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溼氣是什麼樣?哪些方法可以給身體除溼?

敏敏25959


溼氣是屬於中醫範疇,被認為是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在中醫理論中,溼氣被認為是“萬惡之邪”。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整天大魚大肉、缺乏運動、熬夜等不良習慣,使得體內陰盛陽虛,邪溼內蘊。而水溼主要是通過脾臟來運化的,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往往也合併著脾虛,脾虛則不能運化水溼,這樣溼邪就停止於體內,成了溼氣,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有溼。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有溼氣呢?

首先溼性黏膩,溼氣重的人早上起床會覺得特別困,即使晚上很早睡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其次看大便,如果是長時間便溏、便後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用水也衝不掉,這也提示有溼氣。此外還可以看舌苔,健康的人的舌是淡紅而潤澤的,舌面有一層薄白的舌苔,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是有溼氣,舌苔會比較厚,而且是發黃發膩的。

針對體內的溼氣,我們除了少吃肥膩甘實的肉類、戒酒,少熬夜,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以外,我們還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祛溼作用的食材,比如山藥、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以上這些食材既可以燉湯喝你,也可以一起熬粥喝。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作為用藥依據,請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有什麼疑問或者觀點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


藥事健康


您好,作為一箇中醫資深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個長期受脾胃問題困擾的女孩,想給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現在大多數人都有溼氣,不過很多人不知道那是溼氣,總體來說,夏天一般症狀會很明顯。雖然這個東西儀器檢查不出來,但是你能感覺到身體就是不舒服。

我自己的感受最深就是在早上——早上起不來,起來了也是昏昏沉沉,十分犯困,同時起床洗臉發現臉上油膩得很,尤其是鼻子周圍,還有劉海,油得特別快!

其他感受可能不會太直觀,但是早上起床如果您也是這樣,那麼肯定多多少少有溼氣的。

開始學習養生後,我也有了一些好轉改變了,分享一些我的方法!

  1. 停止冷飲,減少水果的攝入,拒絕冰淇淋雪糕等,同時晚上不吃肥甘油膩辛辣的食物,晚上吃飯儘量早點,拒絕宵夜。

  2. 多吃五穀雜糧粥,多喝一些煲的湯,比如冬瓜排骨湯,薏米湯等祛溼效果不錯的食物。

  3. 拔罐——脾腧穴,中脘穴,天樞穴。拔罐次數不可過度,一週到兩週一次即可。
  4. 按揉穴位——脾經上的血海,陰陵泉和三陰交。這三個穴位十分好,剛開始按揉會特別痠痛難忍,多按揉一段時間,就疏通了

  5. 血海對於氣血不足的人,可以說是人體的補血大穴。穴位不難找,就在膝蓋旁。定期按揉敲打即可。

    陰陵泉在膝蓋下脛骨上的凹陷處,有溼氣的朋友按揉起來十分痛!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歡迎補充!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點個讚唄~~謝謝您!喜歡中醫的可以關注我哦!帶你養生~


獸醫新同學


溼氣是中醫的一個理論概念,外界六淫邪氣:風、寒、暑、溼、燥、火,最難緾的是溼邪,溼氣重濁、粘滯,人一但得了溼氣,就很難一下子除去,它會緾得你頭身困重,有氣無力,食慾不振。溼氣一般不單獨存在,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遇寒則成為寒溼,遇熱則成為溼熱。

溼氣侵犯到人體不同的部位,表現也就不一樣,溼氣在外會表現為皮膚長痘、溼疹、肥胖、周身不適、頭暈頭痛、腰背痠痛等。溼困脾胃表現為脘腹脹悶,納少,大便溏薄,噁心嘔吐,口淡不渴,肢體倦怠,或浮腫。溼氣與熱邪蘊結還會出現發熱惡寒,周身黃疸,全身乏力,小便深黃如濃茶,舌苔黃膩等症狀。溼氣下串會引起下焦溼熱表現為小腹疼痛,尿頻,尿急,婦女白帶增多,色黃等症狀。溼留關節,會引起關節腫脹疼痛。

有什麼方法能除溼呢?

