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學習行書,是學王羲之,還是顏真卿,比較難選擇,你怎麼看?

從水告聲336


🤔🤔這個問題實際比較簡單。

行書是學王羲之還是學顏真卿?在這個問題上

是有傳統的學習順序和比較固定模式和路徑的。

學行書當然要先學習王羲之或者以學習王羲之為主的。

在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在行書上的地位是無人可以

替代的,像王羲之的【蘭亭序】和【聖教序】作品,

已經是所有學習行書書法的經典教材,這些作品

可以講是中國書法行書碑貼中的最核心的藝術內容,

是書法教材中的基礎元素,你的行書之路未來是否能

順利發展,你是否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都與你的這些

選擇有關,選擇了王羲之就意味著你選擇了正確,在

這種關鍵性的問題上你要有清醒的認識。😴😴😴

顏真卿也是一代行書高手,你學習顏真卿也沒有犯什麼

方向性的錯誤,因為顏真卿的行書也是從王羲之的行書

起步,忠實的繼承了王羲之書法的衣缽,就此而言,學

顏真卿的行書並不會引起實質性的衝突。🤓🤓🤓🤓

說到這你自然應該明白了,王羲之既然是顏真卿的前輩

導師,自然學行書還是以王羲之的碑貼為好。🎆🎆

當然,你也可以採取間隔輪換的方法,

寫一段時間的王羲之,

再寫一段時間的顏真卿,體會他們之間相同與差異對

你的書法學習的幫助可能更大,祝你成功。🙏🙏🌷🌷

附圖照片:北魏【龍門大比丘慧榮造像記】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北魏卷)



素里布衣楊半


學習行書,是學王羲之還是學顏真卿的確是比較難的選擇。

大多數人會選學玉義之,那可是書聖啊!自唐以來備受推崇,至於現今也是書法界不爭的學習行書的首選,是主流的選向。

我個人建議行書學顏真卿比較好一些。我們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

王羲之的行書作品雖傳世很多,鮮有真跡存世,大多為歷代,勾描模寫、翻刻、集字之作,碑刻、手札、多有為所見,其中最具影響力的非歷代尊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莫數(據傳其真跡被唐太宗帶進了墳墓)。

第二

如學習《蘭亭集序》過程中的臨寫環節,比較難讀懂帖中三味,原因很多,一是書寫工具的差異,晉時的筆、墨、紙,與現今的我們所用從選材到製作工藝差異很多。二是執筆方法,寫時人的姿態,晉時是低案盤膝而坐或跪坐,現今是高案垂足而坐,執筆用力的方式大為不同。以上兩點只是一些外在因素,最重要的是:其書寫時心境,晉時的名門士族尚老莊之學,尚玄尚韻,《蘭亭集序》即是文人雅士聚於蘭亭,引流觴曲水,把酒言歡,暢敘幽言時所做,其情緒與心境與身在自然中狀態,都是相契合的。無此情此境是不會有如此之神品問世的。

綜上所述可見讀帖尚難,臨寫其貌久了也差不多了,但其神韻幾分所能得者可謂風毛麟角了。

那學習顏體行書呢?

顏真卿的行書少有面世,其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應為真跡傳世)可見之一斑。

然而《蘭亭序》真跡早已不在人間,傳世的都是臨摹複製版本。以真跡而論,《祭侄文稿》可以說是“天下行書第一”。

唐時的各種書體,已趨於完備成熟,顏真卿開中唐一派書風,其書雄渾大氣,為後世所重,宋時蘇、黃、米、蔡,四大明家多受其益。

《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

《祭侄文稿》輝耀千古的價值就在於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進行創作的典範,是經過長期探索而在這非常的一瞬間產生創變突破的實例。其個性之鮮明,形式之獨異,均開歷史之先河,是書法創作述心表情的典型,體現出藝術家無與倫比的魄力和胸懷,也對後世書法創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加之唐時的文房用具,案桌椅凳都以成制,書者執筆寫作時的姿態與今世也不多相同或相似。

所以我建議學習行書的朋友學習顏真卿。




視界行旅


王羲之行書是陰柔美風格的代表,嫵媚多姿,溫婉含蓄,風神瀟灑。古人評價王羲之的書法:"如謝家子弟,縱覆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度。″

顏真卿行書大氣磅礴,厚重雄強。是行書陽剛之美風格的代表。蘇東坡稱讚顏書道:"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

擇帖時,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二者的行書都可學。

對於學行書來說,不論選擇哪一家法帖,都要注意行氣流暢。

什麼是"行氣″?

