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蘇軍進攻柏林時,不害怕美英背信棄義斷蘇軍後路嗎?

用戶9426810751248


柏林戰役期間,不管是蘇軍還是美英聯軍都不存在“後路”,因為戰火燒到德國本土之後,正面戰線實際上是大大縮短的!尤其是柏林之戰打響時,德國的殘餘兵力已經被壓縮到易北河與奧德河之間,大量無路可逃的殘兵敗都擁擠到日德蘭半島和捷克境內,在盟軍兩翼虎視眈眈,要說斷蘇軍後路也是捷克境內的德軍,而不是狹窄戰線上的盟軍。

上圖是蘇聯紅軍在解放了波蘭首都華沙之後,向柏林方向強行突擊的作戰示意圖。可見它的兩翼確實受到極大威脅!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被壓縮到捷克斯洛伐克和西里西亞地區,北方集團軍據守在普魯士海岸上,如果他們有足夠的實力來一次反擊,孤軍深入的蘇軍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不過還好此時的德軍早已今非昔比,蘇軍在戰線上擁有400萬以上的重兵,不可能讓德軍再突破正面戰線威脅到蘇軍後方。

上圖是柏林戰役的蘇軍行動路線圖,可見試圖斷蘇軍後路的是龜縮到捷克境內的中央集團軍群,而不是遠在奧德河西岸的美英盟軍!為了防止中央集團軍群威脅到蘇軍主力的側面以及後方,蘇軍讓自己的盟友波蘭軍隊負責警戒南翼。上圖顯示波蘭第二集團軍的進攻方向是德累斯頓,在這裡頂住試圖北上的中央集團軍群。至於北翼則由強大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負責正面突破,駐紮在這裡的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因此無力支援柏林。

蘇軍其實很擔心中央集團軍群會有所作為,這股德軍原本是實力最強大的德軍重兵集團!在柏林戰役期間他們在蘇軍南翼虎視眈眈,但由於裝備奇缺、鬥志全無,中央集團軍群並未起到任何拖慢戰局的作用,有限的進攻也被波蘭軍隊阻擋,實在沒有可能威脅到蘇軍的後路。


利刃巨透社




一、美英蘇的同盟關係,是蘇聯不擔心美英會斷蘇軍後路的理論基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美英蘇屬於共同對抗納粹德國的同盟國,在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時期,美國和英國對蘇聯進行了大量的援助,從飛機大炮到槍支彈藥,從礦產資源到生活用品,蘇聯都得到了美英的大力支持,這也對蘇聯能夠獲得莫斯科保衛戰勝利,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並且蘇聯組織大軍進攻柏林,是盟軍打敗納粹,終結戰爭的最好途徑,同時美英兩國也分別在對德日軍隊作戰,蘇聯的進攻行動也為他們取得勝利提供間接支持,所以,蘇軍並不擔心在這種情況下,美英還有心思、有能力、有機會去斷其後路。



二、歐洲所處糟糕狀態,是蘇聯不擔心美英會斷蘇軍後路的現實條件。當時的歐洲非常糟糕,在納粹鐵蹄的踐踏之下,人口和經濟根本沒有了保障,到處充斥著戰爭的硝煙,浪漫之國法蘭西也早已屈服於納粹版圖,成為名存實亡的傀儡國家。英國的帝國光環已成往事,根本阻擋不了納粹鐵蹄,而美國一半是在跟日本糾纏,一半是在投機取利,並沒有全部投入對德作戰,而蘇聯軍隊的進攻柏林之舉,不但是歐洲戰場的需要,也正對美英下懷。同時,蘇聯也因為德國之前發動閃電戰造成的蘇軍巨大傷亡,以及國家的重大損失,領導人和軍隊都有濃烈的報復德國念頭,反應戰爭蛋糕少不了美英的,也就不會擔心美英會在背後使壞。



三、蘇軍集結兵力優勢,是蘇聯不擔心美英會斷蘇軍後路的底氣所在。蘇聯為成功攻入柏林,集結各路大軍約250萬人,動用迫擊炮和火炮4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6000餘輛、各種戰機7000餘架,而德軍防禦部隊不足百萬,各種武器裝備也遠遜於蘇軍,蘇聯並不擔心會拿不下柏林。既然在進攻納粹方面,蘇聯心裡有底了,再回來說美英的問題,如果說蘇聯一點都不擔心美英會在背後使壞,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當時的二戰戰局並非是蘇聯一家支撐,美英都有各自的戰場和對手,而蘇聯又是集結了重裝優勢兵力,美英不可能拋下對手來掐斷蘇軍後路,如果只是分兵來戰的話,蘇聯的歐洲軍團至少可以抗衡一段時間,完全來得及等來國內的援軍。

總之,蘇軍進攻柏林,併成功攻陷柏林,迫使納粹投降,並非不是冒險之舉,但是為什麼不擔心美英會斷其後路,主要就是歐洲戰場需要蘇聯軍隊的力量抗衡納粹,還有美英蘇都是同盟國的因素,也有蘇軍已經強大起來、並不怕美英使壞的原因。當然,這都是以現在的眼光度測當時的戰局,實際上當時的戰爭態勢遠比想象中的要複雜的多。