下面向大家推薦幾個經驗方:

1, 土茯苓60克,白茅根15克,水煎服。

2, 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各30克和大米一起煮粥吃。

3, 鯉魚一條,冬瓜4兩,紅豆1兩,先將紅豆放水中泡軟,再和冬瓜、鯉魚一起煮熟,再放入調料,如鹽、油、生薑等。

4,陳葫蘆殼30克,水煎服。適用於溼氣引起的下肢水腫。


神農架下養生


大家好,我是中醫推拿保健師巧玲,很高興繼續今天的分享,主題:有溼氣是什麼樣?哪些方法可以給身體除溼?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

首先,溼氣重,有很多的症狀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由於溼氣受阻,阻塞人體正常的氣機,所以會引起人體頭暈,頭重,噁心的症狀。

第二,大便溏稀不成嫌。另外還有大便粘稠的症狀。



第三,四肢沉重乏力,無力。患者手腳抬不起來。

第四,出現皮疹,溼疹等表現。

第五,中醫望聞問切時,可以發現患者舌苔黏膩。



其次,哪些方法可以排溼?

第一,藥竹罐排溼法。

第二,數伏天泡腳法

第三,中藥包外敷法

最後,溼氣重,和我們日常生活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包括吃的太油膩,太豐富,飲食不規律,睡覺太晚,熬夜都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各種各樣的病狀,那從西醫來看,溼氣重就是身體亞健康的一種表現,所以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生活規律起來,才可以從根上來避免溼氣重的情況再次發生。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對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瞭解和認識,你可以評論區回覆你遇到的問題。感謝信任,再見。


逍娟的生活


除溼氣的藥很多,白朮,蒼朮,薏仁,知母,等都可以。另外體內寒的人容易產生溼。所以要驅寒,補陽氣,健脾,避免過勞。


用戶50436936435


前兩天我在頭條號查悅生活剛寫了一篇文章,就是講怎麼幫助身體排除溼毒的。今天就樓主的問題再跟朋友們分享下。

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祛”。溼氣在中醫裡被稱作溼邪,是危害健康的頭號隱形殺手。溼氣重的人無法提起精神,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那麼怎樣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呢?

1、經常犯困,早上起床感覺渾身不清爽。

2、大便不成形,粘便,有沒拉完的感覺。

3、舌頭邊有齒痕,舌苔白且厚膩。

4、頭髮和臉愛出油。

5、莫名起溼疹。

6、食慾差,不過還沒吃就感覺胃有點脹氣。

7、眼瞼和四肢水腫。

8、體型偏胖,肚子尤其突出。

如果以上8項你中了兩項,說明你體內有溼氣。

有了溼氣,我們就不能置之不理,採用中醫療法祛溼是治標治本的最佳方式。一說到祛溼,大家想到的可能是紅豆薏米,但是你知道嗎?紅豆薏米偏於寒涼,會傷脾胃,反而溼氣會更嚴重,要知道脾是運化水溼的,所以呢,想要調理好痰溼,要健脾。只有脾臟好了,自身運化水溼的能力強了,溼氣就自然能依靠自身能力排出了。因此祛溼第一食材是芡實,並非薏米。

【芡實配蓮子,實力祛溼派】

蓮子和芡實同屬於睡蓮科植物,二者味甘澀而性平,均歸脾、腎二經,甘可補脾,澀可固腎,能止瀉、止帶、固精。可治脾虛久瀉、脾腎虧虛之帶下病、腎虛尿頻、滑精、遺精及小便不禁等證。

芡實和蓮子,一個除溼功能特別強,一個補脾之力特別強,兩者配伍使用,可增強祛溼功效。

平時朋友們可以多食用蓮子和芡實,以達到健脾祛溼的功效。

【祛溼應以防範為主】

當然除了食療之外,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應做好防範,避免溼氣纏身。溼氣的產生注意有兩大原因:一個是內溼,一個是外溼。

