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為普遍的蔬菜之一,美國、俄羅斯、意大利和中國為其主產國。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番茄因具有產量高、種植效益好的特點,已經成為農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首選菜種之一叫也是山西省壽陽縣設施蔬菜主要栽培種類之一。是一種栽培容易、適應範圍廣、產量高、營養豐富的果蔬種類,目前在全國各地大範圍種植,也是壽陽縣設施蔬菜主要栽培種類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意識逐漸增強,因此有機番茄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加之壽陽縣地理氣候條件優越,適宜有機番茄生產。

筆者重點介紹了番茄有機栽培過程中的幾個主要環節,包括產地環境選擇、品種選擇、播種與定植、田間管理、適期釆收等,現將筆者總結的設施有機番茄生產技術介紹如下,供生產者參考。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1 產地環境選擇

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符合有機農業生產條件的地塊。首選通過有機認證及完成認證轉換期的地塊;其次選擇新開荒的地塊;再其次選擇3a(年)休閒的地塊。所選地塊要求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強、土壤通透性好、排灌方便、土壤pH值在6.5~7.5。為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應避免重茬種植,前茬作物以種植有機甘藍類、豆類、瓜類、蔥蒜類蔬菜為好,不宜選擇種植茄果類蔬菜。

2 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地理環境、積溫、生育期等條件,應選擇生育期適宜、優質、豐產、抗性強、商品性好、適應消費市場的無限生長型番茄品種,如’姊妹坂田''冬霸''筵喜'等。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3 培育壯苗

  • (1)曬種:種子在播前選擇晴天曬種2~3d,然後進行溫湯浸種(55°C)。
  • (2)催芽:將處理好的種子用清水洗乾淨,裝入乾淨的沙布袋中,用潮溼的毛巾蓋好以保持溼度,放置於25-30°C的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清洗兩次,2〜3d後,有5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 (3)播種:播種刖將V操炭V蛭石按照3:1的比例配製好營養土,並在1m‘營養土中加入生物雞糞10kg。再將配置好的營養土裝入直徑8cm的營養缽內,並整齊排放到寬1.2m、長6〜7m的畦內,充分澆水,每缽播撒1粒催過芽的種子,覆土厚度0.8cm,苗床溫度控制在25〜28°C。
  • (4)苗床管理:播種後一般3~5d即可出苗,苗出齊後,要進行通風練苗以培育壯苗。夏季中午光照強度較大,幼苗容易灼傷,故白天溫度應儘量控制在25〜30°C,夜間在15〜20°C。壯苗標準:冬季育苗苗齡70d左右,春季45d左右,夏秋季30d左右,株高20〜25cm,節間短、莖稈粗壯,有7〜8片真葉,葉色深綠帶紫,葉片肥厚,根系發達,植株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4 整地施肥

將定植地塊整平耙細,要求田間無大土塊和暗坷垃,667㎡耕地內直徑大於5cm的土塊應少於5個,無較大的殘株、殘茬。深松深度在25cm以±o施足底肥,在翻地前撒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按照有機生產操作規程使用符合有機標準的泯制農家肥),667㎡用量為8~12m,還可施入生物菌肥。深翻耙平後,棚內南北向做畦,按90.50cm的大小行開溝,釆用高壟栽培,壟高20cm。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5 移栽定植

每2壟覆蓋100cm寬地膜,覆膜的兩壟中間為小溝用作灌水,膜與膜之間為大溝是作業通道,有時也用於灌水。蓋膜後實行膜下暗灌,既有利於提高地溫,還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損失,降低棚內空氣溼度,減少病害發生。每壟栽1行苗,大壟距為90cm,小壟距為50cm,株距45-50cm,667㎡2定植2000株左右。

移栽後澆足定苗水,澆後適時劃鋤。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6 田間管理

6.1 水肥調控

番茄坐果前容易徒長,故澆足定植水後一般不再澆水。定植1周後可根據植株具體長勢澆1次緩苗水,之後開始進行蹲苗,蹲苗一般掌握在“第1序果核桃大,第2序果蠶豆大,第3序剛開花”時結束,開始灌水,冬季每10-15d灌水1次,春季每週澆1次。

6.2 吊蔓與整枝

第1果穗開花時進行吊蔓,吊蔓時把繩系成“8”字形活釦,將植株吊在棚架上,當植株長到230cm時開始落蔓,使植株隨吊繩下落30cm左右,落下的莖蔓盤放到地上,並調節植株的頂部保持在同一高度。如此反覆,每2周進行1次。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整枝與打杈同時進行,前期植株以主蔓結果為主,打掉所有側枝,有利於通風透光,減少養分無謂消耗。