極度駭客


一九四五年三月底至四月初,蘇軍取道東普魯士進入柏林東部;而艾森豪威爾將軍和蒙哥馬利元帥的美英盟軍則是從德國西部進入柏林。由於蘇軍和美英盟軍分別從東、西兩線夾擊德軍,故而西線的美英盟軍不可能去截斷東線蘇軍的退路……。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遭德國‘’巴巴羅薩‘’閃電突襲三週年之際,兩百五十萬蘇軍在東線向德軍發起了收復白俄羅斯的‘’巴格拉季昂‘’作戰行動,以及收復烏克蘭的利沃夫-桑多梅日等作戰行動。蘇軍在收復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並全殲德軍二十八個師後,與烏克蘭比鄰接壤的波蘭也被蘇軍佔領。一九四五年三月,朱可夫元帥、科涅夫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分別指揮的三個方面軍從德國東普魯士進入柏林;取得西線阿登作戰勝利的美英盟軍也迅速抵近德國西部。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二日,盟軍第三集團軍作為先頭部隊,在喬治-巴頓中將的指揮下強渡萊茵河,從德國西部向柏林推進。蘇軍從德國東部進入柏林,美英盟軍從德國西部進入柏林:雙方先頭部隊只可能在柏林會師(見附圖),而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具體實施上,美英盟軍都不可能去截斷蘇軍後路。

朱可夫元帥與美英盟軍在柏林會面


東驤神駿


答:蘇聯紅軍沒必要怕,主要理由是:①、蘇聯紅軍進攻德國柏林意味著第二次大戰進入尾聲,全世界人民都盼望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早日到來!若英美盟軍此時在蘇軍背後下毒手“斷後路”,那麼,就不是什麼“背信棄義”的問題了,而是新“法西斯”出現的問題了!其惡劣的行為是有悖逆全世界熱愛和平人民的意願!包括會得到美、英兩國人民的強烈反對!②、蘇聯紅軍進攻柏林是最後的攻堅戰!若美英盟軍此時與蘇軍發起“火拼式內戰”,無異於給了法西斯德軍“起死回生”的機會!讓希特勒“漁翁得利”的結果是美、英、蘇等方面盟軍都不願意樂見的結果!③、蘇聯紅軍進攻德國柏林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美、英、蘇、中等戰勝國很快就會坐下來分享二戰勝利“果實”了!若英美盟軍對蘇聯紅軍開戰!那等於是拿二戰勝利“成果”在開國際玩笑!試想:斯大林是一個“鐵腕”式成熟的政治家、朱可夫元帥是蘇軍中的“戰神”!朱可夫元帥揮師二百多萬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進攻柏林,美英盟軍想一口“吃掉”這二百多萬鋼鐵般的戰士談何容易?更何況經驗豐富的朱可夫元帥定會防備英美盟軍的“異動”!……,若英美盟軍真要和蘇軍交火的話,到時候“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呢!同時,這也意味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斯大林同志則可名正言順地統帥世界人民共同討伐英、美新法西斯了!英、美兩國將吃不了兜著走了……,這樣的結果難道英美盟軍願意看到嗎?!誰敢去冒這樣大的風險呢?美、英兩國領導人願意為斯大林同志創造這樣好的“獨享”機遇嗎?!


手機用戶62670333057


2戰末期,蘇軍大舉進攻希特勒德國大本營,不耽心也不怕美軍斷絕蘇軍後路。

〇在希特勒德國節節敗退,老巢柏林在蘇軍兵臨城下、面臨陷落的形勢下:(1)美英軍如背信棄義,不打德國而抄蘇軍後路,必將遭到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譴責,而喪盡民心。決策者被視為希特勒幫兇,成為受千古唾罵的罪人

(2)美蘇一且開戰,希特勒得到喘息機會,會乘機反撲。最可能向西線發動反擊,最終吃虧丶敗北的可能是跨大西洋遠道而來、後勤補給困難,受德丶蘇2軍夾擊的美軍。

〇在太平洋戰場,此時美國和日本交戰正酣。根據雅爾塔協議,蘇丶美丶英在戰勝法西斯德國後,將在亞洲遠東方向出兵攻擊日本,加速日本法西斯的滅亡。(1)美國這時尚指望蘇軍出兵,助它共同戰勝日本。怎麼會在歐洲戰場與歐洲開戰?(2)美軍面臨西線對希特勒德國丶東線與日本帝國兩線作戰,為兵家之所忌。此時,它的決策者再與蘇聯開戰,會比豬腦袋還蠢。

〇當年朱可夫親自組織丶指揮的進攻柏林的蘇軍有200多萬人,為久經戰爭考驗,能征慣戰的精銳之師。其陸軍的數量丶規模丶素質丶作戰經驗遠非美軍可比。(1)2軍真打起來,遠道而來自諾曼底等地登陸丶進入中歐地區的美國陸軍根本不是蘇軍對手。(2)據解密資料披露,朱可夫在組織柏林作戰時,對防止美丶英軍可能的攻擊,已作出部署和準備,以防不測。