1、外溼侵滯引起的溼氣重

夏季毛孔都是張開的,比如經常淋雨、長時間處於潮溼的環境、經常穿溼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夏季辦公室空調溫度開得太低、長期水中作業、久居地下室等,溼邪就很容易侵襲人體,留滯不去,就會造成溼氣重的表現,這種溼氣一般停留在肌表,關節等處。特別是身體素質不夠好的人,尤其易受溼邪侵襲。

因此朋友們在日常應注意遠離潮溼環境,避免長時間吹冷氣等不良習慣。

2、內溼引起的體內溼氣重

飲食不當或者內分泌紊亂等則產生內溼氣。比如在脾虛的情況下,水溼運化不利,聚在中焦,就會造成內溼重的表現。內溼則可以採取健脾利溼的措施進行治療。具體來說,引發內溼的因素有:

①飲食口味過重

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加之胃腸動力不足,就會阻塞經絡成為能量垃圾。

②久坐不動

辦公室人員,長期久坐不動,沒有體力消耗,身體代謝自然變慢,身體的運化能力就隨之降低,活力不足導致陽虛。

③吃過多生冷的食物

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比如夏天吃多冰棍傷了脾臟,影響體內水分的排出,多餘的水分停滯在體內就形成了溼氣。

④熬夜

很多人都習慣晚睡。熬夜傷陰,容易引起陰虛、氣虛,不僅傷害脾胃,五臟都很受傷。要想養生,必須睡好“子午覺”,即晚上睡覺不能晚於11點,中午再睡半個小時,才有益於健康。

溼氣跟寒結合會成為寒溼,跟熱結合會成為溼熱,跟風結合會成為風溼,因此日常保持良好習慣,才是預防被溼氣纏身,避免有損身體健康的頭等大事。

當然,在祛溼的同時也並不是說薏米紅豆不可取,只是在食用的時候需加入溫性食材,才更有利於揮發溼氣。

【祛溼食療方子分享】

食材:芡實,黑豆,薏苡仁,紅豆,桂圓,蓮子,紅棗。一起煮成粥喝,每天一次,堅持2-3個月會收到很好的祛溼成效。


》查悅生活,致力於為大家提供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讓大家快樂生活每一天。

》關注查悅生活,為生活多一份健康保障。


查悅生活


溼氣,主要的是大便粘稠,很容易粘在馬桶上,不容易沖掉。大便後擦腚擦不乾淨,很費紙。這種現象大部分醫院也是束手無策,醫生一般的也只是能告訴病人是溼氣太重,卻沒有什麼很有效的治療方法。中醫的講法是,脾惡溼,所以,病根應該是脾溼所造成,治療上應該健脾祛溼。中醫講肝臟屬木,能剋制脾土,因此,在治療上用龍膽柴胡白芍等調理肝臟的藥再加上能夠燥溼健脾的藥往往能夠見到效果。


證悟5003


我想大家把很多的概念都弄混了。所謂的溼氣,並不是身體裡真正有潮氣或者是有水氣,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古人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因為在現實中溼氣重或者潮氣重溫度又高的外界情況下,人會變得萎靡不振,精神不好,所以看起來就好像是溼氣比較大,但並不是說體內就真的有溼氣。

其實中醫所謂的溼氣在西醫當中也有對應的名詞,那就是亞健康狀態,所謂的溼氣重就是在精神壓力和體力壓力或兩種都有的情況下,然後人體免疫系統下降或發生的內分泌系統性紊亂。造成的身體和精神上的種種不適。

治療這種溼氣重或亞健康我們要做的是:1.多運動。

2.減少精神上或體力上的壓力。

3.調整飲食

4.注意睡眠,睡眠是很主要的我們要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5.調整心態,心態對一個人非常重要,假如說你保證不了睡眠時間,而且也保證不了壓力能釋放出來,但是你一定要把心態調整好,要不然你的免疫系統會隨著你的心態進行劇烈的波動。從而會加劇亞健康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