指字與字之間要貫氣的方法。

一,行氣宜直,每一行都有一條中軸線,雖然可以左右擺動,寫的字不能偏離中軸線太遠,會顯得不自然。

二,牽絲不能過多,以筆斷意連為佳,牽絲過多會影響行氣自然。

三,行氣從熟中來,用筆結構精熟,意在筆先,大膽落筆書寫,也是達到行氣貫通,氣韻生動的方法之一。

(圖一,圖二為王羲之書《諸賢帖》,圖三至圖八為顏真卿書《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局部。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學習行書,選擇王羲之當然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選擇的範圍比較廣。

 

王羲之和顏真卿的行書,最大的區別不在他們誰好誰壞的問題。因為從本質上講,他們是祖師爺和徒孫之間的關係。因為從歷史上看,顏真卿學習的是張旭,而張旭學習的也是王羲之。不管是誰,除非是王羲之之前的人,在書法上有大成就者,學來學去,都學到了王羲之這裡。所以,學習行書不學王羲之,就像學習教育,不學孔子和《論語》,那是有點學不到家的。

 

從數量上說,王羲之可學的行書有《蘭亭序》,《聖教序》,還有各種書信和手札,比如:《喪亂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平安帖》《初月帖》等,還有王獻之的書法也可以學習,畢竟父子相承,王獻之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歷史上米芾就從他們兩個人身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創新,取得新的成就。所以通過這些法帖的廣泛學習,可以大體繼承二王書法的風格。

 

從質量上說:王羲之所遺存的所有的作品無一真跡。但是,都大體上保留了王羲之的書法風格的神韻。學習顏真卿行書的最大好處是,顏真卿的《祭侄稿》,是唐朝留存至今的真跡。真跡當然可以到創作者本人最真實的書法面貌。不過,《祭侄稿》畢竟是一個草稿,臨摹和學習起來比較費勁,當然,如果你對顏真卿真的情有獨鍾,那學習王羲之之餘,再吸引一點顏真卿的行書的豐沛感情的優點,那就更好不過的事情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都學。不過,以王羲之為主。








羅賓張


學王羲之吧。個人理解,行書還是二王的,權威,老到,厚實,有靈氣。當然,顏魯公的行書也不是吃素的,境界水準也絕對一流。可以肯定的是,哪一個都值得學,學好了都厲害,但既然非要放在一起,搞個二選一,我認為選王羲之,路子可能更寬更順當一些。


行書雖為劉德升所創,真正推向高潮登峰造極的肯定是二王。王羲之的行書,穿越千年至今仍居宗流並引領時尚,不僅在於書聖的名氣,更在於藝術實力。在唐楷藝術成就中,顏魯公無疑是劃時代的里程碑似的書法大家,他的《祭侄文稿》也享譽“天下第二行書”。從顏的行書來看,有承有破,然終未脫二王筆意、魏晉風流。因此,單論行書,還不足以與右軍抗衡。


雖然當前不少人在力捧米芾王鐸董其昌,甚至是近人何紹基、康有為、于右任等,從理論的美學的維度解構得很細,但是書法這東西,不僅要入理,更要好看耐看,說太多沒有用,放一起比較,則高下立見。並非神話王羲之,就行書形態神質境界而論,縱然羲之行書及其蘭亭序作品代表不了書法的全部,迄今尚無一人能出其右,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看法。今人作行書者不少,也更是難以歷其藩翰,得其二三已屬難得。

書法學習講究取乎上,王羲之的行書就是至上,也是權威,不僅爍古,而且耀今,遠未過時。顏魯公的行書剛直挺勁,圓潤豁達,但與羲之相比,似乎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精妙、靈氣與飄逸。


抱庸詩書


我的建議是直接學習王羲之的行書,如果對顏真卿的行書也很喜歡,不妨稍後再學顏真卿的行書。因為行書,晉人是源頭,明末大書法家王鐸曾經說:“書不入晉,終是野道”。

顏真卿的行書其實也是出自王羲之的體系,只不過顏真卿變方為圓,用篆籀筆法來寫,因此寫出了自己的風格。後世的你像米芾,他是結合了王羲之和顏真卿,又加上自己的絕世才華形成了自己的“八面出鋒”的行書風格。

後世所有的行書大家,基本上都從來沒有脫離過王羲之,或者說都學習過王羲之的行書,這樣說可能更為準確一點。從這一點來說,學習王羲之的行書就是早晚的事。古人因為條件限制,一般情況下很難得到王羲之的書法法帖,所以很多時候要看機緣的。有人得到的早,那麼就學得早,得到的晚就學得晚。