後期植株主側蔓結果並行,主幹留6穗果後摘心,每穗留4個果實即將採收完時,培養1個側枝繼續生長結果,並將主幹下部黃葉、病葉、老葉及時摘除,莖蔓向下放,側枝留2~3穗果再摘心,再重新培養側枝繼續生長結果,依次類推,但應注意,每次只能留1個側枝,而且不能留的過早,否則會影響番茄的膨大。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6.3 溫度調控

開花結果的適宜溫度白天為20~30°C,夜間為15〜20°C,低於15°C和高於359度不利於花期的正常發育、開花授粉及果實形成。15°C以下不能開花,10°C時根毛停止生長,8°C以下影響果實著色,T°C植株會受凍而死,日溫高至30〜35°C時,果實生長速度雖快,但著果數減少即落果率增加,夜溫高至28°C時影響色素形成,35°C以上的高溫不僅生長停止,而且極易衰亡。

6.4 病蟲害防治技術

有機番茄生產中,以預防為主,綜合運用生物、化學、物理、農業等防治手段,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6.4.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術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用於防治病蟲草鼠害的技術,包括保護利用自然天敵、人工養殖釋放天敵、從外地引種利用及施用生物製劑等。生產上可在輔蟲、粉蝨、薊馬發生初期(每株上出現1~2頭)釋放天敵,667㎡釋放異色瓢蟲2000頭可防治酚蟲,釋放煙盲婚1000頭可防治煙粉蝨和葉嫡,釋放巴氏新小綏嫡2萬頭可防治薊馬和葉囑,釋放東亞小花蜷500頭也可防治薊馬、媽蟲和葉嫡。防治過程中觀察害蟲蟲量變化,根據需求增加釋放次數,一般間隔為7〜10d,釋放次數在2〜4次。在不同地區不同設施中天敵對害蟲的防治效果也不同,需結合物理防治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才能更有效發揮天敵的作用。應用天敵過程中,避免使用對天敵有害的殺蟲殺蟎劑。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6.4.2 化學防治

嚴格使用有機番茄生產中允許使用的農藥。

  • (1)微生物殺蟲殺菌劑:如蘇雲金桿菌(對各種害蟲幼蟲有效)、白僵菌(真菌性殺蟲劑,可以防治在土壤裡活動的桃小食心蟲,金龜子幼蟲等)。
  • (2)植物源藥劑:苦參鹼(用於防治鱗翅目幼蟲、蝸蟲、葉哺、金龜子)、印楝素(用於防治鱗翅目、鞘翅目害蟲)、除蟲菊(用於防治蝸蟲、葉精)。
  • (3)礦物質藥劑:石硫合劑(可以防治紅蜘蛛、介殼蟲、酚蟲等)。
  • (4)波爾多液:用於防治葉斑病、果實病害。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6.4.3 物理防治

(1)高溫悶棚。選擇晴天中午時間,對棚室進行2h左右的30〜33°C的高溫處理,然後及時通風降溫,對病原菌有較好的控制作用。

(2)棚室土壤消毒。土壤處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治根結線蟲以及枯萎病等土傳病害。土壤消毒物質可採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晶體石硫合劑100倍液、生石灰37.5kgh㎡高猛酸鉀100倍液等,均勻噴布在土壤表面並進行翻耕叫

(3)種子消毒。播前前用53°C溫水浸種30min,目的是清除種內外的病原菌,然後再用清水漂洗幾遍,晾乾播種。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6.4.4 農業防治

(1)合理輪作。與非茄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以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數,減少初侵源。

(2)加強棚室管理。適時通風,適當控制澆水,澆水後及時通風降溼,適當密植,及時整枝打杈,摘除病葉,以利於通風透光,實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過多,適當增加磷,鉀肥。

(3)選用抗病、高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品質優、耐忙運、商品性好、需求適合市場的品種。冬春栽培、早春栽培、春提早栽培選擇耐低溫弱光、對病害多抗的品種,秋冬栽培、秋延後栽培選擇高抗病毒病、耐熱的品種,生長季節栽培選擇高抗、多抗病害、抗逆性好、連續結果能力強的品種。

設施番茄有機種植,病蟲害防治、採收處理技術

7 採收及處理

番茄成熟後根據銷售計劃適時採收。採收過程所使用的工具及人員要求清潔、衛生、無汙染。釆收過程中因品質原因不能出售的商品及病、爛株葉運出基地處理。收後入基地冷庫預冷,然後分級包裝,黏貼“中國有機產品”標識。一般從採收到上市不超過12h,以保證番茄的營養及品質叫包裝用定製的瓦楞紙箱或硬塑料箱等包裝,應標明品種、裝箱容量和生產單位,長距離運輸採用專用保溫車,車內溫度冬季保持10-15°C,其他季節不高於25°C,車內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60%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