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養老需要這麼多錢?

養老需要這麼多錢?

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曾給女兒寫過一封信,裡面有一段話:“女兒,我和你媽媽已經買好養老、醫療保險、基金,等我們老了可以僱人照顧或者去養老院,我們不需要你‘孝順’,更希望你能夠更自由,不被束縛地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聯合發佈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顯示,有超過97%的年輕人對養老金瞭解很少,甚至很多人完全不瞭解。

調查中顯示,受訪者認為至少需要163萬元才能過上舒適的退休生活。

然而,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超過半數還沒開始準備養老儲蓄。

僅有約44%的受訪者已經開始為養老退休存錢。而剩下的56%還沒開始養老儲蓄的受訪者們,計劃開始儲蓄的平均年齡是40歲。

40歲才計劃開始儲蓄,是因為對自己的老年生活充滿信心嗎?

參與調查的人員中,期望的退休年齡是57歲。這就意味著,如果是計劃40歲才開始儲蓄,那麼只有17年來存夠163萬。

而根據數據統計,35歲以下群體平均每月能存1400元左右,不考慮通貨膨脹和收益,存一年也不過只有16800元,這樣的速度要想存夠163萬元,大概需要97年的時間。

可能嗎?不可能。

小司從報告中總結出了幾點,如下:

1. 未來的生活沒法準確評估。

未來的收入和支出,經濟情況將會變成什麼樣子,誰都說不準,所以以當下的收支水平來評判未來是有失偏頗的。

2. 參與調查的人員對現狀、以及未來的老年生活都過於樂觀。

希望晚點再存錢,卻希望早些退休,養老開始的太晚,只考慮老年生活的衣食住行……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其實,年輕人缺乏有關養老的認知,折射出我國普遍存在的現象。

一是缺乏養老觀念,沒有正確的養老規劃和養老方式的認知。

二是我國老齡化逐漸加重,人口紅利快速消失的同時,未富先老的現狀日益凸顯。

我們國家的養老分為三個支柱,社保養老屬於第一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屬於第二支柱,個人養老屬於第三支柱。

先來普及一個概念,退休以後,各支柱能拿到的退休金與在職收入的佔比,叫做替代率。如果退休以後,三支柱的總額比在職的收入達到80%的話,意味著退休生活品質基本不變。

我們國家把第一支柱公共養老的替代率設定為40%。第二支柱的替代率大概是20-30%。第三支柱佔10%。

可以看到,只是依靠社保來養老是不現實的,只能勉強維持溫飽的水平。

作為第二支柱的職業年金,在我們國家已經推行了13年,卻只有不到十萬個企業加入進來,幾千萬人受益。

第三支柱更甚,從多數年輕人還沒有養老意識就可以看出來,哪怕是近幾年已經發型了稅收遞延、養老目標基金等,個人養老的推行還是有一段路要走。

所以說,想做到體面養老,我們只能靠自己。

從年輕時就要為老年生活做好打算:

一是在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讓自己的收入增長超過通貨膨脹。同時,有意識的配置保險為意外做好保障。

二是儘快行動起來,為自己制定一個理財規劃,適當地在基金、P2P、房地產等渠道做一些投資,在工資之外獲取一份額外的財務性收入,讓自己的積蓄能跑贏通脹。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後續有更多的精彩內容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