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中小学教育都在“血拼”什么?

中小学教育都在“血拼”什么?

教育方面的焦虑,是许多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比如,给孩子辅导作业,那简直是与自己的寿命过不去。本文针对中小学教育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谈,我们非常辛苦的学生和家长,在孩子中小学年龄段的各种忙碌与焦虑中,最终为了上个好大学。这到底需要 “血拼”些什么?学生和家长各自需要哪些实力?

在告诉大家答案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全世界和我国各自不同的教育大环境。 美国的教育是“财富主导”,日本的教育是“公平考试主导”,德国和瑞士的教育是“职业方向主导”,而我们的教育,同时像美国和日本学习,最终学了个四不像,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大环境,也是家长诸多抱怨的根源。

为何说美国的教育是财富主导?

美国学校分为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尤其是顶级私立学校的学费非常贵,顶尖学费高达3-4万美元一年,也就是19万-26万人民币一年的学费。公立学校学费全免,但是你可别忘了,美国的公立学校全部都是当地房产税养活的。也就是说,虽然公立学校学费全免,但是最好的公立学校被豪宅所包围,而且学校的软硬件不比私立学校差。你想上好的公立学校吗?对比起,先买豪宅再说。所以,美国所谓的免学费的公立学校,只是学费转嫁而已,学校的质量就是地产的档次+每年的房产税。

除此之外,还有校友或者给学校捐款者,他们的子女均给予特殊照顾。

下面来看,完全相反的日本,践行公平考试主导模式。

国家财政负担的公立学校占据绝对主导,在软件和硬件绝对标准统一。

教学设施方面: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食堂等基础设施,甚至包括食堂的饭菜,均是全国统一标准,每个学校如同被复制出来一样。

教师方面:全国中小学老师的待遇,统一都很高,没有地域差别,还有公务员的特权。他们每6年要轮岗,比如,今年你在大城市,6年后可能就去农村教学,而待遇不变。

通过高待遇的教师轮岗+学校设施统一标准化,消灭重点学校。既然所有的学校都一样,那就自然不用乱择校咯。

德国和瑞士的教育是“职业方向主导”,离我们比较远,稍微提一下,简单说就是只有20%人去考大学,为何?瑞士人会回答你:“如果大家都去上大学,那么我们的手艺将面临失传。”

教育模式不是随随便便学来的,更不能随随便便地修改,它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日、韩为代表的三国都是公平考试模式,正所谓亚洲模式,这三个国家80%的中学生都要考大学。虽然我们的教育总体上是公平的亚洲模式,但是依然有些中国特色的不公平环节。

我把它总结为:考试+财富+户籍。下面,我仅仅从高考的录取率这一个维度来谈(并不谈其他方面,如孩子是真实成长性、未来的职业生涯等)

拼考试

中、日、韩三国的学生念书都非常辛苦。有多辛苦?日本有一句俗语叫“四当五落”,说的就是想考东京大学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睡5个小时的就落榜了。当然了,这是俗语,毕竟每天睡4个小时是很不科学的,但是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的学习负担重。

而我们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在做作业时间长度和课程难度这两方面,全面超越日本,这就是在公平考试制度之下,不得不付出的辛苦。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天赋、运气、学习时间、家长的榜样与家庭教育的水准、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这一层维度我今后再详谈。

拼财富

我们的教育政策,所谓就近入学政策,就是典型的美国式的学区房制度,拼财富。学区房的房价高,想上名校还需要买房。

还有就是潜规则,花8万10万找关系进好学校的,或者缴纳高额赞助费,这也是拼财富的一种体现。

财富的影响,可不止学区房和潜规则?下面给大家讲个真实是案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黄铁鹰,在他的书里提高过。某煤老板,在北京倍感歧视,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很多好东西享受不到,尤其是教育。但是,他的孩子竟然上了北京最好的一所学校。他怎么做到的?这位煤老板回答黄铁鹰是这么说的:“我要是不给学校捐款,我的孩子怎么可能上这么好的学校!”