而我們現在不一樣了,科技的發展,印刷精美的各種法帖都有,得到王羲之的書法字帖是So easy的事情,既然如此,就不如早點來學習王羲之的書法。之後再根據自己的性情、喜好再學選擇未來的學習方向。

王羲之的行書風格是不激不歷、中正平和之美感,但又不死板,變化較多,風神蕭散,耐人尋味。

那麼要學王羲之的行書,最好先從他的手札類書法入手,《蘭亭序》不建議一開始就學,最好有的基礎之後再學,可以先從王羲之的《喪亂帖》《二謝帖》《奉橘帖》等入手,有些基礎之後再學《集王聖教序》,這中間可以參照趙孟頫的書法用筆,等有基礎之後再學《蘭亭序》。等你有了這些基礎之後,再去學顏真卿的行書,就會事半功倍。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


翰墨今香


行書學習王羲之還是顏真卿,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首先來說說這兩者的不同和關係。

王羲之行書,無疑是大眾審美最喜歡,流傳度最廣,影響後世最為久遠的行書範本。因為王羲之的行書,結構,筆法都十分嚴謹,字內的牽絲和走筆都交代的十分清楚。其中以《蘭亭序》和《聖教序》為巔峰代表。整體呈現的藝術風格以秀氣,俊美,靈動為主。而這也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儒家文化認知和審美認知:規規矩矩的呈現法度之內的美。

再來看顏真卿的行書。顏真卿是王羲之之後為數不多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書法家,一度捨棄了王羲之之後數百年俊美,靈動的書風。不管其楷書還是行書,都以厚重、古樸、端莊大氣為美。顏真卿傳世的行書也較多,篇幅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為《爭座位帖》,最為被後世推崇的為《祭侄文稿》,而後者幾乎與《蘭亭序》齊名。

這兩位書家的行書毫無疑問都是學習行書的典範,至於在兩者之間選一位,其實很好作出決定。比如,把《蘭亭序》和《祭侄文稿》同時放到一起,你內心最能接受的,就可以作為首選。這個自然和審美取向,性格、價值觀等都有關係。以我個人而言,我喜歡顏真卿要遠超過王羲之,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性格中有些叛逆或者耿直的特性。

不過,平心而論,學習王羲之行書可以把字寫的漂亮,喜歡的人也較多。不過,王羲之行書變化和隨機性少了點。想在王羲之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比較困難。而顏真卿行書責是把字寫的標新立異,極具風格,不過有時候和美醜無關,業內人士可能欣賞的來,老百姓欣賞起來就比較困難。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在選之前,做到心中有數,選擇其一,都會有出路。

後世學二王行書者數不勝數,學顏真卿行書且有所成就的就鳳毛麟角了,叫得上名字又獨樹一幟的大概只有王鐸一人。知道了這些再做選擇就清晰的多。二者沒有哪個更好,哪個更壞,王羲之和顏真卿是分別建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學體系,王屬於大眾審美,顏屬於小眾審美,或者相較之前沒那麼大眾而已。當然,兩者都學,再另闢蹊徑也是一種出路,不過需要花的功夫和時間就多了,除非您是天才!

圖一為王羲之聖教序

圖二三為顏真卿《湖州帖》《爭座位帖》

圖四為王鐸《題吳鎮漁父》






一個閒人


很榮幸收到問題邀請!

針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說的是,王羲之與顏真卿都是行書藝術史上傑出的兩位大家!

兩位的作品中,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對於想要學習行書的書者來說,究竟是選擇學習誰的行書,成為了一大難題,那麼,我就這個問題,在下文中,將從三個方面來逐步解析,待看過之後,我想,每個人就會有了各自選擇的答案了!

一、王羲之與顏真卿,行書風格的解析

  • 筆法內擫:王羲之,師從衛夫人,學習鍾繇、張芝,結合對張芝草書的剖析,及對鍾繇隸書的運用,精研體勢;同時,不拘泥於前人書體,在筆法上繼承和發揚了內擫、收斂的風格,也開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筆法。


  • 筆法外拓:顏真卿,師從張旭,學習“二王”、蔡邕、褚遂良等,而其師張旭也將鍾繇的筆法傳授於他;顏真卿在學習前人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風格,以外拓的筆法為獨特用筆方法。



二、王羲之與顏真卿,行書作品的賞析

  •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全貼28行,324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創造出了一個生命的形象。記敘的是東晉時期,王羲之與文人雅士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


書友趣說:(王羲之說:我只不過是參加了一次聚會,玩的嗨了點,喝的多了點,藉著酒勁,寫了篇作文,就是你們所說的《蘭亭集序》)

  •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由麻紙材質書寫,縱28.3cm,橫75.5cm,23行,共234字。文意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而下,隨心所欲進行創作的典範。


書友點道:(顏真卿說:我是因為侄兒英年早逝而心傷,悲痛不已,於是寫了一篇文章以緬懷心中之情,就是你看到的《祭侄文稿》)

三、我們選擇誰的行書作品來學習?

