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今天上午,近千人從各地趕來八寶山東告別廳為朱旭老爺子送最後一程。北京人藝的老夥伴藍天野、呂中、李濱等,著名演員濮存昕、吳剛、宋丹丹、馮遠征、丁志誠、黃磊、蔣雯麗、何冰、姜武等,院長任鳴,老院長劉錦雲,劇院的晚輩青年人,還有人藝的行政人員、退休人員、包括食堂的大師傅都來為朱旭老爺子送行。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在《送別》的歌聲中,朱旭老爺子的孫女代表家屬首先致辭,“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參加爺爺的葬禮,我覺得在我的爺爺身上,能看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樂觀和有趣,爺爺和奶奶帶我行路,帶我長大,後來送我出國讀書。我的叔叔和我的爸爸小時候都有聽力障礙,但我的爺爺用他的樂觀和豁達格外用心地去鼓勵他們,到現在我的叔叔和爸爸也都非常自信開心地生活……雖然我知道他們終有一天會離開我,但我只期盼這一天晚一點,再晚一點,一直到現在,我都彷彿還能看到爺爺30年前轉過身對我笑的樣子,這也是我最欣慰的,讓爺爺在有生之年見到第四代小重孫,我又見到爺爺30年前的神情……2015年我奶奶走了之後,我經常看到爺爺坐在窗邊,睹物思人,常常半餉不說話,他實在是太想念奶奶了……奶奶的骨灰一直還沒有下葬,前些日子,爺爺跟我們說就等我的一起吧……今天,您終於去找奶奶了,你們一定會繼續那些幸福時光,但願您還能記得我們。”一席話說完,不由得感嘆朱旭老爺子家風和諧淳樸,不由得全場唏噓淚目。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朱旭老師的孫女朱維捷致悼詞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朱旭老師兒子朱小闖懷抱朱旭遺像,走出告別室


任鳴:感謝朱旭老師對我的提攜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北京人藝院長 任鳴

1988年我剛到北京人藝的時候,我就參加了《譁變》劇組,這麼多年老一輩人藝表演藝術家們於是之、藍天野、鄭榕、朱旭老師我都合作過,但朱旭老師是跟我合作最多的,我們有《譁變》、《北街南院》、《生·活》和《甲子園》一共四次合作,我覺得非常幸運,而《甲子園》也是朱旭老師最後一次舞臺演出,他扮演的半仙這個角色活靈活現,瀟灑幽默。我覺得當年我作為劇院的年輕導演,是他們給我的營養,我非常感謝這些老輩藝術家對我這個年輕導演的提攜。在朱旭身上,既有人藝演藝風格的體現,也有他獨樹一幟的風格,這是非常有魅力的。

我也非常懷念朱旭老師,前些日子我去看他,他在病床上,我跟他彙報《譁變》又要建組了,朱旭老師是這個戲的藝術顧問,我跟他說我們馬上開始排練,馮遠征他們都熱情高漲,他就特別認真地在聽,豎大拇哥說:“好!”他最後的時光仍在鼓勵我們。

宋丹丹:朱旭就是在前面

替我們擋住死神的那個人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我和朱旭老師合作過《芭芭拉上校》和《紅白喜事》兩部劇院的大戲,因為我年輕的時候就住在劇院宿舍,我們年輕人管他叫“朱大大”,那時候我們經常和朱大大在一起喝酒聊戲。我覺得,老一輩藝術家就是站在我們眼前替我們擋住死神的那個人,下面可能就輪到我們了——朱旭老師生病在醫院和家裡,我都去探望過他,他走之前特別想回家,家人就讓他回家住了幾天,我覺得他特別幸福,我相信朱旭老師一定是去了天堂,有一天我會在那裡見到他。

蔣雯麗:他在劇組處處為別人想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蔣雯麗今天早早就趕到,進入休息室,一身黑衣素顏出現神情落寞,她說:“我跟朱旭老師合作是最多的,我們前後一共合作過四部電影《大地之子》、《日落紫禁城》、《刮痧》和《我們天上見》,是我合作最多的演員,我們兩家人的關係也很好,感覺他就象我的父母一樣,我父母也跟朱旭老師、朱旭老伴兒宋老師的關係很好,我帶著我父母去他家吃過春餅,也開車去接他們老兩口到我家吃過飯。朱旭老師看起來脾氣特別好,但其實他老伴兒說朱旭老師在家並不是一個完全沒脾氣的人,他只是在劇組從來都沒有脾氣,他把他的個性都體現在角色上,在劇組他處處都是為別人著想,你會覺得他特別隨和溫暖。朱旭老師是很少有在舞臺上和在影視上都開花的藝術家,他很有觀眾緣,這很不容易,有的舞臺演員未必能在影視劇上出彩,而多數影視劇演員也不能在舞臺上傑出,可是朱旭老師就都做到了。他演戲非常認真,他的兜裡永遠都裝著他自制的臺詞卡片,隨時琢磨。”

“朱旭老師這次病重,我也到朱旭老師家裡和醫院去探望過,唯一欣慰的就是,老爺子最後沒有太多的疼痛,他對待人生一直非常幽默和灑脫的態度會深深地影響我。”

送別朱旭|孫女:我們知道,您是太想奶奶了

朱旭

1930年2月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1949年5月進入華北大學,在華大三部戲劇科學習戲劇專業並在畢業後進入華大文工二團工作,從燈光師到演員,由此正式開啟了他的戲劇人生。

話劇大師洪深曾說,“會演戲的演人,不會演戲的演戲”。 朱旭始終將這兩句話作為自己從藝的座右銘。他風趣幽默、細膩傳神的表演,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烙印。他扮演過《女店員》中的衛默香,《慳吝人》中的雅克,《蔡文姬》中的左賢王,《駱駝祥子》中的二強子,《請君入甕》中的路奇歐,《左鄰右舍》中的李振民,《咸亨酒店》中的阿Q,《屠夫》中的伯克勒,《推銷員之死》中的查利,《紅白喜事》中的三叔,《譁變》中的魁格,《芭巴拉少校》中的安德謝夫,《北街南院》中的老楊頭,《生·活》中的王保年,《家》中的高老太爺,《甲子園》中的姚半仙等角色。不留痕跡的表演,被評論為“完全不是在演戲,而是在生活。”

朱旭獨具魅力的表演收穫了觀眾的口碑,業界的認可,更贏得國內、國際無數話劇、影視大獎以及政府頒發的榮譽稱號。1996年,66歲的他因《大地之子》蜚聲日本影壇,獲日本廣播文化基金會頒發的“最佳男主角獎”和NHK頒發的“銀河獎”。他因在電影《變臉》中的精湛表演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001年因電影《刮痧》中扮演的許父,獲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2004年因出演《北街南院》獲第十一屆“文華獎”表演獎; 2011年獲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等。眾多的獎項面前,朱旭始終謙虛低調,他留下的不僅是一座座獎盃,還是始終閃光的做人從藝的品格。在同輩藝術家面前,他是相伴一生的藝術夥伴,在晚輩面前是德藝雙馨,高山仰止的藝術大家。在北京人藝,很多人親切的稱他“朱旭老爺子”。

他談自己很少,談創作很多,他常說自己很幸運,他取得的成就都受益於北京人藝。他始終與他最愛的北京人藝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