拼户籍

同样是重点中学,不同的户籍具有不小的差别。

总体来看,我们国家的大学招生对大学所在地的学生有优势。

985高校,平均36%的学生来自于大学所在地的本地户籍。比如清华25%的北京户口,复旦大学49%的上海户口等等。

再看211高校的数据,各省每百万人口所占211高校的比例。河南是0.01%排名倒数第一,而北京呢?这个比例是1.8%排名第一,上海是0.6%排第二。

也就说,同样是重点高中,并且在付出同样的努力,将来上大学尤其是好大学的录取率会因为户籍的关系而导致的差距。

导致我作为一个西安人,曾经上大学时,我河南的同班同学高考成绩比我高了80分,才能成为我的同学。

拼户籍里面,还有一种操作是反向操作。因为我们的高校给落后地区有一些名额,那这里面就有空子可钻。

家长先通过走关系的方法,让孩子还是在他当地的大城市上高中,但是去偏远落后地区参加高考,假设为西藏某地。

那好了,你在大城市上了高中后,去偏远落后地区参加高考,那你的竞争对手可是在落后地区上的高中哦,学习比你差很多。那么对你来说,你在当地参加高考,你的竞争对手几乎全是菜鸟,结果就是非常顺利上名校。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教育大环境,而西安的教育有其自身的问题,也是众多家长焦虑且在网上吐槽的一点,那就是西安的中小学教育资源过于向五大名校集中。那与之相反的是,其他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资源不足。

家长们吐槽的对吗?数据说话。

北大和清华在陕西省的自主招生中,98.9%的学生全部来自五大名校,而其他所有学校加一起仅有1.1%。(虽然这是几年前的数据,但是我相信这个数据不会有太大变化。)

西安的名校过于强大,而其他公办教育资源过于羸弱。以此为出发点,引发教育焦虑,催生出疯狂补习、各种找关系等。

总结一下本文的内容

中小学教育都在“血拼”什么?

答案就是考试成绩+家庭财富+家庭户籍;也就是以努力学习的考试成绩为主导,且财富与户籍均不可缺,这就是国内中小学教育大环境。

而西安的中小学教育存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五大名校和大力发展民办学校,教育乱收费,剪不断理还乱的潜规则、补习热等等问题。造成求学焦虑,遭到众多家长的不满。

本篇文章,我想对各位家长们说以下几句话!

1、我想从宏观层面告诉各位家长,我们的教育大环境是什么,方便今后我写微观文章的时候,不必重复那么多观点周边的背景描述。

2、我想告诉各位家长,孩子能否考上好大学,跟家长的实力关系不小。因此家长不要总想着,简单粗暴地逼孩子学习,就能成功考上好大学,家长们之间的“血拼”也是不容忽视的。

写完本篇文章,我又有了新的思考,那就是弱势群体怎么办?

在正统学校教育体制中,有哪些弱势群体呢?

1、缺钱的。缺钱分两种;一种是相对缺钱,想让娃上非常好的学校但上不起或者非常勉强能上(中产或者伪中产的焦虑);第二种是绝对贫穷,压根上不起学。

2、有高考户籍劣势的,如山东、河南等地。

3、还有在某方面很有天赋和能力,但是对传统考试非常不感冒,或者说是个人禀赋与应试教育体系不兼容的。(很多人忽视这一层的维度)

这三点都属于正统学校教育体制中的弱势群体,有些人可能只占其中的一项,最悲剧的人可能三项全占,那怎么办?

请看下集《改善教育公平的辅助手段》

看了这标题后,大家可能会想,你这篇文章肯定是大谈教育政策应该怎么改革,你对教育政策有什么建议。

错!

我从来都不认为,大谈教育政策有多大的意义,我也从不相信政府是救世主,世上没有救世主,我只相信我们需要自救。我今后的文章风格基本都是谈自救,而不是谈改革,我真心希望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