趙凡丁201


1945年柏林戰役打響之時,蘇聯集結了白俄羅斯第一第二集團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攻擊250萬人進攻柏林。

戰役開始之前,蘇聯經過維也納攻勢和東普魯士戰役逼近德國本土的奧斯河、尼斯河,而英美聯軍也剛剛到達易北河,兩邊距離德國柏林僅有100公里。可以說,無論是英美還是蘇聯都已經知道戰爭的勝利即將來臨,接下來就是看兩邊如何快速突進,看誰先拿下柏林了。

從地圖上看,英美軍的前線位於易北河(拉貝河),而蘇聯的前線位於尼斯河,兩邊戰線中間夾著柏林。從地圖上看,除非英美髮射JB-2導彈轟擊蘇聯補給線,否則從哪來的斷蘇軍後路?兩邊壓根是在柏林戰役在易北河會師的好嘛!

在1945年4月16日柏林戰役打響之後,蘇軍先遣部隊快速穿插包圍德國軍隊,大圈小圈一起包。在4月25日美軍的一隻小分隊與蘇聯的先遣隊在易北河正式會師,這標誌著二戰歐洲戰場的同盟國全面勝利。因為易北河會師,莫斯科特地鳴禮炮慶祝,這都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

至於你說在4月25日-5月9日這段時間英美會不會斷蘇軍後路,這個也不用擔心。在易北河會師之後,英美距離柏林最近也得100公里以上,而蘇軍的主力部隊的補給都是從東邊運來的,也就是說跟英美沒什麼關係。

至於說英美會不會撕毀雅爾塔協議給蘇聯來一下子。

暫且不論英美是不是腦子抽了,如果英美真的背信棄義在易北河發動攻勢給蘇聯來一下子,那麼蘇維埃的紅旗就不是插在波羅的海和德國了,那就是插到德國,插到意大利,插到法國最後插到英倫三島上去了。


利刃號


正所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當時整體的戰爭格局是什麼?同盟國合力對抗德、日、意軸心國,而蘇聯是同盟國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如果美英此時為謀小利斷蘇軍後路,戰局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首先,彼時的納粹德國雖然行將就木,但實力依然不可小覷!兩組數據予以佐證:斯大林為攻打柏林共計投入超過兩百六十萬兵力、戰役開始第一天,蘇軍從當天清晨發動進攻到傍晚時分只推進了六公里!

如果美英在戰爭進行期間反水,原本可以預見的勝負將變成未知,原本負隅頑抗的德軍很可能因此反敗為勝,甚至還有可能發起新一輪的反攻,歐洲戰事將進一步推遲結束的時間。

還有一種更壞的可能:美英趁機反制蘇軍,很有可能再一次將蘇德推向同一陣營來對付美英;儘管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讓其徹底與蘇聯反目,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斯大林不無再度媾和的可能;屆時,世界大戰或上升到新高度!

拋開假設回到實際,在攻打柏林之前經蘇聯一再要求,同盟國決定將柏林劃歸為蘇聯戰區,目的就是為了一雪前恥。但美英也深知主打柏林會後戰對於整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

儘管攻至柏林附近的美英聯軍曾萌生過搶奪勝利果實的想法,但無奈自己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根本無力完成規模如此龐大的戰役,更不要說取得勝利!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美英主動讓出攻打柏林的機會,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間接的削弱蘇聯的實力!任何人都能預見,希特勒為了保住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最後一道防線,必然傾盡全力!巨大的傷亡和戰爭投入在所難免……(如此關鍵時刻,美英發難蘇聯,腦子瓦特了麼)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進攻柏林,本就是美蘇英之間的約定。蘇軍本知道進攻希特勒的老巢會死傷慘重,但依然義無反顧,決心對二戰元兇希特勒發動最後一擊。最後的結果是:蘇軍傷亡三十餘萬人,終於將法西斯德國徹底擊敗。

至於說蘇軍進攻德國時美英會不會背後捅刀,答案是肯定的,不會!

一是,當時的反法西斯陣營關係是友好的。德國以閃電戰進攻蘇聯時,美國對蘇聯進行了全方位的支持,不僅限於食品,還有武器裝備。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雖已殘疾,但他是歷屆美國總統中難得的愛好和平,主持正義的總統,他不會做出對同盟國不利,讓全世界恥笑的事情來。

二是,在東南亞和太平洋諸島,美日正在酣戰。美國急須儘快解決歐洲戰事回兵美日戰事。在全世界最怕兵員傷亡的大概就是美國了。因為美兵傷亡國家要賠付很大。所以美國要儘快結束二戰,在日本扔兩顆原子彈,也是基於這些考慮。

三是,在蘇軍攻打柏林時美軍夾擊蘇軍,無疑於解救希特勒,讓法西斯德國起死回生。當時的美國不會做那樣的蠢事。

四是,蘇聯紅軍集結了二百多萬精銳攻打柏林,當時美國既使想趁火打劫,也很難集中足夠的兵力。

二戰時,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確實是偉大的,它對軸心國的參戰和對反法西斯國家的支持全世界人民是認可的。

二戰後的美國就難稱人意了。


韓楓3897



巴山清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