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拖欠工程款糾紛的處理原則

拖欠工程款糾紛的處理原則_推行信息化監管勢在必行


工程價款是建設施工合同雙方最關心的問題,這是因為它是承發包雙方經濟利益的直接體現。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其他種類的糾紛最終都會體現為工程價款的糾紛。為幫助廣大工程人員妥善處理工程價款糾紛,下文將對拖欠工程款糾紛的通常處理原則作一下分享:

一.無質量,無價款怎麼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下文簡稱《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一》)對合同認定無效後,建設工程驗收合格與不合格的兩種情況下工程價款的支付問題作出規定。第2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第3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且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一)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發包人請求承包人承擔修復費用的,應予支持;(二)

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因建設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損失,發包人有過錯的,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二.有約定的,從約定

工程價款糾紛作為民事糾紛,其處理原則同樣遵循約定優先的原則,我國最高法院和各地高級法院 都對此出臺相關文件以說明。

《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一》第16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對建設工程的計價標準或者計價方法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結算工程價款。”第22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按照固定價結算工程價款,一方當事人請求對建設工程造價進行鑑定的,不予支持。”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京高法發[2012]245號)(下文簡稱《北京高院解答》)第11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工程價款實行固定總價結算,在實際履行過程中,因工程發生設計變更等原因導致實際工程量增減,當事人要求對工程價款予以調整的,應當嚴格掌握,合同對工程價款調整有約定的,依照其約定;……”第12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工程價款實行固定價結算,在實際履行過程中,鋼材、木材、水泥、混凝土等對工程造價影響較大的主要建築材料價格發生重大變化,超出了正常市場風險的範圍,合同對建材價格變動風險負擔有約定的,原則上依照其約定處理。”

三.對工程變更不能協商一致的,參照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時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佈的計價方法或者計價標準結算工程價款

《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一》第16條第2款規定:“因設計變更導致建設工程的工程量或者質量標準發生變化,當事人對該部分工程價款不能協商一致的,可以參照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時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佈的計價方法或者計價標準結算工程價款。”這裡的變更應該包括設計變更、進度計劃變更、施工條件變更、新增工程等。

《北京高院解答》第11條規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可以參照合同約定標準對工程量增減部分予以單獨結算,無法參照約定標準結算的,可以參照施工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佈的計價方法或者計價標準結算。主張工程價款調整的當事人應當對合同約定施工的具體範圍、實際工程量增減的原因、數量等事實承擔舉證責任。”第12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工程價款實行固定價結算,在實際履行過程中,鋼材、木材、水泥、混凝土等對工程造價影響較大的主要建築材料價格發生重大變化,超出了正常市場風險的範圍,……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該當事人要求調整工程價款的,可在市場風險範圍和幅度之外酌情予以支持;具體數額可以委託鑑定機構參照施工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關於處理建材差價問題的意見予以確定。因一方當事人原因導致工期延誤或建築材料供應時間延誤的,在此期間的建材差價部分工程款,由過錯方予以承擔。

、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根治拖欠工程款糾紛

通過以上現象的表述,我們可以知道拖欠工程款形成糾紛的根源 在於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監管不完善所致,因為檔案,賬目以及質量管理的混亂導致企業資金動向不明,成本浪費嚴重,審計過關難,竣工驗收難,最後就形成互相扯皮的現象!雖然推行全費用綜合單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清單計價已經開始普及,很多傳統的計價方式都在慢慢的過渡之中,過程監管的要點就在於每一筆資金的動向一定要有始有終,每一次計量的數據在審批過程中都需要有依有據,是誰審批的?為什麼過去了很長時間都沒人審?質量沒有通過的部位為何沒有人整改?最近的一筆工程款支付真的沒有問題了嗎?等等問題在啊傳統的紙質文件很難得以完整表述。這就需要採取信息化的手段來進行規範管理,沒達標不計量,不整改批不計量,每一筆工程款的賬目都要清晰,工完要賬清,工完檔也要清,儘量一次性審計過關,在這方面,計支寶可以完美幫您實現,我們可以實現以區域為層級的監管與以業務模式為層級的監管兩種模式:

1、以區域為模式的監管

通過大數據結合地圖,建立省、市、縣、項目、合同五大層級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機制,為管理者提供數據決策支撐,同時數據波動、對比實現區域內監查、自檢,建起一張“監督巨網”,方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合同的投資風險、動態跟蹤、痕跡管理、廉政建設、比對分析、監測預警、監督整改、未來決策等提供數據保障。

2、以業務模式為層級的監管

通過不同業務模式,建立資金、項目投資、項目進度、質量安全、項目材料、農民工工資等業務數據圖。在監管層通過物聯網、大數據、Al智能等頂先技術對現場施工全局掌控,用智慧的手段指導施工,形成真正的智慧工地。並能根據信息流溯源到是哪個項目、哪個合同、哪個部位出現質量安全問題,並進行及時整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