙塵埃、正背太陽兩側溫差等的影響,促使探測器必須要有高超的適應本領,也就是防輻射、防侵蝕、高溫控的能力。

第四是軟著陸的技術難點問題。如果探測器想實現軟著陸,要攻克的難題會更多。比如制動時機的選擇、探測器著陸部分和返回軌道部分分離時機的選擇、著陸地點的確定、月面採樣技術的突破、以及採集樣品後的突破月面起飛返回技術等等。我國在這方面進行了諸多相關實驗,經充分論證技術可行性和成熟度後,完成了兩次軟著陸,而且這兩次軟著陸是在嫦娥1號和2號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技術又有了新的繼承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簡單實現的。印度這次登月失敗,根據印度官方的消息,有可能是著陸地點選取不合適導致的,我認為原因不會這麼簡單,這次失敗應該是以上幾個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問題綜合造成的大問題,說白了就是印度在登月這件事上太急功近利了,反而欲速則不達。

載人登月需進一步提高的技術瓶頸是什麼?

要想再次實現載人登月,從我國的科技實力來看,載人航天的生命支持系統、太空出艙、測控通信、登月器製造、突破月面升空等關鍵技術我國均已掌握,需要在發射探測器並實現軟著陸的基礎上,重點需要在火箭發動機上下功夫。

實施載人登月,必須對現有發射一般探測器的火箭飛船的空間進行升級,以容納推進艙、返回艙和登陸艙,重量大幅增加,所需的燃料也會提高許多,實現載人登月其推力必要達到3000噸以上。目前,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為“長征九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已經突破了500噸,為我國未來實現載人登月、深空探測打下了堅實基礎。根據計劃,我國將會再用1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推力3000噸級的重型運載火箭研製,預計2028年前後就要實現首次飛行。那時我國會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由於9月7日,印度發射的登月器失聯墜毀,又引起了新的一輪探索宇宙熱潮,當然有積極方面的,比如怎樣利用木星資源,還有非常理性的探索,比如對清醒的認識到目前科技有限,更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同時也有消極的聲音,那就是懷疑人類造假。



懷疑人類造假,最典型的就是質疑美國登月。要知道,不僅是目前,即使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航天技術都屬於高端保密技術,恐怕沒有哪一個國家願意分享出來的。

所以當年美國登月,無論你質疑與否,都不影響美國的保密工作。所以與其打翻醋罈子,還不如發憤圖強,致力於科技攻堅。


至於這個問題的答案,詩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說當年美蘇爭霸,美國匆匆上馬登月計劃,並付諸實施,那時國際上最尖端的火箭技術,是完全有能力把登陸器送到月球的。

即使今天,擁有把航天器送入太空國家比當年多了幾個,但是仍然是利用火箭技術。

並不是所有的火箭技術都能把航天器準確送到目的地,因為火箭技術只是提供的動力,並不能提供全套服務,比如準確的軌道修正。印度這次發射失敗,就是在僅僅掌握了火箭技術的皮毛,就得意忘形,頭腦發熱,根本沒有全套措施。



其實地球雖然有印度這樣夜郎自大、盲目衝動的國家,當然也不是所有國家都這樣,其他航天大國在航天領域還是很認真腳踏實地的。所以不要質疑人類登月的本領,不能因為印度,而把其他航天大國都瞧不起。

當然,今天的航天科技還很落後,甚至可以說還不算真正的航天科技,但是就是這種最笨、最不成熟的技術,是有能力把人送到月球上去的。


宇宙對人類來說,還是不知道的處女地,所以興奮之餘,一定要有理性,要看到困難,看到挫折,但同時更要看好人類,看好未來。


詩人的眼睛83314


目前的航天水平雖然說相比於冷戰時期並沒有大幅度的超越性的提升,但依然保持了比較高的發展速度,所以單單是載人探月其實不算是什麼難事!



對於美國來說,早在1968年就已經開始了阿波羅,6次的不載人飛行實驗,而在1968年到1969年之間又開始進行載人飛行實驗,主要包括環繞地球月球飛行登月,脫離環月軌道的降落模擬實驗等等。

在阿波羅11號,在1969年7月登上月球之後,美國相繼發6次發射阿波羅飛船,其中5次成功,有12名的宇航員登上月球,可以看出1969年美國就有這樣的技術,能夠把宇航員送到月球上。



首先這其中航天實力是毋庸質疑,其次則是登月所需要的運載火箭其實是需要非常大的推力的,而美國也是研製出了土星1號以及土星1b,在最後也研製出了土星5號這樣巨無霸的推動工具!

而目前幾十年以來沒有相關的國家,登上月球一方面是技術不夠,比如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歐洲宇航局在這方面要麼是資金投入不夠,要麼是技術下降,對於中國的航天來說,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在之後的10年之內,才有可能進一步進行載人登月的計劃。



對於美國來說擁有這樣的實力,已經沒有探索月球的意義了。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為了各自的戰略目標,所以瘋狂的發展航天技術,但冷戰之後,其實世界以經濟發展為主在探索月球方面其實沒有更多的利益。

而未來月球上所蘊含的一部分東西,可能會成為各個國家再一次爭奪的焦點,所以在未來多年之內有可能會持續出現探索月球的計劃和國家!


互聯網的放大鏡


技術上應該沒問題,實際上我國幾次嫦娥探測器的發射就是在為登月作鋪墊,相信很快就會有這方面的消息。



太極寄暢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能載人去月球嗎?

答案是能載人登月的!但是以現在的科技水平載人登月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而且很顯然,載人登月對任何一個國家都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載人登月是一個非常複雜,需要多方協作,上萬人共同努力,耗資巨大的工程。


就算是要已經實現載人登月的美國,如今也不是說登月就能登月的,也要提前數年就要準備好,更不要說其他國家了!

所以說,如果不考慮成本和登月的風險性等因素,如今我國完全有實力強行登月,但是我國完全沒必要去這麼做,對於如此大的工程,安全性和成功率是第一位的!

但是我相信!我國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完成載人登月,這個從數千年前就開始萌發的夢想!


境心說


50年前美國阿波的登月工程的費用相當於現在的900多億美元,換算人民幣是6400億元,當時美國與蘇聯進行登月競賽是不惜花任何代價。現在我國的空間科技投入經費每年不到1500億元,並且全國還有1680萬貧困人口,我國帶人登月需要研製長征九號運載火箭,這樣才能與土星V號相當,因此我國帶人登月在經濟和技術上目前還不成熟,可能要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週年才沒有問題。


百科全書602


我國當前的科技水平,肯定要超過當年的美蘇,載人登月應沒有問題。其實這方面我國已早有準備。

但有兩個問題需考慮。第一登月的價值如何?在美國部署大空戰的背景下,中國應當佔領軍事制高點。第二是對人員身體影響問題,相信會有相關的應對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