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培林语言教育:如何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什么?就是让孩子多吃点苦?其实挫折教育并不是简单让孩子吃点苦,而是在孩子吃苦以后家长给予的教育和指导。

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告诉孩子世界并不完美,生活也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能亲自动手帮孩子解决问题,但可以教会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在未来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去解决并获得成功。我们在这里就具体说一说挫折教育在心理学上有哪些要注意的方面。

培林语言教育:如何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第一方面:帮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我们非常欠缺的一课。在我们的孩童时期,也没有人告诉我们生气了、伤心了应该怎么做。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要生气了”“有什么可伤心的”“你已经很好了”等“敷衍了事”的说法。

两三岁的孩子处在情绪敏感期,这时候的他们能感知到不同的情绪却不能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教育孩子管理自己情绪的最佳时期。这个年龄的小孩很容易遭受挫折,被挫折打败后还很容易情绪崩溃。例如,拼接积木玩具不能像模版里那样搭建起来而情绪失控;尝试学习用筷子却怎么也夹不起食物而大哭。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首先要接受孩子失望、伤心的情绪。孩子会有这些负性情绪并没有错,情绪没有好坏和对错,只是人们对当前情况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其次,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伤心难过没有错,但是如果使用发脾气、暴力的方式去发泄这种情绪就会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造成困扰和麻烦。并且,这样并不能消除当初的症结,而是在制造新的矛盾。最后,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鼓励,让孩子坚信爸爸妈妈的支持,并让孩子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解决一个对他来说可能真的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培林语言教育:如何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第二方面:帮孩子战胜害怕失败的恐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马丁·柯劳顿(Martin Covington)认为,对失败的恐惧感直接影响我们对自我价值的评估。如果孩子在长期的失败之后,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能力不足,那么他们很可能不会再去努力尝试,认为自己就是失败的人。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孩子的前程很可能就岌岌可危了。相反,如果孩子认为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并且能够从中学到知识经验,得到改进,那么他们便不会因为多次的失败而质疑自己的价值,也会在不断的努力中取得成功。

社会心理学中一直认为归因(Attribution)非常重要,是向内归因为自己,还是向外归因为其他,都非常有讲究。父母在教育孩子如何归因之前一定要知道,不同的归因方式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因此,当孩子摔倒时不归因为陆地不平,而是归因于孩子自己的不当心;孩子做错题目时不归因为脑子太笨,而是归因于孩子没有看清题目;孩子比赛失利时不归因为赛制不公,而是归因于孩子没有更努力。

当然,在失败后,根据自己的归因,找到错误的根源,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一大步。

培林语言教育:如何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结语:教育孩子的方式数不胜数,照本宣科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未来,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百战不殆,在挫折教育中,如果孩子能够以平和的情绪去面对挫折,找准正确的归因方式,不再害怕去尝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