  • 文無第一,書法之間本沒有什麼可比性,書法本身在任何時代都有復古和創新兩在主流,其中還會有交叉。王羲之的作品瀟灑俊逸,顏真卿的作品古樸厚重,而每一個作品都與書家的情感有諸多關係,感情的千差萬別,作品也會千姿百態。
  • 王羲之與顏真卿,兩人的作品都值得我們學習和鑑賞,而作為學習行書的書者,不必過分的糾結取捨,而是根據自己對書法作品的感受,找到自己的對作品的敏感區,無論誰的作品更能貼合你的心境和喜好,立刻要做的就是:拿起筆吧!

好了,今天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希望能對閱讀者有所幫助,謝謝!


趙明創作室


王和顏的行書其個人風格都十分鮮明。以個人的體驗學習行書還是從學王羲之的行書為好。

首先王羲之的行書是其最擅長的書體,其《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雖有《爭座位帖》和《祭侄文稿》等行書作品,但是與王羲之在行書方面的成就還是稍遜一籌。

其次王羲之為後人學習行書留下的墨跡,無論是從質和量上,遠勝於顏真卿,如《姨母帖》,《初月帖》,《寒切帖》,《快雪時晴帖》,《行穰帖》,《喪亂帖》等。都為學習行書提供經典而豐富的範本。三是王被後世譽為“書聖”,其行書長期引領書壇,形成了比較系統成熟的書法理論和實踐,對練習者來說,取法乎上,路子正,實用,卻易上手,便於學習和掌握。

附:本人臨王羲之和顏真卿行書作品。








申正義文


世傳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第下第一,顏真卿《祭侄文稿》第下第二。估計提問者是從這一角度出發,才會提出是學王或者顏的問題。以下從幾個方面作一些分柝以及給出建議。

一、書寫狀態:我們大多數人學習書法,是在心平氣和,心無雜念的狀態下進行的。如草聖張旭在醉醺醺的狀態下龍飛鳳舞才是一絕,但絕大多數人醉酒後不是沉沉欲睡,就是發酒瘋,何來一絕?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常態下書寫的書法比較正常,正面,與習書的狀態相符合。

那麼,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是在才子佳人飲酒作詩的狀態下進行。拼的是酒量,拼的是文彩,誰也不服誰?是在比較任性放縱中一氣呵成的,也是一絕,不可多得。

另外,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為了記念被叛軍斬首的侄子,處於悲憤之中,情緒激動,運筆如飛、此情此境不會考慮及講究書法中的條條框框,只為感情的宣洩,此品也非多見的。

二、書法風格:

《蘭亭序》整篇字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勁、疏密相間、布白巧妙。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

用筆使鋒之妙,無愧於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謂。

《祭侄稿》其字點畫密聚,形成一個塊面;另外,其枯筆連擦數字,奔放不羈。整幅字虛實,輕重、緩急、黑白之間的節奏變化,再加I草稿特有的【不拘小節】,和結體偏於鬆散,捨棄了起筆,收筆、轉折、勾趯的規整,卻保留了沉實挺勁而渾厚的線質,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顏體稿書風格。

三、對後世的影響力:

《蘭亭序》因受到唐太宗的大力推崇而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並且真跡倍葬於唐太宗墳墓,後人看到的都是臨本。但是其影響力還是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一代又一代書者,成就比較大的就有王獻之,智永和尚、米芾、趙孟頫等籌。反觀《祭侄稿》想必學的人也大有人在,但能傳世的書家極少,可見,宗其為師,仍不被大眾認可,影響力有限。

四、建議選擇王行書:

通過以上的對比,建議以王羲之行書為臨本,但《蘭亭序》是非常態下的佳作,應選擇王另一個字帖《聖教序》為佳。雖然《聖教序》是集王羲之的行字拼接而成,但因為是當時真跡直接摹寫上石,比較接近原貌,又加上是經過精選的經典,因而被歷代書家倍加推祟。

其書法高雅遒勁,筆法精到、筆勢流暢、章節行雲流水、章法嚴謹、氣韻生動。是學習行書的極佳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